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本楚狂人 ——李白与湖北安陆

 北方朔 2023-10-07 发布于湖北

朱绍斌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白研究学者       

20239月于安陆

“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

余下三分啸为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李白诗歌谱写大唐盛世最华彩的乐章。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为夫妻,隐居白兆山桃花岩,开始了以安陆为中心的十年漫游生活。谪仙云卧桃花岩,碧山有幸留仙踪。李白在安陆度过了人生黄金岁月,磨砺了豪放俊逸的诗风、培养了影响广泛的社会声誉、确立了“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安陆成为李白的温馨家园、创作基地。李白十年漫游,十年砥砺,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作品和众多遗址遗迹,给安陆、给湖北、给中国、给世界留下无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安陆,吸引李白迷恋人文磁石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这是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一文对安陆十年生活的形象总结。这里的“蹉跎”主要是指政治上没有建树,未能实现“安苍生,济黎民”的宏伟政治抱负。从李白在安陆创作的大量诗文作品来看,他的感情、家庭生活十分美满,可称“酒隐安陆,诗意十年”。那么,“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为什么慧眼独具,驻足水之滨的内陆小城安陆?

第一,观光说安陆的秀美山川留住了诗仙脚步。

李白在《秋于敬亭送从侄游庐山序》中也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子虚赋》出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之手,为了讽谏汉武帝肆意嬉游、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司马相如虚构了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宏大场面。其中对云梦泽畔奇山胜景的描述精彩绝伦,读之令人神往天性洒脱不羁,酷爱四海遨游的李白也不例外,当他东游维扬(扬州)、金陵(南京)、浙江天台之后,沿长江溯江西返,走到江夏(武昌),兴之所至,扁舟北上,由汉水入水,来到了风光秀美的安州。

唐代安陆荆楚一带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富商豪买,尽居缨冕之流”,城池高峻,雄镇云梦古泽人烟辐辏,商贾络绎,文教昌盛;风光旖旎,名胜遍布,吸引文人士子流连忘返。盛唐状元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随州刺史刘长卿、诗文领袖韩愈以及著名诗人杜牧、杜荀鹤、赵嘏、罗隐、郑谷等都曾揽胜吟咏。

李白因读《子虚赋》而慕名来到安陆,热爱这片山水。他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一诗中,把白兆山写得胜似仙境:“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这首诠释了安陆秀美风光对他的超凡吸引力。对此,著名作家二月河到安陆讲学,动情地说:“来到李白待过的安陆,是怀着朝圣的心态来的。进入安陆,山迷人,水迷人,白兆山给人一种苍凉、朦胧的美感。李白选择安陆,是因为山水有灵气,与他的创作风格一致。”

,爱情说甜美的爱情抓住了游子“芳心”。

让漫游天下的李白留住那颗躁动漂泊的心,最为深刻的动因,应是许夫人的纯真爱情。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蜀后一路揽胜赋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湖北江陵写下《大鹏赋》,一时文人士子争相传阅。“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安州“郡督马公”对李白的才华大加赞赏,“一见尽礼,许为奇才”,让李白诗名传遍安州。作为相府名门的许家,对李白这位青年士子,自然产生特殊兴趣。青春美貌的相门孙女许紫烟闺阁中之中读到李白诗文,岂能不倾慕有加,生出《关雎》之想?在李白才华、声誉和胡紫阳、“郡督马公”等各方面关系的相互作用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浪迹漂泊的心找到了停泊港湾

