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痒的认识 兼议朱师学术思想

 昵称永恒de爱 2023-10-06 发布于广东
       说到痒,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不曾没有过,但我可预料,对痒没有人能说得清、道得明,哪怕即使你是从医之人,也未必能讲得清楚,笔者不才,但临床中几乎天天接触到痒证,虽然能治疗,也能收到一些疗效,但对治痒没有十足的把握,更谈不到“手到擒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今不揣冒昧,就对痒的初步认识,和朱仁康先生对治痒的学术思想,作一简介,不适之处,敬请同仁修正。
图片

《厚德仁心》

一、字义理解

图片

图片

       笔者认为:“凡人生病,大多以“痛、痒”二字概括,痛是病字旁,里面有个“甬”字。“甬” 古人称路,提示路被堵了,引起了不通,在人体内,路被理解为经络被堵,包括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腺等各种管路,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不通则痛,治法也很对应,通则不痛。医者运用各种手段、措施,使其经络通畅,达到不痛之的,所以对痛好理解,也好治疗。然对痒则不同。         

       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痒就是羊病了。   

      在中医学里,阳与人的生命最为密切,甚至认为人的阳气至关重要,得阳者生,而失阳者死。我们看这“痒”字,是阳气在病里,说明阳气病了,受阻了,不管是什么原因,痒和痛就都是病了,可以理解为痒和痛是一种和健康的临界状态。   

     《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    

     《外科证治全书》云:“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      

      综上可见和理解为:痒是阳气在往外顶体内邪气的表现,而在顶的过程中,经络运行不畅通,遇到了阻力,就产生了症状,这就是痒。而平时不经意挠的动作,实质上是一种梳理过程,疏通经络,让邪气扩散,从而达到暂时的解除作用。

二、朱仁康先生学术思想

图片
图片

       朱仁康 ,当代医界大师,中国中医科学资深研究员,一生从事中医皮肤外科事业,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笔者于1986年在京学习期间,有幸聆听过他的学术讲座,至今不忘。朱老在皮肤外科学上尊法经典,推崇《疡科心得集》和温病学说,特别是认为:“明清两代中医外科虽有明显发展,外科书籍亦不少,但大多陈陈相因,多属雷同,惟此书一反既往以疮疡部位编次的惯例,首创两病或三病骈列立论,辨其异同,条分缕析,既便于辨病,更有助于辨治,发前人所未发,确实在中医外科史上有很大的贡献。”在诊治皮肤病时,借鉴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认识皮肤病的颜色、形态、部位、隐现等情况,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典范。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朱老认为皮肤虽属于身体表面,但是与机体的内在联系息息相关,所以“治外必本诸内”,因为皮肤病的发生是整体病变在体表局部的反映,治疗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全面认识皮肤病的病因病机,既要重视体内脏腑气血的失调,又要重视皮肤表面的病理变化,特别是气血的变化及风湿热邪对皮肤病的影响。 

       《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皮肤的健康有赖于气血的温煦濡养、气血不调、运行不畅则“腠理开、毛发残” 疾病由生。临床常见的有血热、血虚、血瘀、血燥,而主张六淫分内、外,更重视内因致病。认为“内因外因相互关联。不能截然分开,而以内因为主,皮肤病,风、湿、热三者居多,而内风、内湿、内热系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生,为发病之基础,为疾病之本,外风、外湿、外热属外感六淫邪气,为致病之条件,为疾病之标。内在风、湿、热的存在往往是外在风、湿、热的侵袭,反之,外在风、湿、热的侵袭又会引动内在风、湿、热的伏发,从而互相搏结,壅聚于体表肌肤而发病,而且内风多责之于肝,内湿多责之于脾,内火多责之于心。所以治皮肤病要有整体观念和强调脏腑辨证,笔者在临床中收益良多。   

      又前人有“治外必本之内,知其内必求其外。” “治外而不知内,非其治也。”朱老强调以整体观辨治疮疡皮肤外科诸症,认为:“夫病之来也,变动不一,总不越乎内证外证两端,而其致病之由,又不越乎内因,外因两者”“治病必求其本......尚不得其本,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慎诸”所以临证时要重视营卫气血、五脏六腑、经络功能失调对肌表的影响,审证求因,从因论治。  

       皮肤病乃发生于肌表,有形可征,要重视形、色、位置,《外科启玄》云:“外有部位、中有经络、内应脏腑,如有疮疡,可以即知经络所属脏腑也。”          

      朱氏在其《经验集》中指出:“皮肤病虽发于体外,肌肤乃肌体的一部分,故与整个机体营卫气血、经络脏腑息息相关,肌肤腠理受邪,必渐趋于内,脏腑有病,亦可形诸于外。”还需注重皮损部位,皮肤颜色与经络脏腑的关系。四诊合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朱师的又一学术思想。   

