分享

古代玉器收藏家们,真假鉴定与文化研究到底哪个更重要?

 古玉文化研究 2023-10-05 发布于江苏

   古代玉器收藏真假鉴定与文化研究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一直是古玉收藏圈内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时也是真正收藏到代玉器行家们与国宝帮之间争执的焦点。

    收藏古代玉器,首先我们要理清思路,保持头脑清醒的认知,不管我们收藏任何器物,首先第一步绝对是先研究真假,毫不客气的讲同学们,如果我们所研究所收藏的,古代玉器真假问题还没有看透彻。

   那么我们围绕我们所收藏的不知真假古代玉器去谈论审美,去谈论情趣,去谈论背后的文化,说实话,即使审美再美,情趣再高,文化再浑厚,那也不过是我们偏见执拗的极端思想下,想要强行安放在癞皮狗身上的一件高级西装罢了,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读过书的知识分子,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还是可以能够理清的吧。

   那么什么又是古玉鉴定,所谓鉴定,其实是人类向古代玉器时代工艺特征的探索,通过工艺特征来探索那个时代人类的工业文明程度,通过沁腐蚀风化磨损来判断,我们与古人之间的距离。

  古代玉器正确的研究方式,例如如上图所见,当我们见到一件玉龟的时候,要根据他的体态工艺皮壳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具体应该是高古,中古,还是明清,体貌断代这是断代第一步。

   这个时候,我们长期浸泡博物馆,观看馆藏玉器的知识储备就起到作用了,因为许多馆藏玉器都有明确的时代标注,又因为每个时代的玉器都其共通的风格,所以体貌断代并不难。

   如上图馆藏玉器所见,体貌特征断代只是古玉年份断代第一步海选过程,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我们所收藏的某件玉器与某馆藏玉器外表体貌或是工艺特征相似。

  同学们,这里请注意了,许多真正的古玉行家只是把这一步当作大概时代划分,但是许多国宝帮,却把第一步海选通过,就想当然的当作了最后一步,觉得有点像就觉得自己收藏的玉器没问题,具有这种思想的同学要深刻反思。

   第二步,当我们觉得我们收藏的玉器可能达到五代十国晚期北宋早期的时候,那么我们所收藏的这件玉器工艺,是否符合宋代特征,如果出现现代机器痕迹,或者时代工业痕迹错乱,我们都要保持深度自我怀疑的警觉性。

  第二步,继续看工艺,如上图,首先我们看工艺要选择大面积使用的工艺,因为大面积使用的工艺当中最好挑毛病与对比,这是个诀窍。

   通过玉龟背部工艺特征,我们很清楚的见到,工艺呈现的是半边锋利半边有毛糙的特征,各位同学,请记住这个特征,这是非常标准的篆刻刀留下的特征,锋利部分为压刀触面部分,毛糙崩口处,为刀斜面部分残留。


  这个篆刻特征一定要牢记在心,因为许多古代玉器收藏家,极其容易混淆现代机器蹦碴与篆刻刀之间蹦碴的区别,那么当我们能够领会篆刻刀留下的痕迹特征,我们才能领会篆刻艺术之美。

  如上图所见,当我们能够理解刻刀篆刻痕迹之后,那么我们应该可以找出入刀处与收刀处的不同,入刀之处宽钝,收刀处如尾,初步理解线条工艺的制作流程。

   还是如上图所见,我们不但能够审美入刀收刀特征,我们还能够审美古代匠人的用刀方式和习惯,根据刀锋左锋右毛躁的特征,我们由此断定,古代匠人这条线路使用的为左刀执刀习惯。

  如上图所见,古代匠人的执刀习惯我们已经能够掌握,那么这个匠人的工业水平如何昵,通过左刀流畅锋利的痕迹可以见到,刀锋一刀见底,没有停顿没有接刀,俗称一刀锋,绝不改刀。

   不了解篆刻的同学可能不清楚,这项技术当年也是齐白石等篆刻大家们引以为傲的绝技,号称一刀仙,意是就是一刀到底,绝不悔刀改刀,这需要我们对于篆刀者腕力,篆刻功力都是一种非常高的考验。

   谈到这里,也是我为何一直强调同学们研究古代玉器为什么要先研究古代工艺,如果你没有研究古代工艺,那么你的审美高度或者说你的认知根本还没有触及到审美核心技术,那么你的审美观念又靠什么来支撑昵。

  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学习与汲取了篆刻工艺的痕迹学的特征钥匙,我们再来欣赏如下图所见玉龟,我们才算是真正解锁了古代篆刻玉龟之美,因为我们能够明白每一刀,如何下刀,收刀,古人篆刻的力度,深度,以及角度,这个时候我们的灵魂才真正穿越千年与古人形成对话,就像古人在我们面前雕琢一般。


  篆刻工艺聊完了,我们再来聊聊如何制胚的问题,古代人制胚与现代人制胚区别很大,现代制胚切料一般以水刀为主,切面光滑细腻,不理解的同学可以去搜索观看现代翡翠或玉器切料过程,切面是非常光滑的,这里就不再多说。

