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小镇做题家大多怀才不遇?

 盛雄说 2023-10-06 发布于上海

盛雄日更第19/100天,总86

图片来源:盛雄用AI绘制

大家好,我是盛雄,让我们一起,用自律学习实现富足人生
最近看了硅谷王川的很多文章,他是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住在硅谷,做独立投资人。
其中一篇《论做题家与出题家》写得很精彩,说出了小镇做题家进入社会后,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原因解决之道。
以下是我读完文章后的心得总结,建议收藏,一定能帮助曾经学校的“好学生”们,找到改变之道,解决“怀才不遇”的问题

01 为什么小镇做题家们进入社会后突然就不优秀了?

小镇做题家前几年特别火,网上经常有人用来自嘲,一般指那些家境普通,勤奋努力,但缺乏资源、网络和全面视野,在现实中屡屡受挫,怀才不遇的人。

小镇做题家从小考试一路过关斩将考取名校,对于考试如鱼得水。但恰恰是这种如鱼得水,让他们进入社会后屡屡受挫,发展并不理想。

为什么呢?

因为长期的考试训练和拿高分的正反馈,让小镇做题家把做题作为自己的强项,思维模式简单,以为可以用一个“榔头”,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钉子”问题。

与做题家相对的是出题家,他们更像是真正的艺术家和创作者,“为兴趣和自由而创作,不去迎合讨好某个特定目标的受众”。
长期考试拿高分,让做题家形成了“智力优越感”。进入社会后,他们突然发现有很多“出题家”看起来智商不高,好像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就获得了巨大收益。
做题家心中愤愤不平,更难受的是:“自己长期依赖的做题技能在新体系中一点用也没有”。
做题家还有一个大问题在于没有面对风险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做题家是在温室环境中长大的,做对了题有奖励,做不了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出题家就不同了,他们虽然看起来智商不高,但却是一开始就承受风险一步步打拼出来的。因此,最后做题家都得老老实实给出题家打工。
02 做题家和出题家的区别
做题家虽然看起来智商很高,但因为长期考试形成的习惯,让做题家功利性过强,对那些无法马上打分、或者没办法快速产生价值的事缺乏兴趣,因此视野狭隘,面对未来缺乏准备,又因为视野狭隘,于是不去探索,陷入恶性循环出不来
出题家虽然看起来智商不高,却是拥有自发兴趣的探索者。他们创造或参与一个全新的还不被理解的体系,虽然起步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一旦突破某个临界点,长期回报是没有上限的。
因此最后活下来的少数出题家,一定拥有行业的核心资源和利益。这种超额的收益是做题家想不到甚至不敢想的。
举个例子,对于大部分做题家来说,年薪一百万可能就已经到达巅峰,但是按这个水平工作一百年也不及少数出题家数年的收益。

03 给做题家的几点建议

做题家要想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打破长期考试培养出的习惯

1.不要再追求短平快的答案。要保持耐心和好奇心,多方面接触跨学科知识。

2.不要再和周围人攀比KPI。小镇做题家已经习惯了排名,当排名靠后时就会非常不爽,不管是考分、地位还是金钱。

3.承认自己的弱点,敢于从零开始。长期考高分、排名靠前所形成的智力优越感在社会中并不适用,生活不只是考试,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方面需要学习。

4.分清难度和价值的区别。不再把竞争激烈作为判断价值的唯一因素,有的东西竞争者很多,但却并不一定有大价值,盲目加入竞争,只会造成内卷。

从克服习惯到在社会上变优秀,有很长的过程。很多长期考试形成的习惯,比如遇到难事,就通过勤奋、拼蛮力来解决,是很容易钻进牛角尖的

小镇做题家喜欢在同一个门上尝试不同的钥匙,而不是考虑去开不同的门。

但机会,很多时候在另一扇门里,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敢于试错的精神,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体系。正因为独特,与众不同,才拥有更大的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