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骏玮 | 别梦依稀

 归一guiyi 2023-10-06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有着双重身份的戴骏玮,不仅是一位景观设计师同时还是一位酷爱水彩的画家,每每聊起,感叹他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还能创作大量的水彩画。在他的新加坡个展开幕前,走进戴骏玮,一探他的生活、工作和绘画。

封面图:《下雨了》,纸本水彩,110x72cm,2020年

中国水彩 以下简称:Q
戴骏玮 以下简称:A
Q: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画水彩的?

A:读书期间有一次环游欧洲的经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无忧无虑,被欧洲浓厚的建筑和绘画艺术氛围所感染。那时候对水彩画的了解还是很少,偶然间看到国外的一些画家用水彩画的街景,很适合我想要表现的欧洲城市街景和自然风光,回到国内后就开始尝试画水彩,把这段美好的经历通过水彩画记录下来。


图片
《托斯卡那的阳光》系列,纸本水彩,53x37cm,2019年

图片
《布拉格天鹅之恋》系列,纸本水彩,53x27cm,2020年


再者,因为水彩画结识了很多画友,还被金莉老师邀请至台湾参加国际菁英展备受鼓励,还有冯悦宸老师,经常交流绘画的心得,他们对我影响也非常大。之后,又因水彩结识了更多的缘良师益友,周刚老师、陈流老师等 。


图片《圣马可的日落》系列,纸本水彩,53x37cm,2019年

图片《圣托里尼的日落》系列,纸本水彩,53x37cm,2019年


Q:戴骏玮身上还有一个标签景观设计师,请问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怎样平衡画画的?

A:景观设计才是我全职工作,其次就是绘画,现在也有做自媒体。我就职的公司老板本身也是一位收藏家,也有学习艺术的经历,除工作之外我们也有关于艺术的交流话题,很容易产生共鸣,很感谢老板对我的支持。

这几年我的生活节奏很简单,工作日要高效的投入完成本职工作,其他时间就是画画,一般是工作日的晚上准备小稿,利用周末的时间集中创作。除此之外,每年都会有2-3个月的休假旅行体验,这非常重要,积累素材、找绘画的灵感。


图片
戴骏玮在创作《那夜下着雨》

图片
戴骏玮在研究设计方案


Q:景观设计师和画家的审美标准,在你看来有什么不一样?

A:首先我先来谈谈两者的关联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景观设计是建筑大类下和绘画关系最大的学科。在西方造园史中,一些著名的画家也是景观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在英国自然风景园的造园大师中,肯特、钱伯斯、雷普顿等都是以画家的专业素养进入造园领域的;在中国历史上,画家参与造园历史悠久,许多重要的造园理论著作也都出于画家之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画论”即“造园论”,比如王维、赵佶、倪瓒、文震亨、文徵明等他们既是画家,又是造园名家。


图片
《水墨周庄系列·清流画影》,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意境、形态、色彩、构图及形式美感等,这些都是景观设计师与风景画家需要在美学方面考虑的因素。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景观设计师要更理性一些,要考虑功能性,比如场地的特点、社会需求和生态因素等。而绘画则感性多一些,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输出和表达。


图片《水墨周庄系列·客船归梦》,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图片《水墨周庄系列·水岸晨光》,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Q: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身份两种艺术创作形式,对你的影响。

A:王澍老师(普利兹克唯一获奖中国建筑师)无论是在实践还是教育中,都是坚守着本土山水人文的精神去探索建筑、景观在当代语境下的表现。在七年本硕学习过程中,我们考察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民居等,从场所、材料、文脉三大点综合切入景观学,这一条独辟蹊径的道路与我的绘画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图片
《水墨周庄系列·绿意盎然》,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空间。我的硕士论文从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边界营造切入,探索了古典园林空间的模糊性对当代造园的启示,我痴迷于漫步在古典园林中一种时空似是而非的神秘性,这种时空模糊性来自于园林中的墙、山石、游廊等半通透的边界界面,边界中实体部分将园林空间解构成多个小空间,而通透的部分,比如门洞、窗洞、游廊,在你漫游的过程中又将这些解构后的空间重组,形成了空间在漫游过程中的模糊性。形成了我在后期创作中通过解构、重构空间等手法对画面时空模糊性、神秘性的探索,比如《下雨了》、《碎片故里》、《光阴》等作品,反过来绘画中的空间经营的敏感性也影响着我设计时对于空间节奏序列的把控。


