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玉器阴刻线的两个特征 收藏泽文章

 李伟军koct1ijk 2017-06-30

明代是一个融各种刀法于一朝的集大成时代,在这一朝代的近300年里,完成了由各种复杂的刀法向更为复杂的打磨工艺转化的过渡,也许在完成一件复杂的雕琢工艺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传统中的各种刀法,但是由于加强了打磨的工艺力度,所以化尽了其中施用复杂的刀痕,从而形成了明代玉器制作的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明代玉器的平面阴刻刀痕较为粗砺,素有“粗大明”之类的说法,虽然就明代玉器的总体而言,但时代收藏网以为你这种认识不乏偏颇,但用其来形容或评价施在玉器平面奏刀的工艺效果,则有失一种比较公允的客观恰当。

明代玉器阴刻线条的粗砺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阴刻线的收刀尺度掌握不准,常常伴有刻线的终端出界或不能完全交接。这种现象是比较原始的用刀痕迹,在商周以后的玉制作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了,而明代做工比较精到的玉器竞然时会出现这种显而易见的工艺瑕疵,我们暂不对其形成的原因做深入的探讨,只是将这一用刀的特征经过放大后提出来,作为断代或鉴定的特征之一。

明 玉带板局部图

上面的这块明代的玉带板很明品是一件雕制的精品,而且玉质很好。如果仔细观察带板的左上角,用刀的不规则痕迹就比较明显,横刀冲出了界格,与竖刀没有完全的对接,如果再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横刀的上端隐约尚存有竖刀的出界痕迹,这是明代玉器比较普遍出现的现象。

2)在玉器的雕制中,阴线与阳线往往是互为表里的一种视觉现象,阳线的视觉质量往往由双面阴线的处理质量所决定,正是由于明代玉器在阴线的用刀上存在着明显的特征,所以,阳线所表现出的阅读感觉往往强调的是一种不规则的线条,这在双阴线挤出的阳线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 羊脂玉“护封”印、印面及到线出界局部

譬如这方明代阳文“护封”玉印,材质是和田羊脂玉,可谓难得,不存在普通民间玉器的商品化制作的粗率,可以反映明代对于阳线雕制工艺的一种时代水准。历代玉印都是阴线琢刻,印面阳雕文字在线条总体上反映出典型的明代何震生辣风格的切刀味道,如果具体而微地观察,可见除了具有上述的奏刀出界的瑕庇外,阳线也呈现出不规则的线性痕迹,“封”字上端以及“护”字的“隻”,都明显地带有这种表现。我们判断这方印是否为明代作品的依据,仅凭玉材与雕钮不行,主要看两点:一是具有明人的治印的风格;二是具有明代玉雕的工艺瑕疵,这方印与上面所引玉带板的刀痕特征完全相同,即可以做出明代作品的判断。

乾隆 “经文讳武”玉牌

再观察清代乾隆时期的这块“经文讳武”玉牌,同样是剔地阳文,在技术的运用上,远远高于明代。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工匠能有效地控制用刀的走向、力度与起讫位置,已经达到了玉雕加工工艺的最高境界。清代玉器加工工艺在登峰造极的同时,又扼杀了玉器本身所独有的艺术品味的存在,这是清代玉器雕琢最大的失败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