  但是古代人因为不具备高速切料机器,所以只能通过片切或者线切一点一点的切去多余玉料,过程非常非常漫长与辛苦,但是也为我们研究学习古代玉器切料痕迹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如上图所见,古代玉器切料之艰难,一条乌龟的小尾巴,可能要一点一点切十几个面,按照古代漫长的切料工艺,这个尾巴光切料大概要耗时一天的时间,这便是古代匠人制玉之艰。

  重点来了,这种切料工艺所形成的切面必然是高低不平等,也是解玉砂必然布满整个身体以及任何边角原因所在,更是为何古代玉器即使经过抛光打磨,也依旧呈现亚瑟光原因所在。

   因为即使经过打磨,底子依然或多或少会呈现一些高低不平的情况存在,底子凹凸起伏经过光线折射,便会形成亚瑟光,镜面越光滑,折射光越强烈,所以现代玉器为何会表面呈现贼光,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在底子切料问题,各位同学,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希望反复研究思考。

   那么如上图所见,我们通过研究这件古代玉龟,切料工艺与篆刻工艺皆符合古代工艺特征,但是即使如此,也仅仅是工艺符合,那么沁钙化腐蚀风化,才能证明这件玉器离我们距今到底有多少年。

  通过以上沁的衍生,奶油沁酥化与刀口共存情况来判断,这是一件符合中古时期沁的吃入深度,也是符合中古时期奶油沁奶化程度的一件符合宋代老化特征的到代玉器。

   通过馆藏器型对比,古代工艺特征确立,古代玉器沁色与皮壳与工艺特征的融合,我们才可以确立这是一件符合宋代时期玉器所有特征的玉龟雏形。

   其实,鉴定玉器的真假,是一场科学痕迹学研究的过程,并非是走马观花的想当然,任何地方出现不符合或者凸显现象,我们都要持怀疑态度去谨慎审视,这是我送给不想成为国宝帮同学们的一句忠告,当然了,如果您觉得成为国宝帮也无所谓,那么请自便。

   借此机会也欢迎志同道合的古玉收藏家们文章顶部视频号内玉龟年份发表不同意见,我的圈子里很干净,干净到只有一条规矩,那便是万事求真,所做所研究的一切都是为了求真理。

   那么玉龟文化又是否重要昵,当然重要,但是万事有先后,顺序不能乱,当我们研究透彻能够确信玉龟是一件到代真品的时候,围绕玉龟文化便是我们该研究的重点,论证真假是谨慎的过程,汲取文化是浪漫享受的过程。

   谈到玉龟历史,可以贯穿整个玉器史,我国古代对于龟灵的信仰,有着超过七千年的悠久传统,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中,都已出现用玉制作的龟,与通天礼神、摇卦占卜的神灵崇拜息息相关。

殷商时代尊神崇祖,整个社会的宗教意识、巫术气氛极为浓厚,正如(礼记·表记)所云“殷人尊神,率民而事神”。从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来看,殷人“事必贞之”,盛行以龟甲、牛肩胛骨为载体的占卜仪式体系,巫师贞人问卜时将甲骨用火灼烧,以裂出的兆纹判断吉凶,然后将占卜祈辞和结果契刻其上,遂有甲骨文字的出现。

   选择龟甲作为占卜材料,显然是灵龟崇拜观念的驱动。(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龟,作为众灵物之首,先民相信其具有通灵达神的超自然力量,可传达天命神兆,属于神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圣物。

  (竹书纪年)云:“禹治水既毕,天锡玄珪,以告成功,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大禹平治水土,划定九州,膺受天命,天神降赐的瑞令就通过洛水现龟负书的形式显圣于凡间。

  进入商周战汉唐宋时期,龟更多代表的是辅助帝王文臣的代表,许多文臣宰相依然以龟为印钮,又因龟具有长寿象征,自古也有龟寿延年益寿一说,宋辽之前,龟一直是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中,文臣与延寿的象征。

  但是进入辽金元明清以后,龟慢慢好像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代的金龟婿也不复存在,代表长寿也不复存在,慢慢取而代之的是缩头乌龟,乌龟王八一类带有鄙视词汇出现。

  其实,这些贬低词汇并非自古即有,而是外来入侵的一种语言,宋败亡而辽金入,元起明复清又来,元清两朝因为地处内陆游牧民族,所以当朝者更推崇虎豹海东青等猛兽,而对于海龟嗤之以鼻,其实更多的是否定式思想禁锢手段。

   古人言,想要征服一个民族,首先摧毁他们的文化,从新建立起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可想而知,当时的文化侵蚀与思想镇压一定是非常残酷的,残酷到时至今日我们很多人把乌龟都当作是贬义词,不信你说别人龟孙试试,想想可怜又可悲,望古思今,我辈当清醒自强不息才不失华夏好儿郎风骨,愿君虽瘦犹存万年龟骨。


方叶之

行内实战型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实战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