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怎么讽刺老板,最狠最毒最有品位?这句话流传千古

 子霄读书 2023-10-06 发布于北京

“望之不似人君”,孟子为什么这么说魏襄王?可以肯定地说,这绝对不是一句赞美的话。

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资治通鉴》记载,魏惠王魏罃去世,他的儿子魏嗣继位,就是魏襄王。

孟子看到魏国换老板了,又来魏国推销他那套理论了,顺便也想见一见魏国的这个新君,看看这家伙比他老爹魏惠王怎么样,是不是强一点。

结果,孟子出来之后,告诉别人“望之不似人君”。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看他那模样,简直不像一个君王,让人无法对他产生敬意。

怎么回事呢?孟子跟魏襄王之间,有什么对话?

原来孟子给魏襄王讲大道理的时候,魏襄王就在那里发呆。过了一会儿,魏襄王突然发问:“如何才能获得和平?”

孟子回应魏襄王:“等到天下统一之后,就没有了战争,也就和平了。”

魏襄王又问:“那么,谁能够一统天下呢?”

孟子告诉魏襄王:“不喜欢杀人的人,仁义的人,才能一统天下。”

魏襄王又问:“谁愿意让他一统天下呢?”

孟子回答:“天下所有人都愿意。你知道田里的禾苗吧,七八月的时候,如果大旱,禾苗就会因为缺水,枯萎而死。但是,如果天上降下充足的大雨,禾苗就会青绿一片,生机再起。在这种情况下,谁能阻止?”

这就是孟子的王道思想。

战国时期,大家相互征伐,打来打去,各国的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所以,孟子说,要想得到天下易如反掌,你只要行仁政,大家都愿意做你的百姓,都愿意做你的臣民。

这样一来,如果敌人来侵犯你了,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致对敌,外敌就打不进来,这样天下所有的百姓,都愿意到你的国家来,你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等到别的国家国君自己作死,别的国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的百姓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到了这种地步,你就能够一统天下,最后,所有的人都愿意追随你,都愿意听你的,都愿意让你当君王,那你就得到了天下,商汤、周文王的天下都是这么来的。

孟子这套理论,到哪儿都是这么说。但是,却是没有一个君王能够认可他,最后,孟子这套理论也没有得到证实。

相反,最后一统天下的居然是最能杀人的秦国,可以说,跟孟子说的是完全相反的。

但是,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又过了十几年,孟子这个理论,又被证明了:项羽爱杀人,刘邦不爱杀人,两相对比之下,最后追随刘邦的人越来越多,而项羽逐渐成了孤家寡人,刘邦也最终得到了天下。

所以说,孟子这套理论,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魏惠王也好,他的儿子魏襄王也好,无法看到孟子的话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所以,都没有认可孟子,而孟子也同样没有认可他们父子,尤其是魏襄王,更是被打上了这样一个“不似人君”标签。

而孟子对于魏襄王的这个评价,成了一句千古名言:望之不似人君。

意思就是说,魏襄王不像个君主。远看不像个君主气象,近看也没有君主的威仪。

难道魏襄王长得歪瓜裂枣吗?也不是,咱们通俗点说,他应该没有君主的气质。

为什么孟子会这么说呢?

我觉得有三个原因。

一、阅人无数。

孟子这个人,见的君王多了,不仅仅是阅人无数,更是阅王无数,这个人有没有君王的气质,能不能做成点事,孟子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

比如说,你整天接触的都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那么,你接触到一些普通小公司的小老板,你大概就知道他是什么段位。

这就是阅人无数,孟子他老人家是阅王无数,所以,一眼看透魏襄王。

所以,对我们领导来说,一定要修炼出来火眼金睛,是不是人才,能不能帮自己成事,什么段位,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再考察一下,基本就可以确定,这就是水平。

二、缺乏培训和刻意训练。

魏襄王肚子里没货,跟孟子一交谈,孟子就知道这家伙水平很低,甚至还不如他爹魏惠王,所以,给他下了这样一个论断。

所以,对我们领导来说,也一定要记得一个道理,一定要多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段位和境界,至少要看上去像那么回事。

三、提升段位和格局。

魏襄王读书少、经历少、气质差、历练少,对事物缺乏一针见血的洞察力,所以,跟孟子交流的时候,跟不上人家的思维,理解力差,再加上视野不够,格局不大,所以,孟子就给他下了这样一个论:断望之不似人君。

所以,对我们领导来说,一定要注意用多经历、多结交人、多思考,用良师益友砥砺自己,用阅历丰富自己,用思想增加自己的底蕴。

如果你想骂你的老板、你的领导、你的客户,你又不是不好骂的太直接,那你可以悄悄地说这么一句话:望之不似人君。

这也是孟子这句“望之不似人君”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总之,领导一定要修炼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千万不要让别人给你打上“望之不似人君”的标签。你觉得是这样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