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白衣钱子 2023-10-06 发布于辽宁

前言

1673年11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广西孙延龄、福建耿精忠、陕西王辅臣等各地势力接连起事响应;台湾的郑经也趁机出兵对东南沿海的清军进行攻击;朝鲜、越南也蠢蠢欲动;一时间,反清势力声势浩大,清朝的统治似乎陷入一片风雨飘摇之中。

可是,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年轻的康熙皇帝取得了完胜,威名赫赫的吴三桂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清朝平西王吴三桂

抛开吴三桂政治上、军事上的失误不谈,单就参与“三藩之乱”的几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来说,吴三桂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耿精忠与郑经

在吴三桂起兵反清以后,天下响应者众多,以靖南王耿精忠的影响最大。

耿精忠是靖南王,镇守福建;为了避免清廷撤藩,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耿精忠决定起兵响应吴三桂。

由于耿精忠藩下的兵力不强,他自己感到有点儿心虚,因此,耿精忠派出信使,出海去台湾,邀约台湾的郑经,请求郑经与自己合作,双方共同出兵打击东南一带的清军。

郑经盘踞台湾,因为清朝实行禁海政策,郑经集团逐渐失去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盘,被切断了与大陆的联系,郑经集团对此非常苦恼。正瞌睡呢,耿精忠递过来一个枕头,郑经大喜过望,立刻答应了耿精忠出兵的请求。

1674年3月,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反清;耿精忠在军事上进展迅猛,很快就占领福建全省,攻陷了浙南和赣东,对浙江重镇衢州形成严重威胁。一时间,耿精忠的军队所向披靡,攻城掠地,声威大振。东南地区的清军被打得仅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了。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耿精忠横扫东南一带

当时的形势,一旦耿精忠攻取江苏、浙江,占有江南财赋重地,那么,就会对满清政府造成致命打击,使整个战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得耿精忠骄傲自大起来。眼看仅凭自己的军事力量就能扫平东南地区,耿精忠对于邀请郑经共同出兵占领东南这件事感到非常后悔。

恰在此时,有人又对耿精忠说,台湾郑氏集团根本没有多大兵力,“船不过百,兵不满万”......这就让耿精忠对郑经更加轻视,不愿再继续维持与台湾郑氏集团的同盟了。

于是,耿精忠为了防止郑经在东南地区分一杯羹,就下令继续执行清朝的海禁政策,“寸板不许入海”,与台湾方面断绝了来往。

郑经率兵从台湾奔来,正踌躇满志地要恢复其父郑成功在东南的基业呢,忽然间遭受到耿精忠这个盟友的背叛,心情顿时大为不爽起来。

气愤之下,郑经也不去攻打清军了,直接发兵攻打耿精忠,一举攻占了耿精忠的漳州、泉州等地。台湾郑氏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耿精忠的不少军队都因为抵挡不住郑军的进攻,不得不投降了郑经。

耿精忠正在进攻清朝的财赋重地江浙地区呢,突然得报,郑经杀到了自己的后院,他大为惊慌。

耿精忠急忙派人去联络郑经,向郑经道歉,希望双方能够停战议和。可是,尝到甜头的郑经也没有大局观,一心想要攫取更大的利益,拒绝了耿精忠议和的要求。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耿精忠、郑经互相争斗

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不得不分出几万精兵去攻打郑经,企望打败郑军,收复泉州、漳州等地。

乘耿精忠后院失火之机,江浙一带的清军赶紧调兵遣将,集中兵力去对耿精忠发起了反击。

就这样,耿精忠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逐渐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耿精忠、郑经二人的短视,葬送了东南反清的有利局面。

王辅臣与王屏藩

王屏藩是沈阳人,关宁铁骑中的勇将,是吴三桂的嫡系将领。吴三桂认为王屏藩是吴氏集团中的第一大将。

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占领贵州以后,就派王屏藩代替自己去攻取四川。基于对王屏藩的信任,吴三桂对幕僚们说道:“王屏藩取四川、陕西,如同吾亲自去耳。”