图片
《光阴》,纸本水彩,53x37cm,2020年

图片
《碎片故里》,纸本水彩,110x72cm,2021年


文脉。王澍老师带领下的国美的景观设计教育给了我肥沃的土壤探索地域文脉在设计中的运用,读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人文典故,无论造园也好文人画也好,都有大量的运用诗词典故,在园林中随处可见的楹联、题词就是最好的说明。文脉决定了一个设计的独有性而不是通用性,一个好的设计一定是基于场地文脉、空间特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只能属于这里。

绘画创作也是一样,好的作品一定有只能属于它的文脉语境,它们是时代、地域、个人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是无可复制的,比如《游园惊梦》以江南古典园林为载体,通过《牡丹亭》这首昆曲来表达我的思乡、念乡。


图片
《游园惊梦》系列一,纸本水彩,75x30cm,2018年

图片
《游园惊梦》系列二,纸本水彩,100x40cm,2018年

图片
《水墨周庄系列·桥影双飞》,纸本水彩,53x37cm,2018年


转译。转译在英文中对应于“interpret”,可以简单理解为翻译,即在设计中如何以当代的方式翻译传统,传统如何在当下语境继承发扬并持续演绎,这种思维方式在绘画中也是一样。我的作品在每个阶段都受到过不同艺术家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的感受,如受吴冠中、基弗等画家的影响,创作的《周庄梦蝶》系列和《碎片故里》系列。


图片
《北京回忆》系列,纸本水彩,35x26cm,2022年


Q:请浅谈一下,你的创作的出发点?

A:很多时候是“念”,对环游世界旅居不同国家离别后的思念,有最纯粹个人情感的,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比如城市化进程中消失的温暖的邻里关系。

我相信,归根结底,艺术应该是对生活、对自我的一种审视——自我情感和对现实回应的一种宣泄性表达。生命是瞬息万变的,我描绘那些打动我心灵的事物,并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传达出,独属于我的内心感受,我为这个世界所着迷,它激发了我的所有。


图片
《北京回忆》系列,纸本水彩,35x26cm,2022年

图片《北京回忆》系列,纸本水彩,35x26cm,2022年

图片
《北京回忆》系列,纸本水彩,35x26cm,2022年

图片
《北京回忆》系列,纸本水彩,35x26cm,2022年


Q:遇到创作瓶颈是怎样解决的?

A:主要是两个方面:性格使然。从小我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孩子,家里的门锁、收音机、钟表、玩具无一逃得了我的好奇心......也正是这样一种对未知充满好奇的性格,在水彩画探索前行的路上,我厌倦自我重复,或是重复他人。因为绘画对于我的意义,更多的像是一种探索自我、自我审视的过程。


图片
《水墨周庄系列·碧水临桥》,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汲取他人之长。毕加索说过“学习别人是必要的,但模仿自己则令人惋惜。”,期间我经历了从描摹对象到自我表达、从沉迷于水性技法到超越材料。作为并非从事纯艺专业的爱好者,初次接触水彩相当程度上是被其媒介的特殊性所吸引,而后观念上的转变逐渐让我打破技法这把枷锁。从2019年底到2020年初,我开始尝试对画面叙事性的表达,创作了一系列探索性的习作,如《下雨了》、《光阴》、《游园惊梦系列》、《小城故事系列》、《梦城系列》等。



图片
《水墨周庄系列·桥头惜别》,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Q:看到很多水彩画的题材都跟建筑有关,是跟景观设计师身份有关还是其他?

A: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我大量的建筑风景速写的积累。

十年前刚在自媒体被大家所认识时是通过钢笔速写,那会儿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展览并入选,我的《欧洲速写》入选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第二届新钢笔画学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建筑是地域文化的缩影,每一栋建筑、每一处风景都具有生命力,在用线条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或严肃、或活泼、或柔情,在这种交流中形成了不同的“气”场。


图片
纸本速写

图片
纸本速写


顺着这股“气”我所表达的建筑风景在画面中充满幻想、富有天趣、自由鲜活的活着,他们承载着我对那个地方特殊的记忆,比如《小城故事系列》,这组画取景于意大利五渔村,村民们靠捕鱼为生,与世无争地生活在这个滨海小镇,有点像陶渊明笔下欧洲版的世外桃源。高低错落的建筑生长在海岸线上构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我根据画面构成的形式美感主观夸张了这一地貌特征,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大大小小的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向着天空生长,而那些窗子构成了充满节奏的”点”穿插点缀期中,漂浮的渔船则刻意在水平方向延伸,平衡了画面中垂直生长的能量。


图片
《小城故事》系列,纸本水彩,27x54cmx4,2019年


Q:触动你描绘对象的原因是什么?