第三,求荐说实现宏伟政治抱负的夙愿改变了诗仙生活轨迹。

“大鹏一日同风起,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少年时即立志济苍生、安黎元,他的人生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这一宏伟抱负。唐代安陆是一座政治富矿。安陆是大唐王朝发迹之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名叫李,担任安州总管,把家小安置在安陆。安州是李渊少小时期的乐园,他曾在水学游泳,中流击水;他曾在州学就读,启蒙受业;他曾在城上的谯楼,看大军击败南朝军队的偷袭;他曾跟随父亲巡视所辖州郡,劝课农桑、救济灾民。他在这里求学,与安陆学子许绍结下深厚友情后来李渊父子建立唐朝,时任夷陵(今湖北宜昌)通守的许绍立即响应,举数州之地归附唐朝,为李渊平定峡江并经略大西南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赐封安陆郡公。唐高宗时期,安州的政治影响达到巅峰,政治世家“许郝家族”的许圉师和外甥郝处俊先后担任宰相,备受信任和重用。“富似田彭,贵如许郝”。由于“郡督马公”、著名道士胡紫阳等的褒扬,浪迹漂泊的李白,迎来人生重大转机。这便是“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就婚相府之家,给李白增添了实现政治理想的巨大助力

安陆,成就李白诗歌的“创作沃土”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安陆十年,是李白成家、成熟、成才、成名的十年。安陆,是李白由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成长为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的“摇篮”。

 (胡锦涛总书记访日期间日本横滨华侨《静夜思》)

李白安陆十年,留下约二百篇诗文作品占李白存世作品大约五分之一。李白影响力最大、传播面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被选入大中小学课本的诗篇,如《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问答》、《蜀道难》、《将进酒》等,大多数创作“酒隐安陆”时期。经过安陆十年诗歌创作的淬炼,李白将庄子的消极浪漫主义和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有机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艺术高度,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不可逾越的标杆。

第一,李白,为实现政治理想呐喊

来安陆之初,李白隐居安陆县北的寿山。这里峰峦秀出,攒吸霞雨,隐居灵仙。李白在这篇书信中才情四溢,充满想象,完整地描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为实现安黎民、济苍生的远大志向和人生目标,李白漫游四方,结交官员,干谒求荐,甚至西入长安,苦苦追寻。然后,世道艰难,人生沧桑,李白的一腔报国之忱无人欣赏。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李白在这几篇自荐文章中,既谦逊地表达了对建立业的渴望,也高傲地展示了傲岸自负、恃才放旷的个性。《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就是李白仕途奔波的生动见证。

第二,李白,为真挚感情礼赞

李白为人豪爽大气,坦荡率真,或以诗会友,如杜甫、贺知章、高适、王昌龄等;或访道求友,如胡紫阳、元丹丘等;或以酒结友,如“竹林六逸”、“饮中八仙”等;或与地方贤俊之士交往甚密,如安州贤士蔡十、廖侯、独孤有邻等;或与某些官员情投契合,如汉东太守、崔宗之……上至朝廷显贵,下至平民黎庶,概相交往。从他诗文记述钩沉,李白结识的人物有三、四百人之多,其中酒隐安陆、寓居白兆山期间,对他生平创作、思想、生活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一是文坛名家,如襄阳结识孟浩然、长安欢会贺知章、嵩山巧遇王昌龄等。二是安陆豪俊,如安陆“二季”李令问、李幼成,在安州般若寺喜遇薛员外,在江夏与蔡十、廖侯畅饮欢会,与魏洽等友人不醉不归等。三是佛道人物,如嵩山逸人元丹丘、谯郡参军元演、随州仙城山道士胡紫阳、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道教友人岑勋等。四是官场人物,如唐玄宗女婿张、宰相之子崔宗之和薛校书、崔侍御、梁公昌等京官以及商州刺史、州长史、华州司士、贬逐之臣宋之悌等众多地方官员。五是民间友人,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诗中的荀媪,《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的斛斯山人等。

第三,李白,为大好河山放歌

李白酒隐安陆期间,以安陆为中心,漫游祖国大好河山,足迹遍及长江黄河、塞北江南,壮丽的山河、秀美的风光奔向他的眼底,流向他的笔端。《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薜员外》、《安州应城玉女汤记》、《夏日诸从弟登州龙兴阁序》、《南都行》、《登太白峰》、《襄阳曲》、《大堤曲》、《岘山怀古》、《横江词》、《太原早秋》、《关山月》、《春夜洛城闻笛》等,都是李白漫游天下的行踪记录,字里行间充溢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四,李白,为心灵激荡高吟

