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211】

 医道循天道 2023-10-05 发布于陕西

      一位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但或多或少能折射一点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中医分科的弊端:我有时会被问到主治什么?我猜对方大概是在问我主攻哪一科?我一直认为,分科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原本一体的医、药以及针灸被不合理地强行分开好理解。而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设皮肤科吗?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就有医案:附子薏仁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设精神料吗?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还有的“精神病”甚至只是因为大便被堵到了,比如阳明大承气汤的发狂谵语等大脑症状,得从消化内科入手通大便。设肿瘤科吗?中医治疗癌症,并不是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制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我们不止一次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设中医美容科吗?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补不上来,如何孕...…这就不一一举例了。中医分科的由来:中医分科也就还是几十年来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典型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传统的中医培养是通过师徒相授。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但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现在的执业医师考试,更是从法律意义上,将方剂、针灸、中药完全分开。这样,在人们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治病求本、除病根。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本)只有一个。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水湿(水饮)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治失眠验方安神汤神效:柴胡15克,五味子10克,元胡15克,川芎10克,半夏20克,白芷10克,细辛6克,藁本10克,炒酸枣仁20克,陈皮10克,合欢花10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炒白术15克,山萸肉10克 ,夜交藤30克。水煎服。失眠由于阴阳偏颇,失却平衡,两相不能互济,以致心肾不交者最为常见,安神汤立方之意针对于此。若烦躁头痛,内有郁热,加知母、百合;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珍珠母、生石膏;若舌有瘀及脉涩,加桃仁、丹参、红花;若思虑劳倦太过,食少纳呆者,加山药、砂仁。

      王幸福治失眠验方:黄精50克,山楂50克,五味子30克,合欢花30克。双粉双藤方:枣仁、元胡、夜交藤、鸡血藤等份。

      李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验方:6个月女婴患急性中耳炎,双耳流脓味臭,面红目赤,高热寒战,哭声尖亮刺耳,指纹沉紫,直透命关,已输液一日,未能控制病情,恐邪毒内攻,动风惊搐。急以三棱针点刺十宣,十二井出血,病孩出汗,热势少刹。拟清热解毒透邪于外,清泻胆火以清内热。双花、连翘、生苡仁各15克,苍术、黄柏、栀子、柴胡、青黛、牛蒡子、车前子、苦参、甘草、蚤休各10克,白芷5克,煎取浓汁150毫升,日分多次频灌,热退脓止,余药弃去。

      迎风流泪:常不自主的有泪流出,见风更甚,初起时,冬季较重,夏季减轻,时间久后,则不分冬夏。分两种1冷泪:局部不红不痛,经常有泪流出,迎风时更甚,眼泪较清稀而不粘稠,如久流失治,会两目昏暗,难辩物色;此症都起因于肝肾两虚,又得感受外邪所致;凡精血衰败,或悲伤哭泣过久者,较易患之,治疗时以补益肝肾为主2热泪:两眼每有红肿、疼痛、羞明等症状,且泪下较粘浊,多为风邪外客,每与其他眼疾同时出现,其他如肝火挟外风,亦会引起本症,治疗时宜平肝清热祛风为主。验方(1)流冷泪,取菊花 6g、枸杞子6g,每日泡茶饮用。如症状较严重者,加巴戟肉、肉苁蓉各 6g,一同煎服。(2)流热泪,则以菊花 6g、生石膏 15g,每日煎水作饮料。症状严重者另加入黄芩、黄连各 6g同煎服。(3)买猪肝如枸杞菜熬汤吃,无论流冷泪或热泪均效。(4)枸杞子 250g,与黄酒适量同浸,密封一月,每天饭后适量饮服。

