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王政下令修建郑国渠入手,浅析其对秦朝以及历史的贡献

 白衣钱子 2023-10-06 发布于辽宁

自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一百余年间,秦国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客卿范雎的协助下在诸侯国中越战越强,吞并西周与东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秦王政即位通过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等远交近攻的一系列举措,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使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割据纷争局面得到了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王朝的建立在历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秦始皇对于秦朝以及历史究竟有怎样的贡献呢?从秦始皇下令修郑国渠入手,探讨其生平的伟大之举。

秦始皇兵马俑

引言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的近一千七百多年的皇权时代打下了基础,秦后的朝代在政治制度上面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所谓是“汉承秦制”。唐朝诗人李白在诗中写下对秦始皇的评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西汉时期政治家桑弘羊在其论著中也是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关于秦始皇一统中国之事,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从秦王政下令修建郑国渠入手,浅析其对秦朝以及历史的贡献

秦灭六国图

秦王嬴政登基之初,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法向东用兵,便让水工郑国游说秦国凿通泾水。工程进行途中,嬴政发觉了郑国的阴谋,打算杀之,但郑国指明自己虽然是为韩国的细作,可建渠不会为韩国延续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的确会对秦国大为有利。实际上以秦国之强,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发生的特大蝗灾导致瘟疫流行,逼使蠃政下诏鼓励老百姓纳粟受爵,在某程度上可以说明在关中地区建渠,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必要性,因此赢政最终命令郑国继续将渠修成。自渠成后,淤积混浊的泾河水被引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面积达四万多顷,亩产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关中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年份,为并吞六国打下坚实基础。关于秦王扫六合之事,《过秦论》中有如下记载: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先后三次派兵征服越族地区。他对号称“瘴疠之地”的岭南两广、浙闽一带采取军事行动的最大目的,一是看中当地出产的犀角、象牙、翡翠及珠玑等物,二是想要借此威震四方。始皇帝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地区50万人口到那里戍守、杂居。关于此事,《淮南子·人间训》中有如下记载:

“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秦攻百越之战是秦王政统一天下后最激烈、最艰难的一战,同时也是其统一中国战争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两广、浙闽一带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使中国国土面积增加100多万平方公里,同时也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将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越族地区,使秦军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为秦攻百越之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灵渠还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之后乃至今日,其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秦王政下令修建郑国渠入手,浅析其对秦朝以及历史的贡献

灵渠线路图

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统一货币可说是始皇帝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重大举措。秦始皇重新发行钱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货币的克服过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换算的困难,使在全国范围内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储蓄的价值作用。此后,铜质的方孔圆钱“秦半两”作为了主流钱币,在我国流行了2000年,一直到了清末时期才退出了货币体系。

度量衡传统上是计量长度、体积、轻重单位的统称。战国时代,各国都采用不同的度量衡标准,致令在换算过程中显得十分混乱。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显然不利统一 ,故此秦始皇在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度量衡作为标准,规定标准度量衡器须由官府负责监制,民间不得私铸。关于此事,《史记》有记载: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文字及度量衡的统一,极大地促进了各地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贸易交流,也为国家收取赋税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史前史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秦王政下令修建郑国渠入手,浅析其对秦朝以及历史的贡献

统一度量衡图

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

秦王政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郡县制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由皇帝亲自任命官职。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在梁启超的《战国载记》中有如下记载:

“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书同文”即文字统一。秦始皇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部分大臣对文字进行整理,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作为官方规范文字,称为“秦篆”,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了隶书。文字的统一,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车同轨”实际是道路标准化的一个措施。秦始皇将全国统一的车道宽度定为6尺,原来六国的所有关塞通通拆毁,修成了以驰道为主、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全国交通干线,使秦朝全国范围内的军队调动、邮传驿递、情报传送等方面的效率得以提高,加固了秦朝的统治。由此来看,秦王朝的“车同轨”实际上代表着交通之政的统一,即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行同伦”是指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帝来到泰山下,令人在泰山刻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等字,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有许多人认为秦始皇此举是想改变自春秋战国以来“礼崩乐坏”的局面,恢复所谓的周礼。

“车同轨”在经济和军事上保证了大一统王朝的运转和安全,“书同文”又让秦朝获得了最广泛的文化认同,“行同伦”更是在行为道德上约束了过去“礼崩乐坏”的局面。关于此事,《中庸》中有记载: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秦始皇铜车马

结语

秦制是历史研究基础中的基础,不止影响了对于汉民族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制,且持续影响至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嬴政统一六国文字,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的局面横亘了整部中国史。秦始皇一生五十年,这短暂的五十年使得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名垂历史。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多民族国家,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这个文明古国屹立于古代东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记》

2.《战国载记》

3.《过秦论》

4.《中庸》

5.《淮南子·人间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