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宝元年间,颍上县令刘涣,因居官清正,为人正直,多有惠政,祀孔庙名宦祠。据清乾隆《颍州府志》(卷之六·名宦志)记载:宋仁宗宝元间,颍上县令刘涣,“持正不阿,迕上官,遂弃去,隐于庐山之阳,号西涧居士,欧阳修作《庐山高》诗赠之。祀名宦。” 清道光《颍上县志》(卷十·宦业)引《宋史·刘恕传》:“刘恕,筠州人,父涣,字凝之,为颍上令,以刚直不能事上官,弃官去,家于庐山之阳,时年五十。欧阳修与涣,同年进士也。涣居庐山三十余年,环堵萧然,饘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超然无戚戚意。以寿终。”祀名宦祠。 刘涣(1000-1080),字凝之,筠州(今属江西高安)人。其志向高洁,精通史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与欧阳修同科进士,时年约30岁。曾任屯田事务的屯田员外郎,后调任颍上(宋属颍州)县令。在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兴修水利,颇有口碑。但因刚正不阿,违忤了上级的意愿,受到刁难,与上级官员关系紧张。皇祐三年(1051)刘涣年五十岁,以太子中允辞官致仕,归隐庐山山南,自号“西涧居士”。作有《自颍上归再题寺壁二絶》诗: 颠倒儒冠二十春, 归来重喜访僧邻。 千奔万竞无穷竭, 老竹枯松特地新。 被布羮藜三十春, 苦空存性已通真。 我来试问孤髙士, 翻媿区区名利身。 当时,北宋诗人陈舜俞,因在知山阴县任上反对青苗法,曾一度谪居于山南。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嘉祐四年(1059),获制科第一。刘涣与陈舜俞在山南为邻,两人以牛为车代步,各自骑着一头黄牛犊,往来于山水之间。北宋著名文人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为此而绘《骑牛图》,在士大夫中传颂于一时。熙宁六年(1073),刘涣自己也创作了一首《骑牛歌》: 我骑牛,君莫笑,世间万事从吾好。千金市骨骏马来,乘肥大跃须年少。薄为鞯,草为辔,瀑布山前松径里。看山听水要行迟,驻策缓驱尘不起。布袍葛带乌接䍠,山家装束不时宜。…… 北宋皇祐三年(1051),欧阳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今河南商丘),作《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或称《庐山高》),赞赏刘涣的高尚气节,以诗赠行。其诗云: “庐山高哉,几万仞兮,根盘几百里;峨然屹立乎长江。长江西来走其下,是为扬澜左蠡兮,洪涛巨浪日夕相冲撞。云消风止水镜净,泊舟登岸而望远兮,上摩青苍以霭,下压后土之鸿庞。试往造乎其间兮,攀缘石磴窥空欲。千崖万壑响松桧,悬崖巨石飞流淙。水声聒聒乱人耳,六月飞霜洒石。……策名(科试及第)为吏二十载,青衫白首困一邦。宠荣声利不可以苟屈兮,自非清泉白石有深趣,其意何由降?丈夫壮节似君少,嗟我欲说安得巨笔如长杠!”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一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在《跋欧阳文忠公庐山高诗》中称赞刘涣:“中刚而外和,忍穷如铁石”……内心刚强而外表柔和,意志比铁石还要坚定,他不愿做的事,再大力量也改变不了。黄庭坚还写了一首《拜刘凝之画像》(《拜西涧先生画像》)诗。其诗云: 弃官清颍尾,买田落星湾。 身在菰蒲中,名满天地间。 谁能四十年,保此清静退。 往来涧谷中,神光射牛背。 元丰三年(1080)九月,以80岁高龄无疾而终于庐山之阳。苏轼之弟苏辙,在《刘凝之屯田哀辞(并序)》中称赞刘涣:他冰清玉洁,刚正廉洁,不受外物的困扰,凛然正直,超出了当时的人。 南宋政治家、教育家朱熹,在担任南康郡太守时说,刘涣的高尚情怀、坚贞节操,可以激发怯懦才的勇气,收敛贪婪者的贪心。刘涣的儿子刘恕以文才受到重视,担任秘书丞职务,与司马光一起编修《资治通鉴》。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作《寄题刘疑之坟山壮节亭》。南宋著名诗人尤袤作《刘屯田墓壮节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