      黄土汤:源自《金匮》“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远血是因出血处距肛门较远,故表现为先大便,后出血;若出血处距肛门较近,表现为先下血后大便的,则称为近血。原方名后有“亦主吐血、衄血”的提示《血证论》认为此方乃“下血崩中之总方”不仅适用于便血,吐、衄、崩中等亦可应用。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黑附子、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方中的干地黄即熟地。灶中黄土又称伏龙肝。陈修园谓,以赤石脂代灶心土,其效如神。蒲辅周治便血不止案用黄土汤,以黄土二两开水冲泡,澄清取水煎药。黄土与灶心土性味功用不同,前者甘平,和中解毒,后者辛温,收敛止血。血证的病机可归纳为火热熏灼及气虚不摄两类。火热类中有实火、虚火之分;气虚类中又有气虚及气损及阳之别。黄土汤主要功用是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所针对的是因脾阳虚弱、统摄无力所致的出血证。由于中焦虚寒,统摄无权,则血上溢而为吐血,下走则为便血、崩漏。所出之血的性状较为稀薄,颜色黯淡,甚至色黑,伴有四肢不温、神疲懒言、面色不华。全方刚柔并济,阴阳皆备,温阳止血而不伤阴,滋阴养血而不妨脾,共奏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效。方中阿胶滋腻滞脾,对纳呆食少者,可改用阿胶珠;阳虚甚而有肢冷畏寒者,去黄芩、地黄之苦寒滋润,加鹿角霜、艾叶、炮姜等温阳止血之品;气虚较甚者加人参益气摄血;出血量多者,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本方具有镇静止呕、收敛止血、促进细胞免疫功能、降糖、护肝等作用。可用于多种出血性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性出血、功血、溃疡性结肠炎便血、直肠癌便血、痔疮出血等,证属于脾阳不足、统摄失职者。男,胃痛较剧,呕恶,便血色黑,舌淡苔白。脾虚生寒不能摄血,肝虚生热不能藏血,统藏失职,血不归经,下渗大肠则为便血,拟黄土汤,刚柔温清、调和肝脾以止血。处方:党参、熟地各12克,炒白术、黑附子、炒黄芩、阿胶各9克,仙鹤草、灶心土各30克。4剂大便潜血阴性。