王屏藩进攻四川的过程是非常轻松的。当时四川境内的文武大员们基本上都是吴三桂的部下,吴三桂事前已经秘密联络过他们。因此,王屏藩大军一到,四川的官员纷纷起来响应;四川巡抚罗森、四川总兵吴之茂、四川提督郑蛟麟、川北总兵官谭弘等人都投入了吴三桂阵营。

于是,没有经过一场战斗,四川全境就成了吴三桂的地盘;这情景,让康熙和清廷目瞪口呆,震惊不已。

王辅臣,陕西大同人,明末农民军出身,后来投降清军;王辅臣勇猛善战,深得吴三桂的喜爱。后来,王辅臣因醉酒痛骂吴三桂的侄子吴应麒,心中忐忑不安,想办法调离了云南,到陕西平凉担任了总兵官。

吴三桂反清之后,王辅臣并没有响应;但是,康熙派往陕西的经略大臣莫洛,对王辅臣非常歧视,最终逼反了王辅臣。

王辅臣陕西一反叛,西北形势为之一变。清军不但不能从陕西出兵四川,而且在王辅臣的威胁之下,进入四川的清军不得不狼狈撤出了四川。

吴三桂命令王辅臣与王屏藩同时发兵,联合进攻汉中。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王辅臣在平凉反叛

王辅臣、王屏藩随即率部进攻汉中。两军一路获胜,顺利占据了陇西地区。一段时间里,王屏藩、王辅臣在陕甘地区占据了很大的军事优势。

可是,出身辽东军团的王屏藩一贯蔑视王辅臣,认为王辅臣不过是“流贼”而已,反复无常,不堪信任;而王辅臣则对王屏藩也保持着警惕,他一直担心王屏藩会对自己下手,从而兼并自己的军队。

就这样,王屏藩与王辅臣这两员方面军大将,始终互相猜忌,貌合神离,导致两支反清武装始终未能合兵一处,实现从西北出击北京的战略意图。

吴三桂与其盟友

耿精忠在“三藩之乱”中率先在福州起兵响应,对天下大势的影响最大。但是,耿精忠在起兵之后,没有得到吴三桂强有力的支持,反而吴三桂却不断要求耿精忠提供财赋和兵力,来供应吴军;后来,吴三桂还图谋占据耿精忠的地盘,拉拢耿精忠的部下,试图控制耿精忠集团。

吴三桂的举动,令耿精忠愤恨异常,深以为恨。

尚之信在广州反清以后,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迟迟不去大举进攻清军。吴三桂恼火之余,就分遣将领率兵进入广东,占据了不少险隘要冲;同时,吴三桂不停地向尚之信索要钱粮辎重,维持吴军的军需要求。

在吴三桂的不断威逼之下,性格暴戾的尚之信对吴三桂越来越愤恨;尚之信与吴三桂的同盟关系不断恶化了。

孙延龄,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担任清朝广西将军。孙延龄是第一个起兵响应吴三桂的藩镇。

由于孙延龄年轻,威信不足以震慑孔有德的旧部将士,因此,他的夫人孔四贞便经常劝说他归降清朝。

三藩之乱的核心力量之间猜忌排挤,互相防范,注定了他们无法成事

清朝广西将军孙延龄

吴三桂侦知这个消息,便派侄孙吴世琮率军袭杀了孙延龄。孙延龄一死,孔四贞纠集孔有德旧部,与吴世琮打了几仗,保住了桂林。随后,孔四贞率部归顺清朝,吴三桂集团失去了广西地区。

吴三桂起兵反清,盟友们为其张大声势,可吴三桂不去给盟友输送利益,进行奖励,反而却逼迫盟友给自己提供军饷物资,最终惹得盟友们跟吴三桂离心离德了。

结语

要想成就大事,团队中必须有一个拎得清的领袖人物,还得有一帮子同心协力的成员啊。

吴三桂作为一个反叛集团的头子,未能照顾到盟友的利益,迫使盟友一个个投降了清朝,实在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啊。而“三藩之乱”中的藩镇之间互相猜忌防范,错失打击清军的战机,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也是他们自私自利、不顾大局所酿成的苦果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