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海曲上人 2023-10-05 发布于山东

#讲好中国文化#

在“苏门四学士”之中,北宋诗人黄庭坚是尤为特别的一位。

他是继苏东坡之后少有的全才,在文赋、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成就极高。

他的性格也与苏轼有颇多相似之处,爱吃、爱玩、爱开玩笑,心境豁达,洒脱从容,总能笑对人生。

在得到被贬黔州的消息时,别人都为黄庭坚担忧,他却跟没事人一样,倒头便睡。

睡醒了,朋友也急坏了,问他黔州那种蛮荒之地,一旦过去就凶多吉少,怎么还睡得着?

黄庭坚答道:“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黄庭坚被后人列为苏轼门生,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成就,或许及不上苏轼,

但以个人观点来看,他有两方面可称得上是青出于蓝。

其一,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一代宗师,对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学诗尊杜甫,讲究法度,反对西昆派以声律和词藻为重的形式主义。

他提倡诗要有“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髓,提出了“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他认为诗人应该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达到“无斧凿痕”的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黄庭坚等人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很多人。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其二,因为与苏轼交好,所以黄庭坚的仕途也颇为坎坷,但他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不曾改变初心。

苏轼称他是“如精金美玉”般的君子,两人诗文相交。后来,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用来攻击苏轼的诗文中,就有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

当时,朝中挺苏与倒苏的人都很多,急于撇开关系的更多,黄庭坚此时还没有和苏轼正式见过面,但他坚决不肯污苏轼之名以自保,而是斩钉截铁地表示,苏轼是忠君爱国之臣、是了不起的文人。

即使是后来,他的诗词和书法境界大成,时人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却始终坚持以弟子之礼对待苏轼,无论对方是下狱还是被贬,乃至苏轼去世后,他的情谊从未改变。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黄庭坚的字是“鲁直”,来自父亲黄庶的偶像——北宋大臣鲁宗道。

鲁宗道以直言进谏闻名,数次得罪皇帝本人,以至被赐外号鲁直。

黄庶希望自己的儿子和他一样,哪怕被人认为粗鲁莽撞也没关系,一定要走正道,做正直之人。

黄庭坚为人为官,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终生践行“但愿官清不爱钱”的信条,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的主张。

在山东省泰和县为官时,他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

闲暇时登临快阁,还亲自书写了“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戒石铭》用以自警。

这块手书箴言,至今还嵌在的快阁之上。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和它一样传唱千古的,还有一首绝妙秋诗《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首诗读来看似通俗浅近,却炼字精巧、用典不露痕迹,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清代文学家翁方纲评此诗曰:“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明白如话,娓娓道来,却又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字面意思是: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实则“痴儿”二字,源自《晋书·傅咸传》中记载的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这里的“痴”,有呆傻之意。魏晋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

黄庭坚自称“痴儿”,既是自嘲公务繁忙、难以脱身,又带着几分诙谐。

然后用“了却”二字,渲染出了终于结束公务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倚晚晴”这个用法,炼字神妙,化用了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句。

暮霞晚晴本是虚幻之物,如何能够倚靠?李商隐和黄庭坚却偏偏要“倚”,虚实相兼,更生诗意。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历来公认的绝唱。

远望秋山无数,片片落叶飘零,浩渺的天地此刻显得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月明,淙淙澄江,新月映照在澄净的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莹澈。

黄庭坚尊杜,诗中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浩大,却没有杜甫的悲愤。

那一道皎洁的月光,一带澄澈的江水,一脉连绵的群山,在辽阔无垠的天地间,不见凄凉,只见潇洒快意。

这是诗人对眼前胜景的描绘,更是他自我胸襟怀抱的写照,是独属于他的空明境界。

无怪张宗泰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颈联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伯牙子期和阮籍的故事。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俞伯牙与钟子期知己相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晋书·阮籍传》记载,名士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到喜欢的之人“乃见青眼”。

知音不再,世上便没有值得弹琴的人了,只能黯然斩断琴弦,青眼也再也不知该看谁,所以只能留给美酒。

一个“横”字尤为生动,令人忍不住去幻想诗人看着美酒时,又爱又无聊的神情。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我将从万里之外乘船归来,一路吹弄着清悠的长笛;我的这颗心啊,早已和白鸥订好了盟约。

白鸥与鹭鸟,历来都是象征归隐的鸟儿,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杜甫幽居浣花溪时,经常写到鸥鸟,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它们与毫无机心的诗人一样,内心清净无碍。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这首诗因景抒情,结构颇为精妙:

从“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然后以眼前美景与前文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此对比后,自然生出忧闷,再加上孤身登楼,没有知己理解,尾句的归隐之志便显得愈发水到渠成了。

字字紧扣,层层关联,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气势豪迈,意境阔大,确实有李杜几分意味。

黄庭坚的襟胸与风骨,也正如那澄江明月,高风亮节、淡泊名利,超轶绝尘 ,独立万物之表”。

清官黄庭坚的一首秋诗,诗如其人、风骨高绝,后人赞之有李白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