李白安陆十年最重要的远游,就是“一入长安”之行。开元十八年(730)别妻离女前往长安,到开元二十一年(733)无成而归,回到安陆白兆山家中,有三四年的时间李白遭遇人生重大挫折,由一个意气风发的饱学书生,蜕变成饱经沧桑的忧愤诗人。激越的情感,激起他的诗思,内心的躁动不断唤醒他的灵感。这是李白诗歌创作的爆期,留下诗作近百篇。《夏日山中》、《山中与幽人对酌》、《日夕山中忽然有怀》、《行路难》、《蜀道难》、《月下独酌》等,忠实记录了李白坎坷人生的心路历程。

第五,李白,为炽烈爱情吟唱

李白平生浪迹四海,创作了大量感人至深的爱情诗。他的许多诗作,如《紫藤》、《赠内》、《别离》、《寄远十二首》等,都可视作宣示爱情的情诗”。集中反映李白与许夫人感情生活的诗篇是《寄远十二首》。比较典型反映他和许夫人互相牵挂的诗篇有《寄远》组诗其一:“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寄远》的“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也以夸张炽烈的语气,表达真诚深厚的夫妻之情,反应婚后与许夫人多年相爱相知相思的生活。

三、安陆,情融李白心灵的“幸福驿站”

关于李白的婚姻,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与许夫人婚后居家安陆白兆山桃花岩,过着轻松愉快、诗情画意的生活李白诗歌作品,可以窥见李白家庭生活场景。

许夫人是李白生活上的贤内助。李白志向宏远,大多时间在外游历。其中开元十八年(730)到长安求荐,一去数年,所费不赀。如此空前的漫游生活,没有许夫人在经济上、情感上的支持,难以想象。她不仅甘愿忍受寂寞相思之苦,而且慷慨解囊,成为李白实现政治抱负的经济后盾。免除家室之累、轻松洒脱的李白,才能创作出风格清逸、想象奇异、狂放恣肆的浪漫诗篇。

许夫人是李白坎坷人生道路的“知音”。许夫人深知李白不愿受世俗羁绊,对李白“达则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非常理解和支持。因此,在李白三十岁那年,她送别李白,让他西入长安寻求发展。李白游历数年,经历政治生涯的重大失败,满怀“羞为无成归”的心情黯然回到安陆,沉湎饮酒浇愁,甚至拿她撒气,许夫人都能曲意抚慰,给李白以理解和支持,为李白营造了温馨的精神家园。李白以愧谑口气写下《赠内》:“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诗人对家庭的依恋之情表露无遗。

 许夫人与李白是志同道合的“诗友”。许夫人是名门闺秀,和李白才貌相当,志趣相投,常一起探讨诗文,是李白创作上的良师益友。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有则趣闻:太白作《长相思》一诗,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夫人许氏看罢,道:“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太白听罢此句,爽然若失,自愧不如也。

许夫人是出得厅堂、进得厨房的女主人。从李白诗文作品反映的生活片断看,许夫人应是温婉贤淑、善解人意、知书达礼、热情好客的称职家庭主妇,对李白的朋友十分尊重,热情相待。居家白兆山桃花岩期间,李白好友“郧国之秀”李令问、李幼成、蔡十、廖侯以及友人元丹丘、岑勋等纷纷前来拜访。天性豪爽的李白对朋友极尽欢娱、倾情接待,《将进酒》《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等作品酣畅淋漓描述了欢乐情景。试想,没有许夫人不辞辛劳、热情地待以主妇之礼,李白怎能如此挥洒自如?

