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除一身瘀滞的中成药,

 图书 馆员 2023-10-06 发布于内蒙古

1、补阳还五汤﹣﹣祛头部的瘀血
2、活血止痛胶囊﹣﹣祛颈椎的瘀血
3、健骨生丸﹣﹣祛骨骼的瘀血
4、蛭芎胶囊﹣﹣祛上肢的瘀血
5、舒筋活血片﹣﹣祛下肢的瘀血
6、小活络丸﹣﹣祛关节的瘀血
7、大活络胶囊﹣﹣祛腰腿的瘀血
8、桂枝茯苓丸﹣﹣祛子宫瘀血和肌瘤
9、益母草颗粒﹣﹣祛子宫的瘀血
10、麝香保心丸﹣﹣祛心脏的瘀血
11、芪房强心胶囊﹣﹣祛肺部的瘀血
12、丹栀逍遥丸﹣﹣祛脾的瘀血
13、跌打七厘片﹣﹣祛外伤的瘀血
14、血府逐瘀丸﹣﹣祛胸中的瘀血
15、膈下逐瘀汤﹣﹣祛腹部的瘀血
16、少腹逐瘀颗粒﹣﹣祛腹部的寒瘀
太渊 商丘=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个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肺经上的太渊穴位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脾经上的商丘穴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18味中药对应的人体穴位
  1、六味地黄丸
  复溜穴: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取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
  主治: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复溜穴
  2、十全大补汤

  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肾俞、关元、气海
  取穴位置:
  肾俞穴: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肾俞穴主治: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
  气海穴:
  取穴位置:气海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3、逍遥丸
  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太冲穴)

(阳陵泉)

  太冲穴:
  穴位取穴法: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4、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是药三分毒”,不用说也可想而知了。


  5、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6、 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篇幅所限,以下穴位请您对应本站《人体穴位图》取穴即可:

  7、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
  8、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
  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11、纯阳大药
  按摩申脉穴,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12、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3、大补阴丸
  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14、 吗叮啉
  吃完饭不消化,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相当于西药吗叮啉,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5、杞菊地黄丸
  曲泉穴,是沟通肝肾的要穴。说到功效,按摩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6、二妙丸
  曲泉,另一方面它还是去湿的要穴,相当于中药“二妙丸”,可祛除湿热。
  17、开塞露
  商阳穴。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治疗什么类型的便秘呢?它的作用有点像开塞露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大便已经到了肛门这块了,这个穴就管用了。
  18、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商丘穴。

穴位等于中药,你知道多少?
1、太渊穴=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功能主治补气和血,健脾理胃,进美饮食,壮健身体,充实四肢,清火化痰,解郁顺气。主病后元气虚弱,脾胃亏损。
太渊穴归属手太阴肺经穴,有缓解治疗嗽气喘、咽痛、胸痹、腕掌关节痛、无脉症等作用,太渊穴的位置:桡动脉搏动处,
图片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2、大陵穴=吗叮啉
吗丁啉(多潘立酮片),1.由胃排空延缓、胃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上腹部胀闷感、腹胀、上腹疼痛;-暧气、肠胃胀气;-恶心、呕吐;-口中带有或不带有反流胃内容物的胃烧灼感。2.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饮食性、放射性治疗或化疗所引起的恶心、呕吐。
大陵穴归属手厥阴心包经,有缓解治疗口臭、心痛、胃痛、呕逆、吐血、胸胁痛、癫狂、腕关节痛等作用,大陵穴的位置: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3、商阳穴=开塞露
常见的开塞露有两种制剂,一种是甘油制剂,另一种是甘露醇、硫酸镁制剂。两种制剂成分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的高浓度,即高渗作用,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再加上其具有润滑作用,能使大便容易排出。
商阳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提高性欲、促进新陈代谢、治疗便秘、耳聋、腹痛、咽喉肿痛等作用。商阳穴的位置: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4、商丘穴=消炎大药
【商丘穴位的作用功效】
    1、缓解治疗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黄疸、痔疮、便血等。
    2、缓解治疗足踝痛、脚气等 。
    3、缓解治疗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等。