      脾胃病:脾胃经常同病,寒热每多错杂,治当明辨。温脾附子干姜,补脾人参黄芪,健脾云苓、白术,运脾厚朴、陈皮,泻脾大黄、黄连,醒脾藿香、佩兰。诗曰:脾虚痰湿用六君,脾滞肥甘泻黄散。寒热错杂诸泻心,脾约肠燥麻仁丸。胃热清胃(散)寒建中,胃肠感冒正气散。土壅木郁大柴胡,肝木乘脾逍遥丸。调脾心法:肾为先天脾后天,消化吸收代谢管。脾实因滞生瘅热,脾虚气弱功能减。启脾兰苍除陈气,清热泻脾疗脾瘅。运脾陈皮与白术,脾滞健脾保和丸。补脾四君温附理,参苓白术诸法参。注①脾实因滞生瘅热:脾滞化热则生脾瘅②兰苍:佩兰、藿香、苍术之类③健脾:健脾丸④温附理:温脾,附子理中丸。调胃心法:胃为阳土阴易伤,肝脾相关下连肠。虚位以待实后空,喜润恶燥保健康。玉女虚热实清胃,虚寒建中实寒良。气磨瘀笑苓痰饮,呕夏痛金枳消胀。注①虚寒建中实寒良:虚寒,小建中汤;实寒,良附丸②气磨瘀笑苓痰饮:磨,四磨汤;笑,失笑散;苓,苓桂术甘汤③呕夏痛金枳消胀:夏,小半夏汤;金,金铃子散;枳,枳术丸。虚秘芪术血归首,麻仁肠燥寒苁阳。食积保和热承气,辛苦痞满泻心汤。胃肠感冒藿葛求,火郁益胃或升阳。壳实陈青胃排空,榔厚丑小硝大肠。注①虚秘芪术血归首:气虚秘,黄芪、白术。血虚秘,当归、何首乌②辛苦痞满泻心汤:痞满治以辛开苦降,予泻心汤类③胃肠感冒藿葛求:藿,藿香正气散。葛,葛根芩连④火郁益胃或升阳:火郁,予升阳益胃汤或升阳散火汤⑤壳实陈青胃排空:枳壳、枳实、陈皮、青皮助胃排空,胃动力药也⑥榔厚丑小硝大肠:槟榔、厚朴、黑白丑,小肠动力药;芒硝、大黄,大肠动力药也《临证指南医案》养胃名句“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治疗疑难怪病时从调理脾胃入手。中央健则气机调,气机调则精微布散,气血周流。凡脏络虚损之病,气血拥塞之状,痰瘀互阻之象,内外不交之窘,诸症难括,诸药难施者,求诸中央,常可删繁就简,纲举目张。“运”法:脾胃大法在一“运”字。“运”,针对“滞”。滞可秘结,滞可痞满,滞可化热,滞可湿聚。胃系运则传化有序,脾系运则水谷布常。运保出入平衡,运助升降有度。“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识“运”,治脾胃不难矣。调胃纳法:病体虚弱用补药,先把胃口调理好。胃口不开空谈补,吸收不利药难效。胃口一开助药力,药补食补合力调。脾胃病常用方:泻心汤类方,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此五泻心汤之异同为:①合而言之,病位在胃(心),病症为痞,治法为泻,黄连为所必用②分而言之,分热痞和寒热错杂痞。热痞,予大黄黄连泻心汤,兼表虚附子泻心汤。寒热错杂痞(虚实相兼),予半夏泻心汤;见下利,予生姜泻心汤;见反复发作的复杂性溃疡,予甘草泻心汤。泻心汤类方可用于纠正现代疾病中内环境的紊乱,特别是针对抗生素滥用、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精神情绪过当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调,菌群的紊乱等,尤为契合。黄芪建中汤:是治疗虚寒性胃痛之特效方。辨证要点:胃怕冷、胃痛,唯症是从。即使是肥胖,苔黄厚腻,看似湿热,亦照用。热性体质而贪冷饮者,患此证尤多。清胃修膜汤:蒲公英30克,山药30克,白及15克。功效:清热消炎护胃。主治:糜烂性胃炎。辨证要点:胃痛胃热之口干喜凉饮。嗜酒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多见。反酸加煅瓦楞子;胃胀加枳术汤;食道反流加小半夏汤;肠上皮化生加六味地黄丸蜜丸。肠激左金汤:黄连9克,吴萸6克,乌梅15克。功效:清肠和血敛肝。主治:肝脾不调、肠道湿热之肠易激综合征。大便黏臭,重用黄连,黄连:吴茱萸=6:1;便溏重用吴茱萸,吴茱萸:黄连=6:1;痛泻加用白芍,甘草;便脓加当归;便血加三七;里急后重加厚朴;紧张即加重者合四逆散。黄芪建中汤合旋覆代赭汤、四逆汤治虚寒性胃痛、呕吐案:黄芪 30克,桂枝 30克,白芍 30克,代赭石 30克,旋覆花15克,黑附子15克,干姜30克,炙甘草15克。葛根芩连汤合清胃修膜汤治胃痛案:反复胃脘胀痛2年,伴大便黏滞不爽。反流性胃炎。证属湿热中阻。治以清热化湿。葛根30克,黄芩30克,黄连15克,甘草15克,蒲公英30克,白芨15克,薏苡仁30克,半夏15克,生姜3片。配合六味地黄蜜丸含化针对肠上皮化生。皂荚取嚏止十年顽呃案:治以生大皂荚1个研细粉,手拈鼻吸皂荚粉末,约3分钟,喷嚏连作,呃逆顿止。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直肠癌术后大便异常案:腹泻,粘液便,舌暗淡苔黄厚腻,舌底络脉瘀滞,脉沉。证属下焦湿热,正气不足。治以清热利湿,补益正气。予薏苡仁60克,附子15克,败酱草30克,干蟾皮9克,党参15克,炒白术30克,当归15克,甘草15克。

     

       天门冬不但壮阳,甚至返老还童:有一个貌似平常的中药天门冬,颇为神奇,吃了不但壮阳,甚至返老还童。这中药就是天门冬。李时珍说天冬润燥滋阴,清金降火。药王孙思邈说它阳事不举,宜常服之。神农本草经说它强骨髓,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我国道教著名经典《抱朴子》介绍,入山(辟谷)便可以天门冬蒸煮啖之,取足以断谷。或作散,酒服,或捣汁作液、膏服。至百日丁壮兼倍,二百日,强筋髓,驻颜色。葛洪举了个例子,有个叫杜紫微的人服用天门冬,御八十妾,一百四十岁的时候,还日行三百里。列仙传记载有个叫赤须子的人,服食天冬,齿落更生,细发复出。有个叫太原甘的人,服食天门冬,结果活到300岁。李时珍还记载了一个药方,天门冬两斤,熟地黄一斤,弄成粉末,炼成蜜丸弹子大。每次用温酒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服到10天,身轻耳明,服到20天,百病愈,颜如花。30日,白发变黑,齿落更生。五十日,行及奔马。一百日,延年益寿。近年来总是有大小不断的瘟疫在世界上流行,最容易感染瘟疫的人不是平时病泱泱的人,而是身体看起来很壮实,很活跃,很喜欢运动的儿童或青少年,或者是家里的顶梁柱的男人。因为这些人其实都是阴虚,平时体质阴液不足,容易发烧,而且一烧就高烧。儿童和青少年天然的阴虚,或者经常运动出大汗,所以更加阴虚。成年男子因为养家糊口也会阴虚,性生活过多更加阴虚,所以成年男子最容易感染这些急性传染病。天门冬润燥滋阴,清金降火,强骨髓,对阴虚男人最适合。曾经用天冬、麦冬、人参配成天地人三才汤,喝了后第二天打球明显觉得头脑清爽,耐力大增,天冬之神奇实非虚言。

