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淅川文化散记之十四 漫谈淅川乃楚始都所在地

 丹阳楚风 2023-10-06 发布于河南

  

根据史书记载,弱水有可能是淅水。淅水即淅川,古书称为均水,又名鹳河、汤河、老鹳河,是丹江的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西南部栾川县熊耳山南沟北麓,流经栾川县、卢氏县、西峡县,从淅川县汇入丹江口水库。



淅川文化散记之十四

漫谈淅川乃楚始都所在地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的《淮南子·地形》记载: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 。……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在《淮南子》一书中,明确提出天地间有九山六水,黄河、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为六水,上帝有四条“神泉”,即河水、赤水、弱水、洋水,其中,河水即黄河,洋水,即漾水,也就是汉水。弱水以丹江和汉水为坐标,位于赤水之东,经流沙汇入南海。赤水即

丹江,字面意思都一致。丹江,古书叫粉青江。晋代葛洪(283363)的《抱朴子》中记述,丹江里有一种丹鱼,割开丹鱼的血,涂在脚上,人就可以在水上步行。其实,这只是神话传说,主要原因还是生活在丹江流域的三苗、巴人奉丹江为圣水。

根据史书记载,弱水有可能是淅水。淅水即淅川,古书称为均水,又名鹳河、汤河、老鹳河,是丹江的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西南部栾川县熊耳山南沟北麓,流经栾川县、卢氏县、西峡县,从淅川县汇入丹江口水库。

南海,应该指丹江和汉水交汇处。在《诗经》中有“至于南海“之句。《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本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楚国反问齐军:“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齐国的首都是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占据山东半岛大片土地,称得上“处北海”;楚国的首都是郢(传统上认为在今湖北荆州市,石泉学派主张在今湖北宜城),占据汉水大片土地,称得上“南海”。

丹阳是楚国的始都,因此生活在丹江流域的楚国巴人理所当然尊丹江为圣水。丹江是尧、舜、禹伐三苗的战场。三苗是发祥于汉水流域的古老苗族,尧、舜、禹都曾讨伐三苗,古书记载很多。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钱穆先生认为《史记》之“苍梧”就是苍野,在汉水流域。《左传·哀公四年》:“楚右师军于苍野”,《水经注》:“丹水自苍野,东历菟和山。”钱先生推测苍梧之野亦可称苍野,相其地望,当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这是很有可能的。苍梧最初应该是今陕西省东南丹江流域之地名,随着秦朝的扩张,地名搬家。里耶秦简之苍梧,主体已经在今湖南省。

尧的儿子叫丹朱即丹水之朱古本《竹书纪年》云:“放帝丹朱于丹水”。《汉书·律历志》云:尧让天下虞,使子朱处丹渊为诸侯。虞就是舜。丹水、丹渊,我认为即巴人的发祥地丹江,在《山海经》里叫赤水。

仰韶文化最有特色的纹饰是鱼,鸟夷的图腾是鸟,从尧舜往上可追溯到少皞氏、太皞氏。鱼和鸟在丹江相遇了。

《山海经·海内南经》夏朝国王启手下的大臣孟涂是巴地的司法神,住在山上,在丹山西。这是有关巴人的最早文献记载。郭璞《山海经》:丹山在丹阳南。中国的河流大多向东流,古人将河南面,山的北面称为,所谓丹阳必然是丹水北面的地名。丹山在丹阳南,必然也在丹江流域。

丹江是汉水的支流,巴人后来向南之汉水移动是必然的。向南一支迁到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的,成为土家族的祖先。在当今湖南省和湖北省的西部,设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巴人以贩盐得名,以白虎为图腾。楚人的图腾,有人说是凤有人说是熊。楚人首都称“丹阳”是肯定的。《史记·屈原列傳“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于丹、淅。《索隐》:“二水名,谓于丹水之北,淅水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弘农,所谓'丹阳’、'淅’是也。”

汉弘农郡丹水县的故城在今河南淅川县西丹水的北面,这就是楚国最早的“丹阳。钱穆先生《楚辞地名考》开篇引清人宋翔凤的研究,指出楚人始居丹阳,其地在商州之东,南阳之西,当丹水析水入汉之处。与钱穆先生同时,当时尚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胡厚宣先生发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明确指出了楚人从发祥地黄河下游迁徙到丹阳的过程。从淅川县发掘的楚墓再次证明这一论断。

据《西山经》记载,昆仑之丘惟帝之下都,郭璞注,认为就是黄帝。从昆仑之丘流出四条河:河水、赤水、洋水、黑水。河水是黄河,洋水是汉水(或作漾水),,丹水,指丹江,赤和丹的意思都一样。丹江发源于陕西省东南,流经河南省、湖北省。

 据《淮南·地形》:“后稷垄在建木西。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建木是宇宙的柱子,当然也是宇宙的中心。这正符合各民族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也说明黄帝最初是汉水流域的神话人物。

河南省最早的传说发生地在丹江段,其次是伊水。新郑是西周末年郑国迁去的,最早的郑国受封于陕西华县,离西周的首都很近,得以干预王室大政。当北方的鲜卑族挥师南下,以洛阳为首都时,还不会说汉语。洛阳隔丹江太近,黄帝传说很快渗透在鲜卑族文化。

《魏书》全书的开端这样写的: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魏书》关于昌意、始均的人名都来自《山海经》,《山海经》记载昌意是黄帝的儿子,始均是黄帝之孙。受拓跋氏认黄帝为祖先的影响,北方贵族也标榜黄帝。他们之所以突出弱水,目的是追溯黄帝。因为自从《山海经·海内经》说“昌意降处若水”以来,若水就与昌意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昌意又是黄帝的儿子。轩丘是轩辕之丘的简称,是黄帝的居处。“轩丘诞圣”意思是说在轩辕之丘诞生了黄帝这个大圣人,“弱水降贤”意思说在弱水诞生了昌意这个大贤人。因为都是神话地名,写成“若水”和“弱水”都无所谓。

唐朝建立的时候,面对强大的突厥的威胁,一度打算把首都从长安向襄阳搬迁。从'长安经丹江到襄阳,有一段可通船。《新唐书》卷99《崔湜传》载唐中宗时,崔湜建议“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镵山出石门,北抵蓝田,可通挽道。”足见古人重视从丹水到蓝田的交通。

明、清时期,丹江水运更淅川县荆紫镇的古街,就是见证。民国初期陕西丹凤县龙驹寨为水陆码头,可载重五、六千的大船,停靠码头者每天不下百艘。丹江水大时,可直达商县。民国29年(1940)年,龙驹寨以上河床沙滩愈壅愈高,无法修浚,阴雨连绵时,舟楫尚可至县城南门外,水位稍落则节节搁浅。五十年代初,每逢涨水货船可上溯县城南门外码头。1959年尚有小木船由下游溯至商县城。1961年后丹江河床淤高,再未通航。

   郑重声明:本人公众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