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玉器阴刻线(众生乱象)深度辨伪

 古玉文化研究 2021-09-03

东汉 青玉握猪一对

上一篇有讲到,汉代的阴刻线主要以砣具与手工划刻两种,那么以此衍生的工艺还分为修磨与未修磨,汉代阴刻线工艺最高典范当属汉八刀,而汉八刀是一种称谓,并非说一件玉器未八刀制作,而是多有对称形式八,是一种刚劲简练的技巧,汉代八刀常出现在玉蝉,玉握,玉翁仲,及区分玉璧等一类突出苍茫气息的汉代玉器中。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汉八刀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它的简练之风,线条流畅而几乎肉眼不可见砣具拼接痕迹,这是因为汉八刀几乎皆经过了后期的精细打磨,而打磨与抛光所使用的材料为东海地区的水晶粉珍珠粉一类,细腻而坚硬,阴刻线中偶见的浅细划痕,这是砣具带动解玉砂反复砣碾的痕迹。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砣具工艺

砣具

要想了解砣工痕迹,首先了解砣具运行规则,砣具是固定在砣架上的一端,通过脚上下的踩动造成动力杆旋转,以达到砣旋转的动力,砣具下的工痕硬朗,细腻流畅,极少会有杂乱五章的错位划痕,因为切口基本是固定循环的,阴刻线也是常见的两头浅而中间深,下刀因重力原因比收刀要深,砣工即使有旋转处也是犀利流畅,并伴随解玉砂痕,没有过于明显的底部凹凸状,这与砣具的运行关系有关,砣具,属于半自动时代。

砣具转弯刻痕

第二,手工划刻与砣具最大的区别是本质上的区别,砣具是借助外力完成砣碾玉器,而手工划刻就可以说是纯粹意义上的纯手工了,工具也比较杂,尖锐的水晶石,硬石,竹片,铜尖锐物,铁尖锐物带动解玉砂在玉器表面来回的搓磨,达到刻画花纹的效果,一般早期以硬矿化石为主。

其典型特征为,划刻线细若游丝,婉转处行云流水,在大的分区玉壁中,划刻技术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小如古玉印章中也多见展现。


手工刻划痕迹

冲出痕迹明显

在玉章中展现的更加明显

手工划刻,我们也称为毛刻,这是一种徒手作业发力与解与砂的共同作用,对玉器进行来回的摩擦,其不足之处为,由于人手的发力不均匀(砣具发力固定),刻划工具很容易在玉的表面打滑呲出,所以阴线多见冲痕


转弯处接刀痕

如上图所见,对于谷纹的制作,手工划刻皆为一刀一刀拼接,且一般玉器皆不对划痕作进一步抛光打磨,特点是阴线勾内也常见凹凸不平的入刀或收刀痕,这与砣具的沟底呈现的差距特别大,沟边冲痕遍布,常见冲出划痕。

砣工与刻划工并存

上一篇也有讲过,划刻在汉代,几乎是两者共存,在汉代鸟兽纹玉壁中更为常见,一般大的框架为砣痕,然后用游刀进行填补空白与装饰,体现了汉代人粗中有细,布局章法等超高工艺的表现。


徒手抓我磨石刮蹭的视觉效果,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线条周边较为毛躁,很多人会觉得是崩口,其实是划刻未经打磨装饰,勾底也相对较为粗糙,多见于葬器之中,一般来说玉器整体精美度较低

上图所见,很多人一眼看可能觉得是电脑工,其实非也,此工艺为后期经过精细打磨的玉器,将毛躁的冲出痕迹边缘磨掉,一般多见于精美玉器,很多朋友如果单凭是否有接刀痕迹来断定玉器真伪,这是很容易错失精美玉器,接刀痕是我们后人鉴定前人玉器的一个点,但是古人制玉并非是为了让后人鉴定,古人喜欢的精益求精,如果是一件真正的精品,王侯贵族必然会让玉匠精细打磨,并不会刻意残留。


汉代玉器

这件汉代馆藏玉器,如若让玩明清玉级别的人看,大多以为会看成是仿品,其实也是硬物划刻,此硬物应为磨石一类,非过于尖锐之物,所以纹饰不够流畅,顿挫感丛生,似乎还有崩口,而他确确实实是一件汉代馆藏玉器,因为为葬玉,急成而就,后期未经打磨修饰,一定要区别于现代仿品,现代仿品是高速金刚砂制作,在接触玉器所会见撞击性撕拉崩口,和手持磨石的崩口还是存在差距与不同。

注意”微痕在鉴别古玉过程中十分重要,但不能单纯靠痕迹鉴定。一定要结合料、工、形、纹、沁色、包浆六个方面,才能综合辨伪。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