      适当吃猪油的益处:猪油味甘性微寒,第一个功能就是解毒,解斑蝥,芫青毒,解地胆,亭长,野葛,硫磺毒,诸肝毒。第二个功能是解五种疸疾,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还有这几种疸疾带来的水肿。这五种疸疾,就包括了现代的癌症,所以癌症水肿用猪油也可以化解。因为猪油能够“利肠胃,通小便,利血脉,散宿血”。比如说小便不通,用肥猪肉一斤,水二升,煎三沸,饮之立通。妇科炎症,白带恶臭,用猪油60毫升,酒100毫升,煎沸顿服。还有解诸肝毒。用肥猪肉四两,煮百沸,切,和酱醋,食之治疗老人咳嗽。孙思邈验方,猪油加人参煎煮后,每天一勺,治老人痴呆如神。

     古方不换金丹:荆芥穗、甘草、防风、天麻、僵蚕各一两,薄荷三两,羌活、川芎、白附子、乌头、蝎梢、藿香叶各半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三钱,每服1丸,用茶水或黄酒送下。也治中风口歪。也对用酒化开,涂口歪处。二方相比,不换金丹有退风散热、祛痰祛寒作用,药力大于牵正散。遇中风口眼歪斜,风邪盛大,且挟寒挟痰及气血闭塞者,可用不换金丹。