李白对许夫人情深意笃。李白漫游远方,一去数月甚至数年,对许夫人和儿女十分牵挂。“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久别离》)一别数年,诗人感觉离开结发妻子许夫人,时间是那么漫长。看见樱桃又绽放红艳艳的花朵,诗人不由想起安陆城外涢水边古樱桃渡花团锦簇的美景,情不自禁思念家中的妻子。开元二十三年(735)漫游太原,诗人在《太原早秋》诗中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对家和妻女的思念,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从太原南返安陆途中盘桓洛阳,诗人写下《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从李白诗中可以窥见与许夫人多年相爱、相知、相思的生活。一身兼有诗人、道者、豪侠气的李白,更有儿女情长、侠骨柔肠。

四、安陆,深植李白诗歌基因的文化高地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那脍炙人口的诗篇、洒脱不羁的个性、漫游四海的豪情,在安陆留下深深烙印。李白文化渗入安陆每个角落,太白遗风成为安陆人民最具影响的精神财富,至今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历代名人争相题咏。自古以来,安陆就是文人墨客畅游观光、寻找创作灵感的理想之所,远自战国时期即有楚国诗人屈原、宋玉漫游行吟。李白酒隐十年,更令安陆声誉鹊起。唐宋以来,文坛名家追寻诗仙足迹,或饱览安陆胜景,或题咏安陆风物,留下众多精美诗篇。唐代王维、王昌龄、綦毋潜、刘长卿、韩愈、杜牧、杜荀鹤、赵嘏、罗隐、郑谷,宋代宋庠、宋祁、欧阳修、苏轼、曾巩、张先、秦观、廖世美,元代贯云石,明代王阳明、王世贞、舒梦兰等饱醮浓墨,礼赞安陆,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纪念建筑影响深远。自晚唐以来,安陆开始兴建纪念李白的人文建筑。

唐代诗人赵嘏有诗《登安陆城西楼》(登太白西楼》),表明晚唐时期太白楼已成为安陆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宋代以后,经屡次修缮和重建,太白楼更为气势宏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诗《和赵嘏登安陆城西楼》。宋代,人们在白兆寺后面修建了太白堂,为北侧三间厅堂,迎面向阳,墙梁斗拱,中间供奉李白手握巨笔的铜座像,左边塑有杨国忠磨墨,右边塑有高力士脱靴。殿壁绘有李白生平事迹画像。元代,人们在白兆山李白旧游处兴建了长庚书院。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李白纪念建筑不断得到重建和修缮。当代改革开放以来,安陆致力整修李白遗址遗迹,并于1984年在城西金泉山兴建气势宏伟的太白堂,由门楼、碑廊、太白堂、展览厅、游亭、水榭等组成建筑群。主体建筑系重檐庑殿式仿唐建筑,巍峨壮观。2011年,白兆山李白文化风景区兴建了全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李白纪念馆。李白文化旅游风景区已建设成为国家4A景区。在这里,翰林湖如镶嵌在绿色山野的明珠,李白文化长廊绵延湖岸;太白峰巅,相传李白手植的千年银杏傲然挺拔,伴着李白巨幅雕像召唤游人。

——人文影响无处不在。在安陆,人们的李白情结与生俱来。以李白、太白等名称命名覆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街道为太白大道,广场称太白广场,学校称太白中学,酒楼称太白酒楼,生产的名酒为“李白宴”,名菜称“翰林鸡”,农家乐称“太白山庄”,甚至风行一时的街头烧烤也以“李太白”冠名。更高层次的文化影响则有安陆网名注册“李白故里”、文联刊物冠名《太白风》、文旅景点命名李白文化小镇等。安陆民俗传承太白遗风,如敬酒三杯、饭到三怀酒等饮酒习俗,就是李白“三怀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诗句的生动诠释。文化艺术深受李白影响,历代传承太白诗风,安陆成为荆楚诗城,2015年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2016年被命名为“中华诗词之乡”;安陆连续四次成为全国“漫画之乡”。

