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万圣节前夜的派对上,13岁女孩乔伊斯声称自己曾目睹过一场谋杀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3-10-07 发布于江苏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对于阿婆的侦探小说向来无力抵抗,无论事实如何变迁,她在小说中注重细节的缜密铺陈、人性的灰暗弱点的对决、人物对话推理的精彩演绎,都一如既往的令人爱不释手。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合理合情,凶手的冷血程度超乎你的想象,他甚至把自己的私生女,对他充满孺慕之情的美丽小女孩米兰达,也当做献祭的棋子,这个男人——才华横溢又英俊异常,但他从来没爱过别人,他只爱自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只为自己,为此他不惜杀人,杀了一次又一次……
很多独立的小事之间的联系,可能比我们任何人所想的都要紧密的多,但不是所有的都这样。

万圣节前夜的派对上,13岁女孩乔伊斯声称自己曾目睹过一场谋杀,因为身为家中老二的她,上有聪慧爱学习的姐姐,下有调皮伶俐的弟弟,一无所长的她为了找存在感,惯于说“狼来了”,因而在场的所有人,嘲笑她又在编瞎话,根本无人当真,当然,除了那个真正的凶手……

凶手很快化身为真正的狼,把乔伊斯溺死在了咬苹果游戏的水桶里,浸出来的水湿透了凶手的衣襟,必须要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然后,心生一计后,抱起了楼梯口盛满了花和水的大花瓶……

有着一缕精美小胡子的胖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受著名侦探小说家奥利弗夫人的邀请,前来侦破此案,两人之间时而针锋相对,时而默契十足,众多精彩纷呈的对话,贡献了书中许多金句和显眼包,特别喜欢看这两个人,为了推理演绎,而迸发出耀眼的思维推理之光。

接受委托的波洛从乔伊斯那句“我看见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是谋杀,过了好久我才意识到,我见到的的确是一场谋杀”入手,施展他最擅长的侦破手法,和所有在场的人的面对面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线索,在对话中找到破绽,在对话中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博弈,在对话中埋下伏笔……

阿婆最擅长用人物对话来展示推理的细节和线索,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往往蕴含着破案的曙光,当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最大嫌疑人----晚会的主人德雷克夫人,一位健美的中年妇人。不久前,她成了一场遗嘱伪造案最大的受害者,而那场遗嘱伪造案,不仅死了几个人,还失踪一个最关键的女主角,至今生死不知。

案件按下倒叙键,看似一团乱麻的线索,经过阿婆的巧妙构思,渐渐形成了离奇桥段的推理框架,浓郁英伦风情的语言特色,让读者在破案的余位里体味着,阿婆那个年代特有的人情世故和社区风景图。

在寻常的侦探小说里,最明显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是最无辜的,但在这本《圣诞节前夜的谋杀》却反其道而行之,你怀疑的就是真的,他(她)就是凶手之一。

旁人眼里的真相,只是他(她)想让你看到的表象,之所以面对波洛暗藏机锋的强势问询,还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是因为这不是他(她)第1次杀人了。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杀手之间,却因为园艺和金钱,而奇迹般的碰撞在了一起,一个想要实现自己的园艺理想,一个想要实现自己的爱情梦想,他人眼里的不切实际,却被两个凶手视为理所当然,自私的人总是觉得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围绕着他而服务的。

阅读的过程,是想象推理的过程,细致的纠结着人物的每一句对话背后的实情,想象着用阿婆的眼界和思维,去探究案件背后的真相,很多时候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更有推理成功的喜悦感,喜欢阿婆真的不是无来由的,时隔百年仍然能每次阅读都还有新意,这也许就是经典所在吧。

秋天的黄昏,微风不燥,桂花飘香,沏一杯暖暖的红茶,在躺椅上捧读阿加莎的《圣诞节前夜的谋杀》,眺望远处暖色的晚霞,感觉真是人生惬意的一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