      朱老注重中西融合,著有《中西医学汇综》,并提出:“中西医不可偏废,民间自有定评......宜兼收并蓄,袭彼之长,辅我所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融会贯通,足资借鉴。” 在皮肤科中,中西医学病名并不统一,甚至西医认为中医并没有皮肤科,只有外科,其实中医的外科病和皮肤病统称为“疮疡”,朱氏把皮肤病独立出来,“凡在人体体表有形可见的均可归属于外科范畴,疮者皮外也,疡者皮内也,痈者肉之间,疽者骨之里,疮为皮肤病的总称,包括癣、疥、疮、风、丹之类,疡指肿疡、溃疡及一切外科疾病,包括痈、疽、疔、疥等。”     

      笔者在临床中,凡痒疡,大多使用疮疡作为诊断,并根据临床辨证,有风热疮疡、湿热疮疡和风毒疮疡、湿毒疮疡等,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湿疹”或“感染”,从某些用字用词作诊断,可知中医学对中医人的要求和文学功力的修为。    

       朱老的学术思想还有很多,此仅系笔者的学识浅陋所见。

图片
图片

西 医 对 痒 的 认 识

图片

       对痒,西医也有西医的表述。    

      西医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其中机体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皮肤瘙痒的症状,无论是全身发痒还是局部发痒,其症状都大同少异,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瘙痒发作常有时段性特点,伴有烧灼、虫爬及蚁行等感觉,让人痛苦不安,虽是小毛病,却令人心烦意乱。

图片
图片

       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可简单归纳为皮肤发炎、干燥、感染或内在疾病引起等四个方面。    

      最常见的是皮肤发炎,也就是所谓的湿疹所造成的瘙痒,如小孩的异位性皮炎,常造成皮肤极度瘙痒,甚至睡不好觉,吃不好等过敏儿,脂溢性皮炎常造成年纪较大病人的头皮、脸部瘙痒、主妇的手、钱币样湿疹、扁平苔癣、药物过敏、荨麻疹等等,都是皮肤发炎所致的痒症。

      皮肤干燥,也是造成全身瘙痒主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脂腺会慢慢退化,常使中老年人的皮肤保湿能力大不如前,轻微者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甚至皲裂出血,尤以下肢最为厉害。干燥本身就能引起瘙痒不适,尚因冬天气候寒冷,更常见所谓干燥引起冬季痒,这种因干裂引起的瘙痒,临床也不少见。因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并可酌情使用保湿乳液,才能改善症状。

      皮肤霉菌感染引起的香港脚、胯下痒,常见于夏天。疥疮感染常见于军旅、学校等人口密集处,常常造成夜间极度瘙痒,痒到让人抓出血来,仍不止痒的感觉,而最令人不放心的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胆汁郁留、甲状腺病或某些血液病、恶性肿瘤,都会造成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图片
图片

       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可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如尿毒症患者,因病人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由于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尿毒霜,刺激皮肤,引起尿毒性皮炎,使人奇痒,亦或甲状旁腺素增多,也是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之一。      

      再者激素水平低,如老年性激素水平降低、女性绝经期等,也可见瘙痒症的出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识 痒 知 未 病

图片
图片


       痒具有重要的先兆价值:    

      知痒可识未病,这是祖国医学的特色。      

      瘙痒不但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有些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之一,所以掌握和熟悉痒的机理,也可以起到中医治未病的作用,因为内源性痒皆源于五脏六腑,故尤其意味着全身性疾病潜在的可能。

图片


       众所周知,痒属风毒,风性走窜,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见无定处,特别是内源性,故五脏六腑可有痒证,如五脏中脾虚湿毒、肝虚风毒、肾虚浊毒、心虚火毒、肺虚痰毒等,与五脏联系起来。   

       除五脏外,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六腑亦可致痒,如大肠腑气不通,肠毒最能作痒;胆腑不降,胆汁郁积发痒;胃浊不降,逆犯皮肤奇痒,膀胱不气化,水湿内停,积久成毒而痒等。总之,可见五脏六腑皆能致痒。笔者在治痒过程中,很注重通降,均有通降清邪之用药,也就是给邪以出路,效果较好。

图片


        风湿毒邪入体化热化燥,毒扰皮肤致痒,为外源性。

      现代医学认为,瘙痒是一种变态反应,示多有内风预兆,痒是外侵的指标。   

       正如《诸病源候论》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风气相搏,瘾疹身体为痒。

图片


       瘙痒对癌毒有预报意义,据国内外学者统计,许多恶性肿瘤早期可有皮肤瘙痒现象,同时瘙痒对白血病、肝癌、肺癌、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等,也有较早的预报价值。   

       关于痒可识未病者,今笔者慎重提出,有劳同仁观察、研究,以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图片


      《中医外科学》认为痒的发病原因有四:一者风、二者湿、三者热、四者虫,并指出它的辨证方法是“风者,走窜无定,普身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 “热胜,皮肤瘾疹,红灼热作痛,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 “虫淫,浸淫漫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烈,今笔者增加一条,还有血虚,也是痒的发病之一。血虚,可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 至于病因病机和治法,请关注续文。


厚德仁心

作者:陈厚忠  编辑:Zix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