——李白文化研究代有传承,正式出版了《李白在安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白在安陆论丛》(长江文艺出版社),《李白在湖北诗文选注》(中国电影出版社),《李白故居白兆山》(长江文艺出版社)、《李白与安陆》(长江文艺出版社)、《李白安陆十年诗文鉴赏》(长江文艺出版社)、《李白与荆楚》(长江文艺出版社)、《李白游历荆楚诗文鉴赏》以及四十集电视文学剧本《诗仙李白——我本楚狂人》等专著。中小学校引入李白文化乡土教材;“李白在安陆的民间传说”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文学创作、漫画文化、书法文化、民俗文化融合,李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国际交流日渐频繁。中国诗歌最先西传、在西方影响最大的是李白的诗。德国科隆大学教授吕福克说:“李白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诗人,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诗人。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罗纳德说,李白是“被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诗人”,其诗“容纳着无限的时间与空间,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安陆积极开展李白文化交流,向世界推介李白文化

1986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古典诗歌访华团”一行游览白兆山,寻访李白遗址遗迹。1987年台湾导演凌峰拍摄电视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专程赴白兆山取景。2006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访问武汉,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为他介绍李白与湖北、李白“酒隐安陆”的相关历史。2008年安陆与湖北卫视联合制作《李白在安陆》专题片,作为对外文化交流节目,在美国加州电视台播出。2009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访问团前来交流访问,就密切文化交流、弘扬李白文化达成广泛共识。

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来到白兆山采访,制作专题片于央视国际频道播出。2010年9月,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到白兆山探访李白遗迹,向美国读者推介。2011年4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高清人文纪录片《李白在安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2012年金秋时节,“中国( 安陆)国际李白文化节”在白兆山隆重开幕,国内外学者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秀美山水,品李白文化,将安陆李白文化进一步推向全国、全世界。

五、安陆,遍布李白文化遗迹“寻根圣地”

李白居家安陆白兆山,留下二十多处遗址遗迹,如白兆寺、白云泉和斗笠岩摩崖题刻、千年银杏、桃花岩、桃花洞、绀珠泉、李白读书台、笔架山、写经岭、洗笔池、下马桩、太白林等。

碧山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所说的“碧山”,就是安陆白兆山。白兆山,又名碧山,海拔379米。惠风和畅、晴空一碧的日子,从安陆城头向西北遥望,可见拔地而起连绵、巍峨的山峰,如巨型绿色屏风屹立于涢水西岸,这就是诗仙李白在安陆的隐居地白兆山。《北周书于翼传》记载,1500年前的北周时期安陆有“每逢亢阳,祷白兆山祈雨”的民间习俗,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桃花岩

“地势下临郧子国,山光遥射楚王城。唯有桃花岩上月,曾闻李白读书声。”这是宋代进士李通儒歌咏白兆山的诗作。桃花岩,又称谪仙桃岩,李白在安陆十年期间的主要游憩和读书之所。这里崇山如屏,峭壁摩天,因古代山岩上下,布满桃花林,初春桃花盛开,艳若云霞,把桃花岩妆扮得粉妆玉琢所以得名。民间传说李白在桃花岩旧居遍种桃李,但出现咄咄怪事,就是种出的桃李结实较寻常品种为迟,且桃李果实苦涩难以下咽。李白于桃花岩潜心创作,文名盛于天下,满腹经纶却无从施展,见景生情,心怀感慨,作诗《庭前晚开花》,抒写怀才不遇、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和无奈:“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李白读书台

“风扫晴岚画障开,山中犹有读书台。华月冰壶今犹在,青莲居士几时来?”这是晚唐诗人杜光庭寻访李白遗迹的题诗。白兆寺东南相对,有座小山,当地称青龙山,东西长,南北狭,如钻入山壁的长蛇。这就是传说中李白秉烛苦读的地方——李白读书台。《德安安陆郡县志》:“李白读书堂,在白兆山之麓,有李白旧迹,碑尚存。”

