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白衣钱子 2023-10-06 发布于辽宁

前言

1659年进攻南京之役失败以后,郑成功率军退回了福建境内。清军乘机向郑成功所部发动攻击,在1660年正月里,清军进入福建;郑成功调兵遣将,集中兵力,击败了来犯的清军。

清廷改变了战略,在东南一带实行严厉的沿海迁界政策,意图就是要切断郑成功、张煌言的军队从内陆取得物资的通道,从而达到困死东南反清义师的目的。

在此情况下,郑成功为了取得一片更为稳固的反清基地,把目光转向了荷兰殖民者统治的台湾。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民族英雄郑成功

当时的台湾,在荷兰人的统治之下,南明和清朝都无暇顾及它。荷兰人在台湾境内实行高压政策,对台湾人民进行着敲骨吸髓般的经济剥夺,并且对忍无可忍、起来反抗的台湾人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台湾人民不堪荷兰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多次派人前来联系郑成功所部,请求郑成功的军队去赶走荷兰人,解救台湾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出兵台湾的计划遭遇很大阻力

当郑成功召开军事会议,对大家提出攻取台湾做根据地的战略计划以后,出乎他的意料,竟然遭到与会的大多数将领的强烈反对。

郑成功麾下的将士们大都是福建沿海各府县的人,他们的家乡都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当时的台湾只称得上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经济条件远远不及福建沿海地带;在郑成功的手下将领们眼中,台湾只不过是一片不毛之地,怎么能来安置军队和家属来居住呢!

在会议上,还有将领从军事角度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荷兰人盘踞台湾已经时间很长了,修筑的炮台非常坚固,大炮威力很强;而大军前去攻打台湾,水路险恶,将士们容易在路上因水土不服而染上疾病,从而削弱战斗力;这样,以一路海上颠簸、战斗力下降的军队,去攻击以逸待劳、防守坚固的海岛,是很不容易成功获胜的。

虽然在会上也有个别人支持郑成功的计划,但是,毕竟不占主流,还是反对的意见占据上风。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郑成功决策出兵收复台湾

力排众议,郑成功拍板决策出兵台湾

当反对出兵台湾的将领们激情汹汹之时,郑成功乾坤独断,毅然坚持初衷,拍板决定出兵攻取台湾。

郑成功清醒地分析了天下局势,大西南的反清斗争已经趋向失败,永历皇帝和李定国已经退往滇缅边境,清军基本上占领了云贵全境;东西呼应的抗清斗争只剩下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张煌言的反清武装了。

而清廷为了对付郑成功、张煌言,在东南地区推行沿海迁界的野蛮政策,大规模地强制海边居民迁往内陆,断绝了东南抗清武装与沿海百姓的联系,切断了抗清武装从内陆获取物资的通道。

清廷一旦彻底肃清大西南的残余反清力量,下一步势必就要调集清军主力。来对东南的抗清武装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局促于金门、厦门等地的郑成功、张煌言所部,势必会压力重重,甚至会失去基地,只能撤往海上,像南宋末期的张世杰一样,到处颠簸流浪。

因此,郑成功痛下决心,不顾诸位将领的强烈反对,坚决要出兵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郑成功的军队攻打台湾

张煌言坚决反对郑成功出兵台湾之举

张煌言是南明杰出的政治家,他与岳飞、于谦一起,被后世称为“西湖三杰”。

在南明抗清的斗争中,张煌言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其才干远胜于备受赞誉的南明重臣史可法、何腾蛟等人。他独率一军,不受郑成功直接管辖,虽然积极配合郑成功的反清斗争,但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但是,明朝的气数已尽,即便南明永历朝廷拥有张煌言、李定国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无法挽救它的覆亡了。
张煌言最后被清廷捕获,他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被清军押往刑场之际,张煌言环顾四周风景,慨叹道:“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语气中充满了对清廷的蔑视。
虽然张煌言是南明颇具战略眼光的精英人物,但是,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之举,张煌言是大不赞成的。
今天,我们都对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壮举赞不绝口,可是,在当时张煌言是极力反对郑成功去收复台湾的。
张煌言一心要反清复明,他认为台湾距离大陆较远,郑成功以主力大军去收复台湾;即便如愿以偿,顺利光复台湾,却也离抗清前线太远了,这同他的急切复兴大明江山的愿望是严重不符的。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张煌言率军抗击清军


当时,张煌言听说郑成功决意进军台湾,就写信毫不客气地批评了郑成功一通,信中处处流露出对郑成功的失望,认为收复台湾的目的是远离抗清前线,仅从郑氏一家私利考虑,取得远离大陆的台湾为安身立命之所,是郑成功无意恢复明朝的表现。

郑成功与张煌言的着眼点不同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张煌言的画像


对比收复台湾的态度,表明张煌言和郑成功两人的着眼点有很大的差异。
张煌言是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成长的忠贞之士,他崇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郑成功久在海上,视野开阔,思想也比张煌言要现实得多。
当时,清廷打败了李定国,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而清廷在东南沿海一带实行的沿海迁界政策,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不惜代价来切断郑成功、张煌言的军队从内陆取得物资的通道,从而达到困死反清义军的目的。此时,如果不去寻找一块根据地,仅凭金门和厦门等地的几个小岛,数十万反清大军迟早是要弹尽粮绝、土崩瓦解的。
郑成功正是洞察到了这一点,才乾坤独断,不顾张煌言和部下多数将领的反对,毅然决定率军收复台湾,把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
如果郑成功当时听从了张煌言的劝告,恐怕台湾的历史走向很可能就会大为不同了,而且,郑成功及东南反清军队的失败也会大大提前的。

并且,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初衷,不是像张煌言所指责的那样,仅是把台湾做为安身之地,不思进取;郑成功是要收复台湾,把台湾建设成为稳固的反清基地。因此,郑成功率军出兵台湾时,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根据地还留下了相当强的兵力,以应对清军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

郑成功要率军收复台湾,南明最具才干的大臣张煌言为何极力反对呢

郑成功收复台湾

结语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张煌言当然也不例外。

张煌言热切地期望郑成功与自己一起去进攻清军,好早日实现复兴明朝的愿望;郑成功麾下的将领大都是福建本土的人,他们留恋乡土,不愿离开故乡而去台湾;而他们的强烈反对,正好反衬出郑成功的目光远大。

赶走荷兰殖民者,出兵收复台湾,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问题上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郑成功的这个独断决策,对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的台湾地区的发展前途影响极为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