5、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17

【大都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腹胀、呕吐、胃痛、泄泻、便秘、手足逆冷、热病无汗等
【作用功效】大都穴,散发脾热。
【主治病症】腹胀、呕吐、胃痛、泄泻、便秘、手足逆冷、热病无汗等
【作用功效】大都穴,散发脾热。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腹胀、呕吐、便秘。
【古代记述】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腹胀胸满,胃心痛,食不化,呕逆,大便难,诸下利,腰痛,身重骨痛,疟不知所苦,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卒得中风。
【穴位配伍】大都穴配足三里穴治腹胀。
【方法实例】
(1)胃心痛:大都、太白。
(2)诸下利:大都、商丘、阴陵泉。
(3)热病汗不出:大都、经渠。
(4)暴泄:大都,昆仑、期门、阴陵泉、中脘。
图片6、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太冲穴。别名大冲。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主治中风、眩晕、月经不调、痛经、黄疸、胁痛、癃闭等。
图片
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治疗手脚冰冷、穴道刺激疗法治疗掉发等。
图片
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此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7、人中=急救调气丸
人中沟:为上唇正中皮肤表面纵行的浅沟,由鼻小柱底部起始,向下延伸到人中切迹,其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为人中穴,是一急救穴位。位于上唇正中央呈上下走向的一垂直浅沟。中医针灸的急救要穴“人中穴”即位于其中、上1/3交界处。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大药库。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解表类
1合谷配复溜-麻黄
2 大椎-桂枝 3 太渊-紫苏叶 4 风门(灸)-羌活 5 风府-防风 6 天柱-藁本 7 风池(泻)-薄荷 8 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涌吐类
1 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2 內关(补)-藜芦 泻下类
1 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2 丰隆(泻)-火麻仁 3 中脘-巴豆 清热类
清热泻火类 1 曲泽(针出血)-石膏 2 神门(泻)-栀子 3上脘(泻)-淡竹叶 4 睛明(泻)-决明子 清热凉血类 1 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2 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3 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4 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5 间使(泻)-牡丹皮 6 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7 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清热燥湿类 1 合谷(泻)-黄芩 2 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3 委中(针出血)-黄柏 4 行间(泻)-龙胆 5 上廉(泻)-苦参
清热解毒类
1 足临泣(泻)-连翘 2 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化湿类
1 胃俞(灸)-藿香 2 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3 足三里(泻)-厚朴 4 膻中(灸)-白豆蔻 5 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6 阴陵泉(补)-草豆蔻 利水渗湿类
1 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2 水分(灸)-猪苓 3 涌泉(泻)-泽泻 4 大敦(灸)-车前子 5 胆俞(泻)-茵陈 6 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7 脾俞(灸)-薏苡仁 8 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9 少泽(泻)-木通 10 小肠俞(泻)-瞿麦 祛风湿类
1 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2 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3 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4 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5 环跳(泻)-海桐皮 6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温里类
1神阙(灸)-附子 2 隐白(补)-干姜 3 关元(灸)-肉桂 4 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5 中脘(灸)-高良姜 6 曲泉(灸)-小茴香 开窍类
1 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2 水沟-石菖蒲 安神类
1 大陵(泻)-朱砂 2 心俞(泻)-琥珀 3 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4 涌泉(补)-柏子仁 平肝息风类
1 肝俞(泻)-石决明 2 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3 足临泣(泻)-白蒺藜
理气类
1 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2 脾俞-大腹皮 3 天枢(泻)-枳实 4 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5 天枢(灸)-木香 6 俞府(灸)-沉香 理血类
1 隐白(泻)-三七 2 阴陵泉(泻)-白茅根 3 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4 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5 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6 支沟(泻)-红花 7 血海(泻)-延胡索 8 太冲-五灵脂 9 肩井(泻)-牛膝 10 大肠俞(泻)-桃仁 补益类

补气类 1 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2 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3 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4 三阴交(补)-白术 5 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补阳类 1 命门(灸)-鹿茸 2 肾俞(灸)-肉苁蓉 3 腰阳关(补)-锁阳 4 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5 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补血类 1 中极(灸)-熟地黄 2 太冲配肝俞-白芍 3 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4 肺俞(灸)-阿胶 5 肝俞(灸)配肾俞(灸)-枸杞子 补阴类 1 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2 膏盲(灸)-麦冬 3 大杼-桑寄生 

消导类
1 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2 三焦俞(泻)-山楂 3 申庭-麦芽 4 痞根(灸)-阿魏 化痰止咳类
温化寒痰类 1 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2 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3 中府(泻)-桔梗 3 尺泽(泻)-白前 清化热痰类 1 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2 支沟(泻)-瓜蒌 3 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4 哑门-竹沥 止咳平喘类 1 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2 痰喘(灸)-紫苏子 3 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收涩类

1 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2 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