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新词”创造现象:是语言的进步还是退化?

 xiongmao007 2023-10-05 发布于山东

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中,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创造各种“新词”,而这一现象对于解决现实问题是否有益?

首先回顾一些生动的例子。有人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美化为"青年就业难",甚至诱导成“年轻人迷茫,探索人生的机会”的“成长时期”意境;将低收入人群称之为"弱势群体",将频繁失业者戏称为"流动就业",甚至将失业者形容为"自由职业者"。将生育率低下美化为"生育意愿下降",依赖父母的成年子女戏称为"蜗居族",或者温和地说成是"亲情牵绊"。这些新词似乎很讲究,似乎总想掩盖事物的本质,并尽可能的予以美化,但实际上它们的危害绝不容小觑,只会给解决问题造成越来越多的阻碍。

这种创造“新词”的趋势严重破坏了语言的交流功能,导致人类智力的退化。人类创造语言,是为了交流,人类的所有进步都建立在语言的这一功能上。为了交流,语言词汇必须有普遍认可的特定含义,然而,随着“新词”的不断涌现,同一词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逐渐变得多义,语言逐渐变成了文字游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这种趋势使得人类逐渐缺乏理性和逻辑思考能力,人们更倾向于以权压人或简单顺从,而不是以理性和平等讨论来解决问题。

创造“新词”毁坏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人类道德的底线是诚实,然而,一些“新词”可能被用来美化或淡化问题的严重性,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坚守道德底线,长引以往,整个社会将被虚伪和欺骗言辞所充斥。在此大环境下,没有人敢指出问题的实质,更多的对言辞欺骗的容忍,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赛谁更会发明“新词”,PK谁更会掩盖矛盾和问题,乃至谁更善于美化和糊弄民众,这对我们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破坏了维系我们社会生活所要求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最重要的是,“新词”可能导致社会走向的高度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社会运行状态的信号,然而,当语言充斥着大量模糊不清的新词汇时,社会信号会严重失真。结果是,当一个社会事实上危机四伏的时候,人们却以为天下太平,对大难临头毫无警觉,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整个体制的突然坍塌。这从多年前的苏联解体和中东巨变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不可能。首要任务是倡导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以确保人们有权说真话而不受恐吓或报复。此外,社会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和勇气,使他们能够坚定地站在真理一边。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根本性地解决新词汇的滥用问题,实现更为公正和透明的社会,一个鼓励坦诚、真实和建设性对话的社会。这将是我们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