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岳斌:湘军第一智将,甘陕叛军最恐惧的“活阎罗”

 铁血老枪 2023-10-06 发布于上海

是二君(指杨岳斌、彭玉麟)者,吾观其部分诸事,皆大将才,非从人俯仰者也。——曾国葆

杨岳斌,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杨岳斌出身行伍,精于骑射,饶有武略。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进逼湘阴,湘阴守将见太平军势大,弃城而逃,杨岳斌见状,自行组织城内清军抵御太平军,守住了湘阴,杨岳斌因此一战成名,战后,被授为宜章营千总(相当于团长级别)。

杨岳斌:湘军第一智将,甘陕叛军最恐惧的“活阎罗”

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急需精通水战的将领,杨岳斌投奔曾国藩湘军,被被曾国藩委以重任,统领水师右营,与统领水师左营的彭玉麟共同执掌湘军的水师。彼时,太平军水师称雄江南,湘军多次吃了水师的亏,杨岳斌整训湘军水师,湘军水师战力大涨。咸丰四年(1854年),杨岳斌在湖南大败太平军水师,焚毁战船数百,攻取湘潭,湘军水师也一战成名。而后,曾国藩以杨岳斌为先锋连下岳州、武昌、汉阳等重镇,将太平军的势力驱逐出了两湖。杨岳斌打仗,多重视谋划,有湘军第一智将之称。

清廷称其“转战千里,谋略过人”。蔡东藩评价道:“杨载福(杨岳斌)之屡获胜仗,迭据要害,虽非尽出一人之力,然同寅协恭,和衷共济,卒能出奇制敌,非智者不及此。”

杨岳斌:湘军第一智将,甘陕叛军最恐惧的“活阎罗”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国覆灭。清廷论功行赏,加封杨岳斌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同年,陕甘总督、八旗悍将、甘陕平叛总指挥多隆阿在盩厔(今陕西周至)被叛军袭杀。多隆阿死后,甘陕叛军气焰愈加嚣张,清廷在甘陕的统治陷入崩溃边缘。

为平定甘陕乱局,清廷遂任命杨岳斌为陕甘总督节制甘陕各路清军,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同治四年(1865年),杨岳斌率十营湘军抵达西安。此时,叛军拥众数十万,且多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战斗力彪悍,特别是叛军老巢董志塬大营,营内啸聚了18营叛军,总兵力18万,叛军训练有素,甚至装备了大炮火枪,俨然一副正规军模样。

杨岳斌:湘军第一智将,甘陕叛军最恐惧的“活阎罗”

杨岳斌仔细分析局势后,发现叛军顽固势大,不彻底打垮叛军不足以震慑叛军,加上叛军在甘陕屠杀百姓、作恶多端,杨岳斌决定以铁腕手段进行剿杀,凡是抓获的叛军头目,杨岳斌一律加以凌迟处死,绝不进行招抚,曾在一天之内,凌迟叛军大小头目200余人,叛军提及杨岳斌,莫不恐惧战栗,称其为“活阎罗”。

虽然杨岳斌在甘陕平叛兢兢业业,但自己所能指挥的军队只有黄鼎、曹克忠、雷正绾等部,加上自己的10营湘军,总兵力不过2万人,清军虽然在战场上屡屡获胜,但始终无法歼灭叛军主力,杨岳斌多次向朝廷求援,但清军主力深陷中原与捻军作战,无法抽出兵力驰援甘陕战场,杨岳斌只得在甘陕苦苦支撑。除了没有兵力支援,清廷因为连年的战事,财政窘迫,无法及时供应杨岳斌所部的军饷,因此造成了杨岳斌麾下军队在兰州发动哗变。

杨岳斌:湘军第一智将,甘陕叛军最恐惧的“活阎罗”

再加上杨岳斌为人刚正,不善于钻营,甘肃布政使林之望遂上疏清廷,弹劾杨岳斌,称其治军不力,导致军队哗变。最终清廷将杨岳斌革职留任,降为三品顶戴,并以左宗棠接替杨岳斌为陕甘总督。

杨岳斌在甘陕以2万人对抗数十万叛军,勉力维持甘陕局势不至崩坏,虽未能竞全功,但已实属不易,为左宗棠顺利平定甘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十六年(1890年),杨岳斌病逝于乾州家中,终年六十九岁,清廷追赠杨岳斌太子太保,谥号勇悫,并修建专祠祭祀。算是对他迟到的肯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