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第安人:从中国(东亚)到美洲的迁徙之路

 风声之家 2023-10-05 发布于江苏

原创 李於菟 李於菟 2023-10-05 00:02 发表于重庆收录于合集#印第安人1#欧亚大陆1#基因6#人类起源6#中国2

说明:已开启【关注后留言自动精选功能】。

1.6万年前,正值末次冰川期的晚期阶段,海平面大幅下降。欧亚大陆最东端的楚科齐地区和美洲大陆最西端的阿拉加斯加地区,连接成了一道“陆桥”。

先后有多个生活在东亚,东北亚,有着黄皮肤,纤瘦身材的族群追击着猛犸象,驯鹿跨过“陆桥”,进入了美洲大陆。他们是最先踏足美洲大陆的人类族群。接下来1万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在美洲大陆不停的扩散,直到占有整个大陆,分化出来了诸多的部落和氏族。

1942年,一支远洋船队抵达了美洲大陆的一处岛屿。世代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族群,不知道这支船队将带给他们苦重的灾难。

1

在哥伦布的船队抵达美洲之前,已经在当地生活了近2万年的族群,并不知道他们自己叫做印第安人。他们根据自己所处的族群和部族,对自己有着诸多不同的称谓。

哥伦布船队最先抵达的地方,是中美洲附近的群岛,他误以为自己抵达了这次航海的目的地—印度。将美洲大陆的原住民称为印度人。即便后来被证实这是一个错误,但印度人的称呼已经广为传播,难以纠正。于是改称为西印度人(真正的印度人被称为东印度人)。中国人在翻译时,直译为“印第安人”或者“印地安人”。

因此中国对生活在美洲的原住民,称谓上固定成了印第安人。而现在的美国各国,将他们称为“第一民族”或是“美洲原住民”。

2

近代以来,很早就有人认为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着必然的血缘关系,印第安人应该是中国人迁往美洲定居的分支。

最早提出这种观念的并非是中国人,而是英国的一位翻译家梅德赫斯特。他认为印第安人不仅是从中国过去的,甚至去美洲的时间,短暂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奥尔梅克人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和殷商晚期同时。

在国内,罗振宇和王国维先生也认同殷商亡国之后,一部分遗民前往了美洲繁衍生息。

【疑似印第安人早期石刻文字】

而且他们都给出了强而有力的证据。

从当代中国人和印第安人外貌,形态,殷商时期和中美洲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符和殷商甲骨文,等等方面呈现出了相似性。

在这些数据链的支持下,“殷人东渡假说”宣告成形。

支持“殷人东渡假说”的案例,还可以找出两个“可靠”的事件。

1:根据史料和甲骨文中提供的史料。周人之所以能以弱势方,一战陨落强大的殷商王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殷商的主力军正在东征。统帅主力军的将领叫做“侯喜”,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了甲骨文上。

殷商灭亡之后,侯喜再也没有任何的记载。他没有回援反扑,也没有参加之后的“武庚复辟”,离奇的就消失了。侯喜和他的大军到底去了哪里?有人推测,在周人军队的不断征讨之中,他率领军队出海逃避,最终意外抵达了美洲大陆。

而在印第安人的许多部族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他们宣称自己的祖先是从“天之浮桥”来到了美洲大陆。

2:清王朝即将覆灭的前夕,在墨西哥发生了革命,期间导致300多名华人死亡。清朝廷派遣欧阳庚前往墨西哥,为处理此案的专案特使。在出发前夕,王国维罗振玉二位先生托请他到了墨西哥之后,顺道探查一下当地有无殷人东渡的痕迹。

说来也是特别的巧合,欧阳庚在处理完专案之后,正要去完成王,罗二位先生的请托。一个叫做殷福布部族的印第安人,主动找上门了。他们跟欧阳庚倾诉,墨西哥革命中杀死了他们部族700多人,他们都是中国殷商的后人,希望清朝廷也为他们索要赔偿。

【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最近点·白令海峡】

尽管殷福布族的诉求最终没有得偿所愿,但这让印第安人来自中国,而且是殷商后裔的身份得到了证实。

有了这些证据,近代以来,很多人就开始拼命的搜寻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时期东渡的证据。甚至有人宣称印第安人,其实是“殷地安人”,指的是他们来自殷地,平安抵达了美洲大陆的含义。这自然属于无稽之谈。因为印第安人并非印第安人的自称。

伴随着印第安人的文物出土越多,也有人努力的从这方面寻找蛛丝马迹。尤其是一些印第安人的刻符的出土,让人深感印第安人的文字和殷商的甲骨文有着太多的相似性了。

3

目前,印第安人古人化石全部都是2万年以内的。没有出土任何年代更久远的化石。这表明在印第安人抵达美洲之前,这片土地上属于人类种族的禁足区,印第安人踏足美洲时,是人类这一族群第一次来到这片大陆。

不论是从考古学,体质学,遗传学等多个层面,都表明印第安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东亚和北亚地区。一直到2-1万年前的时间里,才借助于末次冰川期,海平面的大幅下降,让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连为一体,通过白令海峡的陆地走廊抵达了美洲。

因此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的迁徙,是从美洲东北部的阿拉加斯加地区开启的,逐步前往中美洲,南美洲扩散,最终占据了整个美洲大陆。