A:我记忆中的故事,风景建筑只是载体,它们背后连接着我人生不同的体验,关于不同的城市,关乎于不同的人。江南的老城总能勾起我童年玩伴的回忆,欧洲的建筑能勾起我读书时代背包客的回忆,日本的建筑能够勾起我异地恋的回忆。


图片
《京都印象》,纸本水彩,150x50cm,2020年

*手机横屏可观看大图
图片


图片
《余晖照墙》,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图片《晨曦拂村》,纸本水彩,36x26cm,2018年


Q:此次个展都展出哪些作品?

A:马上开始的个展就是从横向主题展开,总共五个章节,分别是:以乡愁为题,展开故乡章节;以自由为题,展开欧洲章节;以多元为题,展开新加坡章节;以浪漫为提,展开日本章节;以繁华为题,展开美国篇,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呈现我前面十年的求学、工作和游历,有回忆也有思考。

海漂十年,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乡愁、乡味,异国他乡的绵绵细雨总能勾起那些童年往事,时时想念那个充满温度的故乡。

图片

别梦依稀——戴骏玮个展,2023月10月1日在新加坡开幕。


图片
别梦依稀——戴骏玮水彩画作品集,将在个展现场首发。

Q:现在的创作状态怎样?

A:2020-2022年是我大量系列创作的时期,之前的画作可以说都是不成系列的实验。目前在一个短暂的停留思考阶段,今年也是由于新加坡个展、新书发售的原因比较忙,涉及到了更多绘画以外的东西,比如策展、书籍文创设计等。

每个阶段的突破更多在于看、思考,而非机械式的重复批量生产无意义的画作,所以有时候没有必要为画不出惊艳的作品而苦恼。人生除了绘画以外有趣的东西太多了,我生活中喜欢烹饪、旅行、电影、设计...,顺其自然、顺心而活,这才是我的人生观,绘画亦如此。

图片
《那夜下着雨》,纸本水彩,100x60cm,2020年

图片
《梦回巴黎》系列,纸本水彩,39x29cm,2016年



图片

戴骏玮 1990生江苏丹阳人,美国水彩画计学协会AWS署名会员,美国全国水彩画协会NWS署名会员,新加坡景观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景观设计本科、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景观学硕士,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公派交换硕士,康奈尔大学公派交换硕士。

参展

2022《渔村印象》 《父亲》皇家水彩画家协会RI第210届国际年展(英国)

2022《京都印象》第三届风景画大赛,荣获优秀奖(美国)

2021《光阴》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4届国际年展(美国)

2021《那夜下着雨》皇家水彩画家协会R!第209届国际年展(英国)

2020《生活乐章》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3届国际年展(美国)

2020《小城故事系列》皇家水彩画家协会R1第208届国际年展(英国)

2018《老宅清晨》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1届国际年展(美国)

获奖

2022《下雨了》杰克逊绘画奖,荣获500英镑杰出水彩作品奖(英国)

2022《京都印象》第三届风景画大赛,荣获优秀奖(美国)

2020《下雨了》第二届深圳水彩国际双年展,最高荣誉“入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0《下雨了》全国水彩画协会NWS第100届国际年展,荣获500美金概念奖(美国)

2020《托斯卡纳的阳光》国际著名水彩杂志SPLASH(美国)

2020《小城故事系列》刊登于水彩画大师(俄罗斯)

2019《托斯卡纳的阳光》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RI第207届国际年展,荣获1000英镑 Leathersellers' Prize(英国)

出版

2022 “拥抱新方向”采访录刊登于国际著名水彩杂志《水彩艺术家》(美国)

2020 “托斯卡纳的阳光”刊登于国际著名水彩杂志SPLASH(美国)

2020 “小城故事系列”水彩画刊登于《水彩画大师》(俄罗斯)

2020 “梦回巴黎系列”水彩画刊登于《获奖艺术》(德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