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思宇:无怨无悔的“公益狂人”

 丹阳楚风 2023-10-06 发布于河南

   

公益是我的生活习惯,爱与责任让我无法止步这是刘思宇,一位执着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学子,一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楷模,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引路火炬,照亮并坚守着人性的良知。如何让生命增值?刘思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刘思宇:无怨无悔的“公益狂人”

文/朱吉红

刘思宇:无怨无悔的“公益狂人”

此文刊发于2012年第2期《作文素材》
他出生于美丽的西双版纳,父母都是西双版纳黎明农场的普通工人,家庭收入微薄。他从小跟随父母一起成长,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热爱家乡、保护这片乐土的种子。但是,他亲眼看到这里的一棵棵大树被锯倒运走,一只只珍稀动物被驱赶捕杀,大片的原始森林被焚烧改种为茶树和橡胶树。
最触动他心灵的是这里的野象与人们发生的冲突。在这片被称作“动植物王国”的土地上,因为人类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不仅破坏了森林,更毁坏了野生大象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年都有不少人惨死在野象复仇的鼻、蹄下。虽然当时年纪尚小,对社会感知有限,但懵懂中他总觉得心痛,总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保护自身生存的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这样的想法一直陪伴着他。

12岁那年,他开始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呼吁人们保护美丽的西双版纳。这年,他创作的作品《我爱大山》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小记者评选大赛云南赛区一等奖。此后,的《人生列车》、《爱的支架》、《再见,时光》、《昨夜星辰》、《忆天岚恋》等作品屡屡在国内外各类大赛中获奖。后来,他成为YouthKi Awaaz全球专栏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双版纳州作家协会会员、21世纪少年文学院签约作家。
还是12岁那年,他与一群防艾宣传志愿者偶然相遇,得到了一根“中华红丝带网”赠送的红丝带,由此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自此,他开始关注艾滋病患者,主动加入了“恐友” QQ群。他了解到“恐友”们只要与艾滋病患者轻微接触,甚至只是碰一下面,就整天担心自己受到了感染,但大多不愿去医院检测。
如果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就草木皆兵开始辗转各医院检测,但又不愿相信院方的检测结果,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为此,他从学习宣传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通,还和他们一起到医院抽血化验,让“恐友”们愿意接受科学检测的结果。几年下来,虽然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针眼,但“恐友”们的生活却就得阳光起来。
中考之后的暑假,15岁的他走村串寨,在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进行环保、禁毒、防艾方面的宣传,给那些没有衣服穿的小孩赠送衣服和书籍,在村寨宣传推广使用节能灯,一个月花去了自己400元稿费。这对于一个月只能挣800元的低收入家庭来说,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他所到过的地方,村民开始使用节能灯,开始意识到砍伐树木的危害,开始身体力行地种树、保护森林。
永远不会忘记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同意让他向人们免费赠送防艾宣传资料。他无比兴奋地从储藏仓库中搬出一摞摞海报、折页,一个人肩扛手抱,满头大汗地回到宿舍。直到放下资料的一霎那,他才发现海报和折页早已将双手和脖子划出一道道血痕,血水浸染了衣服,他忍不住放声大哭。当他慢慢平静,走到窗边,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大山,看到无限葱茏而宁静的绿色,想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正在遭受破坏,艾滋病患者和可怜的贫困小朋友们正在等待帮助,他便再一次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此后,他组织动员周边学校的近百名环保志愿者,深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10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环保防艾禁毒宣传,先后发放节能灯千余个,发放节能小知识手册万余本,进行各类培训百余次。2008年7月,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授予“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滋病”爱心大使(简称青年爱心大使)称号。
2009年,他被坐落于烟台的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录取。进入大学后,在学校团委重视支持下,他组建了“思宇责任社会”这一正式的大学生社团,他的公益志愿行动由此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从一个人默默坚持变成群体的坚守。接着,他筹建了烟台高校大学生公益联盟,这两个项目在首届北京公益计划创意大赛中获得入围奖,并在青海卫视《一百万梦想》节目中成功申请到4万元公益基金。
从此,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从事包括同性恋、少数民族受歧视及弱势人群的人权维护,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开展以环保、保护野生动物、禁毒、防艾、扶贫、爱老和助残等为主题的项目活动,并在相关专家给与指导下,开展并执行了多个国际和国家级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公益足迹遍及烟台。尤其是他的“参与式”培训方法不仅用于禁毒防艾,还灵活地运用于保护野生动物和环保教育等主题,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他因此成为联合国志愿者项目中国成员、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国际宣传大使”等国内外十个组织志愿者和注册会员。
关注地球,关注环保,倡导低碳,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通过自己付出的努力,让全世界都听得到我们中国大学生的声音!这是他一直践行的理念。如今,他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世界因为爱和普遍的自觉,变得更加温情脉脉。他知道这份温情与美好,需要他,更需要无数人了解,感受,并一同努力。
他就是刘思宇,一名“90后”志愿者, 8年如一日,开展禁毒、防艾、环保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非凡的爱心和与众不同的“公益”选择,感动着世人,先后荣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云南省环保杰出人物、十佳烟台好人等荣誉称号,被誉为“90后”公益“狂人”。

做就代表一种意义。面对自身拥有众多光环和头衔,刘思宇总是平静地说:“光环是一种荣誉,也是社会赋予我新的使命和责任。得这么多奖,正是回归到我的起点——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艾滋病人,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很多时候,这些奖项就是一种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如一只蜡烛能够点亮千万只蜡烛,但是这只蜡烛的生命并不会因此而缩短。我希望我能做这样的一只蜡烛,带给别人光亮和温暖。这是一个生命增值的过程。”
公益是我的生活习惯,爱与责任让我无法止步这是刘思宇,一位执着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青年学子,一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楷模,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引路火炬,照亮并坚守着人性的良知。
如何让生命增值?刘思宇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