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之路 : 阿巴斯全面回顾展

 耐观影 2023-10-06 发布于泰国

在久违的等待下,法国各地的文化中心终于重新打开大门来迎接公众!而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Le Centre Pompidou)在重新对外开放后所带来的第一个展览,即是致敬已故著名伊朗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的《自由之路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全面回顾展》(Les chemins de la liberté – Abbas Kiarostami- exposition et rétrospective)。该活动不只包含了展现导演生命轨迹和创作历程的文件展《基亚罗斯塔米,朋友你在哪?》(Où est l’ami Kiarostami),同时也筹办了阿巴斯电影回顾影展、阿巴斯相关的书籍出版品蓝光DVD,供阿巴斯的影迷收藏,来回忆这位已永远离开我们的大师。

《自由之路 :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全面回顾展》

该回顾展于5月19日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至7月26日,另外也会在5月31日举行线上座谈会。内容展示了阿巴斯的46部电影和他过往在设计摄影诗词写作方面的作品,透过收集各种不同面向的碎片,企图整理拼凑出这位独树一格的伊朗电影诗人的艺术世界。而一同举办的影展片单,其中不乏那些他已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作品,还有罕见或未曾在法国公开上映过的电影,和他年轻时为儿童与青少年拍的短片,也将通通于展览期间在蓬皮杜文化中心内的电影厅里昂卢米埃电影博物馆(Institut Lumière)播放。(订票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用摄影机写诗的伊朗影像诗人

作为始于60年代“伊朗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导演之一,阿巴斯前期的电影继承了这股新电影革命力量的风格,那就是以诗意的对话寓言故事来阐述哲学和政治论序,模糊了虚与实的界线,呈现了一种诗意写实风格。而这也奠定了阿巴斯早期电影世界的基础,以及他往后独特的镜头语言的叙事方式,而阿巴斯的电影更成为伊朗、波斯文化的象征。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Photo by Sholeh Zahraei

出生于1940年伊朗首都德黑兰,阿巴斯毕业于德黑兰大学艺术系,主修绘画和图形设计,也因而开始了他的平面设计师生涯。而阿巴斯在早期也曾拍摄过不少广告短片,并且也加入过德黑兰的非商业组织Kanun(伊朗儿童和青年智力发展研究所)的电影部门拍摄了几部短片,包括他的第一部短片作品《面包与小巷》(Nān va koutcheh, 1970)。也因为这样的经历,阿巴斯在早期的许多作品多是以围绕儿童童年为创作主题,像是耳熟能詳的《体验》(Tadjrebeh, 1973)、《小学新生》(Avaliha, 1984)、《何处是我朋友的家》(Khāneh-ye doust kodjāst ?, 1987)和《家庭作业》(Mashgh-e Shab, 1989)等作品,在电影院中建立了独特的波斯童话寓言世界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Abbas Kiarostami

其中,《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更是通过展现伊朗细腻的面孔和巧妙地描绘了伊朗乡村民间的信仰和伊朗独特风景,而引起了国际评论家的关注,更使他开始获得了外国影展和外国影院的支持。而片中的故事场景“寇科村”更成为阿巴斯的创作灵感,接连以该村作为故事背景,拍摄了不构成叙事的续集《生生长流》Zendegi va digar hich, 1991)和《橄榄树下的情人》Zir-e derakhtān zeytoun, 1994),这三部作品因此被评论家称为“寇科三部曲”。

电影始于D.W.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_____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尽管1974年,阿巴斯就已经签署了他的第一部长片《旅客》(Mosāfer, 1974),并且也以像是刚刚所提及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家庭作业》等作品在世界各地的电影院迎接观众,不过真正对阿巴斯在导演方面的才能认可是等到90年代开始。他在1990年发表了震撼法国影坛的《特写》Nema-ye Nazdik, 1990)为他在国际间建立名声。在电影《特写》里,阿巴斯混合和重组了叙事的时间与虚实场景,建立了一个新的观看经验,而阿巴斯的诗意写实风格使他被誉为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大师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继承人

《特写》/Abbas Kiarostami

他代表了电影中最高的艺术境界。

_____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电影《特写》于1990年在伊朗放映时遭到了普遍的负面反应,而阿巴斯的电影也在伊朗日渐紧缩的政治环境下在国内招到封杀,不过这却为他打开了国际影坛的大门。随着《特写》和他往后的作品相继

在国际电影竞赛中亮相和获奖,阿巴斯终于在1997年以《樱桃的滋味》Ta'm-e gilās, 1997)获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接着又于1999年以《随风而逝》(Bād mā rā Khāhad bord, 1999)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银狮奖,确立了阿巴斯在当代电影界的艺术成就。而往后阿巴斯更也成为影展的常客和担任戛纳、威尼斯电影节等的评审。

《樱桃的滋味》/Abbas Kiarostami

《随风而逝》/Abbas Kiarostami

自60年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直到他在2016年于巴黎因病逝世的期間,阿巴斯的作品横跨了多种领域,除了他的导演身份,他同时也是一位作家诗人摄影师,可以算是一位创作能量丰沛且全能的艺术家。回顾展《自由之路》由蓬皮杜中心主办,同时也与法国电影制片公司mk2和基亚罗斯塔米基金会(The Kiarostami Foundation)合作,共同花费十年的时间完成修复阿巴斯在早期那些受到严重破坏的影像,也因此我们才有机会能一窥阿巴斯的艺术世界的全貌。

📣 📣 📣 各位喜欢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和精彩的展览 !!!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