绀珠泉

桃花岩下,一道山泉在铺地野草幽花之中潜流而下,注入一方小的绀珠泉。小池长宽各数米,泉水从池中溢出,流入山坡下清澈的小潭。泉口在小池底部的山石缝隙中,此泉天早不干涸,隆冬不结冰,四季水流如一,当地人称龙王井。因冒出的水珠呈深绿、紫绛色,又名绛珠泉。“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相传李白隐居桃花岩时,生活用水就是绀珠泉水。清道光《安陆县志》载:“绀珠泉,一名曰万珠泉,觱沸澄汯,可鉴毛发。”绀珠泉水清冽甘甜,为煮茶上品。历代文人争相题咏,明代曾任贵州巡抚的高翀有诗《题绛珠泉》:“移席寻佳胜,珠泉寒且清。玉波翻蟹眼,银海照蝉缨。洗盏醉还酌,临流坐独醒。苏门何处是,一笑沧州情。”明代曾任南京刑部侍郎的何迁有诗咏绀珠泉:“古桂故含秋色,石泉自远秋山。野老已忘津处,桃花莫到人间。”

白兆寺(遗址)

“轩车谁肯到,泉石自相亲。暮雨凋残寺,秋风怅望人。庭新一片叶,衣故十年尘。赖有瑶华赠,清吟愈病身。”这是晚唐诗僧怀楚吟咏白兆寺的《谢友人见访留诗》。“天下名山僧占多”。白兆山西麓桃花岩下,幽深奇幻,三面环山,四周林木繁茂,数条小径蜿蜒没入深林。谷中芳草萋萋,谷口梯田如棋。稻野之中,矗立着一道粉白石壁,壁嵌大理石碑,上有楷书“白兆寺”三字。白兆寺,唐时称竺乾院,开山僧人为志圆,号显教大师。清道光《安陆县志》记载:“白兆寺,治西三十里白兆山,唐李白读书处。宋重素禅师,明铁牛和尚,禧公、眉山皆先后卓锡……志圆,为白兆寺开山第一世。寺旧名通慧。据此则本唐之竺乾院也。”

千年银杏

白兆山主峰太白峰一峰独秀,山巅兀立千年银杏,枝枒槎峨,金秋时节,满树金黄。山风吹来,叶片簌簌作响,如奏迎宾乐曲。间传说李白与许夫人成亲后,登临山顶栽下这棵银杏树,以示百年之好。这棵历经岁月雕琢,长成参天巨木,树围粗需数人合抱;每当雨后天晴,长空一碧,数十里外的安陆城里都看得清清楚楚,成为白兆山一大标志性景观。清代康熙《德安安陆郡县志》记载:“上有白果树,大数百围,千年物也。”

斗笠岩摩崖题刻

白兆山西麓,山崖陡峭,石岩突出,形如斗笠,这里就是斗笠岩。现存完整题刻有三处,多为楷体,笔力刚劲,刻工精细,字迹清晰可辨。其中宋神宗熙宁戊申(1068)题刻年代为最早,系宋代“安州四状元”之一郑獬偕好友秋游白兆山的题刻,文曰:“郑獬、张偓、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年九月六日。”另有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德安知府马龠携僚佐官员、生员和僧人秋游白兆山的题刻,文曰:“德安知府马龠游。教授林琨,千户吴径、赵琮,生员韩曙、杨汝莹、胡东阳、赵玺,僧续灯、宗睿从。明正德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此外,尚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题刻,系白兆山逸人程健斋陪同清末德安知府游览白兆山的题刻,文曰:“白云泉 山人程健斋引逸灵太守至此品泉。时光绪戊申四月十五日。”