      控涎丹又名子龙丸:甘遂60克,大戟60克,白芥子60克,共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9丸,痰盛体壮者,可适当加多丸数,临卧前淡姜汤送服。先从小量开始,慢慢增至见效的用量。本方用于治疗素有痰涎伏留在胸膈上下之处,令人忽然胸背、手足,腰部颈项等处的筋骨牵引疼痛、或隐痛不止,也可能游走不定,或手脚重着冷痛;或头痛眩晕;或神志困呆多睡;或胸闷少食,痰多流涎;或脚肿重痛,不能步履;或肢体重着顽麻不遂等。此乃痰涎所致。李时珍说: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成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干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灼痛;入皮肉则瘰疬痈肿。为治痰之本的方剂。痰之本是:水湿受气火煎灼阻滞而结成,故以大戟逐泄脏腑之水湿,甘遂攻破经隧之水湿,白芥子驱散皮里膜外之痰气,三药共成攻逐痰涎、水饮之峻剂,对痰涎伏留之实证,可建奇功。但大便素日溏泄及体虚之人,不宜用本方。如两脚患湿脚气,肿痛沉重,顽麻颓软,不可步履,可加槟榔70~80克、木瓜50~60克、松枝60克、卷柏60克。如惊痰为患,神呆易惊,失眠胆小,可加朱砂30克、全蝎70克。热痰证,可加芒硝70克;寒痰之证,可加胡椒40克、丁香30克、干姜30克、肉桂20克。用量仍可从小量渐渐增至见效剂量。本方与礞石滚痰丸比较,本方偏用于治痰涎水湿为患,礞石滚痰丸则偏用于顽痰、老痰所致癫狂疯痫等病症。十枣汤偏用于水饮,尤其是悬饮较常用,乃攻泻水饮之剂;本方偏用于痰涎,尤其是痰涎所致之肢体顽麻重痛,腰背、颈项牵引疼痛更为常用,乃破泄痰涎之证。葶苈大枣泻肺汤偏用于肺痈胸中痰水胶结、喘咳不得卧,甚则头面浮肿等病症。主治胸肺痰结、气逆、作喘、作咳、作肿之证。本方主用于痰涎留滞于脏腑经络之疼痛、牵引、重着、顽麻等证。此方妙在白芥子。白芥子为除痰利气之药,味辛性温,善行善通,利气豁痰,尤其善于祛除两胁及皮里膜外之痰。临床多配合应证的汤药。例如治疗早期肝硬化腹水时,常用五子五皮活瘀利水汤送服本丸8~15粒,一日2次。自拟治肝硬化腹水验方:炒苏子10克,葶苈子10克,槟榔10克,车前子15克,水红花子10克,桑白皮12克,冬瓜皮40克,大腹皮15克,茯苓皮40克,陈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木香10克,抽葫芦40克,泽泻30克,莪术6克,猪苓20克,白术6克,生姜3片,水煎服(2)李克绍用控涎丹治愈1例舌下囊肿及3例膝关节囊肿。1957年在羊亭卫生所时,一4岁男孩,患舌下囊肿,经西医用针管抽取囊中液体,当时症状消失,但不久又肿又抽,始终不能根治。西医某大夫认为,根治须将囊肿切除。但患儿太小,不能合作,因劝其转中医治疗,病家当即找余诊治。吾想舌下囊肿,中医名曰舌下痰核,《医宗金鉴》主以二陈汤治疗。过去在烟台行医时,曾用二陈汤加味治疗一陈姓男青年,服药四五十剂,虽有效果,但痰核终未消除。今患儿只4岁,即使其父母不嫌麻烦,每日一剂,坚持服药亦有很大困难。因配制子龙丸30克,丸如黄豆大,嘱其从2粒开始,日服3次,开水送下。次日查其大便,如不溏,每日加服一粒,再不溏,次日又加服一粒,直至大便似泻而非泻为度,后即以此为标准量,每日接服下去。结果服药不到10克,囊肿即消失无芥蒂,后未再发。后以此方治疗3例膝关节囊肿,因俱悉成人,令其从3粒开始,逐渐加量,取得标准后,即连续服用至症状消失。 1974年春治一胸腔积液老人,西医透视,因积液太深,未行穿刺,转中医院门诊治疗。自配子龙丸,如法服用,1月后积液全部吸收。洪哲明: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正气可支者,均可用之。若久泻兼见痞满或血瘀征象者,可以附子泻心汤治之,效好:大黄10克,黄连10克,黑附子15克。大黄、黄连沸水渍过,浸一夜取汁,附子煎汁,合而服之。剧烈肩背痈处方:甘遂、大戟、白芥子各5克,研末装胶囊,每服3克,另以指迷茯苓丸改汤剂:姜半夏15克,芒硝8克,枳壳18克,云苓20克,生姜12克,二剂水煎同上药胶囊共服。五天痊愈。常以子龙丸治现代医学之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脂肪瘤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淋巴结肿大结核肥大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风关节囊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支气管炎顽固性毛囊炎等有痰瘀实邪身无大亏者。虽不能十全但足以愈其六七。腘窝囊肿一般方药常难收效,每易复发,此乃痰瘀交结伏于筋骨之间,非消其痰瘀不能愈之也 ,予以炮甲益其中合制为丸,小量试服,得微利便可,日一次,白水或姜汤枣汤于晨起空腹送服,多能于一月之内消瘤于无形 ,各种腱鞘囊肿狭窄性腱鞘炎都可以试用此法。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正实不亏者,径以子龙丸下之得快下利,三日一行,轻者一二次,重者三四次可消,消后必辩证调理月余方能不发,否则移时便作。疮疡初起红肿热痛,内无硬结未酿脓时,其人不亏,子龙丸一下可消。若脓已成,其人体亏者,慎勿下之。顽固毛囊炎多是痰火,可以加味子龙丸收功并治气瘤。西医所谓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管是癫是狂,急下之。此病俗称痰迷 ,是痰作祟,非涤其痰不可,一般缓剂殊难达病 ,癫狂梦醒鲜有良效,非串药不效。用子龙丸,关键在于剂量之多寡。

      明朗饮《中医诊疗要览》药方: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6克,甘草6克,细辛3克,黄连3克,车前子15克。水煎服。主治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读方(1)本方并不象其它方那样使用枸杞、木贼、菊花等清肝明目之药,而是是以去湿利尿为主(2)本方是苓桂术甘汤加减。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加车前子去湿利小便。再加上止痛去湿之细辛,加除热消炎之黄连。故本方虽是治眼病,却并未见眼治眼,而是以去湿利尿、消炎止痛为主(3)如加入枸杞、木贼、菊花等清肝明目之药刚更妙;加入川芎、白芷、天麻等引经药更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