【智人迁入东亚,印第安人迁入美洲路线】

主要的证据上,我们可以看到。

肤色上,印第安人和东亚,北亚人都属于典型的蒙古人种,偏浅黄色的皮肤,黑眼眸,直黑发等等。曾经一度被认为中国人独有的铲形门齿,在印第安人中也十分的常见。一个比较不为大众所知的知识点,则在于狐臭基因(腋臭)在非洲,欧洲人中普遍存在,但在东亚人,北亚人,印第安人中比较少见。再如中国人(东亚,北亚)中常见的蒙古褶(内眦赘皮),蒙古斑(臀部青斑),在印第安人中也十分的普遍。中国人(东亚,北亚),印第安人也是单眼皮频率最高的几个人类族群。

从体质学和遗传学上来说,中国人和印第安人必然有族群上的血缘关系。通过对中国(东亚)人和印第安人的DNA常染色体部分的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完全确定印第安人在去美洲之前,曾经在东亚,北亚地区生活了较长的时间。并且和这些地区的族群一直生活在一起,彼此的DNA存在很多共享的片段。由此带来了这些地区的人群,在形态,体质,肤色上的诸多相似特征。

4

印第安人和中国人(东亚)在常染色体的亲缘关系,已经得到了证实。那么在代表父系血统的Y染色体NDA和母系血统的线粒体DNA上的结论如何呢?

在母系基因上,印第安人的线粒体基因有5个类型:分别是单倍群ABCDX(有别于父系血统上的同名单倍群)。

5个线粒体类型,基本都集中在东亚,北亚地区。因此从线粒体类型上来说,印第安人和东亚,北亚人同源。

在父系血统上,印第安人主要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单倍群Q-M242,一个是单倍群C-M130

两者都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父系血统。前者主要分布在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楚克齐人,俄罗斯北部的一些族群中。后者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

Q-M242类型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比例的2.6%C-M130则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比例的9.2%。以7亿男性计算,前者在中国约1820万人,后者约6440万人。

印第安人虽然有两个大的父系血统,但其中Q-M242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C-M130类型则较少。

因此印第安人不论是在常染色体还是父系血统,母系血统上都和中国人(东亚,北亚)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

如果我们进一步区分和追溯的话,印第安人以东亚为起点到美洲的迁徙路线,应该是从西伯利亚,中国北方出发,途径北亚东部,抵达楚克齐地区后,跨过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了美洲。

5

尽管印第安人和中国(东亚,北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就如同开篇所说到的那样,印第安人最晚在1.6万年前,就已经分为几批族群陆续迁入了美洲大陆。因此印第安人和殷商没有任何的直接关联性,印第安人绝不可能是殷商时期中国人的后代。“殷人东渡假说”所涉及证据链,也仅能说明彼此之间有一定相似性,而并不存在必然的继承关系。这类情形并不局限于印第安人和中国古代的出土器物,在全世界上,这类情形并不罕见。

如果说在哥伦布抵达美洲之前,曾和印第安人有过接触的其他人类族群,那只能是大洋洲地区某些岛屿上的波利尼西亚人。因此根据DNA的检测,他们彼此之间有过基因上的交流。

华夏·芬兰人种:中国人的“亲兄弟”芬兰人中,论述了芬兰人和中国人的血统关系,印第安人和中国人的关系则恰好相反。

芬兰人(60%)和中国人(75%)仅仅是拥有最近的父系血统。而印第安人在常染色体DNA和母系血统上和中国(东亚)人十分接近,父系血统则恰恰相距遥远。绝大多数印第安人的父系血统即便是和分布在中国的Q-M2422.6%)的后代,也已经分开了2.5万年之久。

为何从中国出走的芬兰人(60%),在常染色体和母系血统上和中国人相去甚远,印第安人则在这两个层面和中国人保持着亲近的关系呢?

这是因为芬兰人在漫长的迁徙途中,和不同的本地族群发生了基因交流,早期和中国人很近的基因部分已经被替换掉了。而印第安人从东亚到美洲后,在人类的族群之中,开始处于闭塞的环境,缺乏和其他地区人群的基因交流,进而导致他们的基因上万年来几乎没有大的变动。

从整体的血统关系上来说,如果芬兰人是中国人最近的“亲兄弟”,印第安人则是中国人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戚”了。

需要加以注意的则是,现在比较纯正的印第安人已经比较少见了,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欧洲人和非洲人的血统对他们进行了漫长的渗透。因此现在的很多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在血统上也开始变得逐步遥远了。

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和印第安人在父系血统上最亲近的R-类型,就是欧洲入侵,压迫和杀害他们族群的主力军。

文献参考:印地安人的母系基因池》,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Timothy Pauketat. The Oxford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Archaeology.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86. ISBN 。Goebel T、Waters MR、O'Rourke DH。现代人类在更新世晚期在美洲的扩散 (PDF)。科学。2008, 319 (5869): 1497–502。Fladmark, K. R. 北美早期人类的替代迁徙走廊。美国古代。1979 年 1 月,44(1):55-69。JSTOR 279189.doi:10.2307/279189。德永,克志;大桥君;班内,诚;朱吉、武雄。亚洲人和美洲原住民之间的遗传联系:来自 HLA 基因和单倍型的证据。人类免疫学。2001 年 9 月,62(9):1001-1008。PMID 11543902基因数据来自23魔方,YFul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