1992年,斗笠岩摩崖题刻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马桩

古白兆寺东南1.5公里山道边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冬,乡人立有“翰林李白旧游处”青石碑和石质下马桩等纪念物,供人凭吊。那里倚山耸立着一道石柱,高2米余,粗约一人合抱,紧贴山根,这就是下马桩。民间传说李白寓居白兆山桃花岩,常外出以文会友。一天,许夫人又像往常一样到山口迎候夫君,见李白骑在马背摇头晃脑,便笑问觅得什么佳句。李白得意地吟诵新作《长相思》许夫人随口吟诵武则天的诗篇《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面红耳赤,对夫人更为钦敬。打那以后,李白到了这个石桩前就下马。后人便称此石“下马桩”。

笔架山

桃花岩山岭向西延伸,形成一座元宝形山峰,有如古人搁毛笔的巨型笔架;一道石梁伸向凹处,犹如天降巨笔,后世称为笔架山。民间传说李白常与友人在桃花岩下饮酒赋诗,有一天酣畅宴饮,醉意朦胧,灵感突至,诗思如潮,一气呵成写出妙句,高兴得手舞足蹈,手中笔不觉脱手,直飞架到对面山岗。笔架山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笔架山岭背后,有块巨石天然石砚形状,人称砚王台,当地传说是李白以巨笔醮墨,写出宏篇巨著之处。后当地人开山炸石,巨石震碎裂为数块,从桃花岩巅居高临下细看,仍能清晰看出石砚轮廓。

写经岭·晒经坡

相传李白居家桃花岩,常到寺中拜访。一个月白风清之夜,李白漫步行吟,来到灯火通明的古寺,与高僧研讨经文奥义,谁知稍有不慎,经卷掉入香炉,烧得面目全非。老僧心情懊丧,谁知李白有过目不忘之能,借着如昼的夜月,高踞山岭,挥毫落纸如云烟,将所烧佛经一字不差默写出来。众僧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赞叹李白是名副其实的“谪仙人”,将默写的佛经赶紧拿到山坡上晾干。人们将写经的山岭称为写经岭,晾经的山坡称为晒经坡。

洗笔池

“诗仙一去越千年,此地犹存洗笔泉。”写经岭下有一长、宽各十数米的石潭。潭水常年不涸,在池壁青石衬托下呈墨绿色。相传这里是李白饮酒赋诗后洗涮笔墨之处,故称洗笔池,又称洗墨池。早年,池边石壁有楷书石刻“洗笔池”三个大字。民间传说这处石潭原来没有泉眼,后因李白经常涮笔洗墨,他是太白金星下凡,笔有神力,涮开石块,清泉涌出,才现出清流涌荡的小池。传说此池之水能使人聪颖,孩童如饮此泉,可益智醒脑。游客若有兴致,不妨掬泉畅饮,试试灵验与否。“醉憩经台下,墨池凌倒影。”洗笔池南边,有一石台,形似翘首欲下的乌龟。当地人称其为闻墨香远来、醉卧池下的“神龟台”;池北,有道古松森森的小山包,当地称其为蹲守池边、伺机啄食“神龟”。

洗脚塘

原址位于白兆寺西数百米处,本为道边一形似脚印的小池塘,池水清冽,水中鱼虾游弋,与农舍田园相映成趣。此处系白兆山去大安山要路,相传李白夫妇去岳家做客,往往在这里濯足,洗去泥尘。为纪念李白,人称洗脚塘。传说李白酒隐安陆期间,有县吏拿出金银财宝央求李白代写诗赋,帮助自己青云直上。李白鄙视胸无点墨之徒,拂袖而去。回家路上,李白越想越气恼,县衙应是清白之地,却被这些俗不可耐的官吏弄得龌龊不堪,把脚都弄脏了,见路边半亩方塘水清如镜,便下马洗净双脚,方才回到白兆山家中。后人把他洗过脚的池塘取名洗脚塘。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东临涢水,西屏京山,北接襄阳,南望荆州,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单体建筑规模在全国同类纪念性建筑当中首屈一指。李白纪念馆以“一代诗仙,永远的李白”为主题,陈列共分为三大部分,一楼为陈列总序和“盛世李白”,二楼为“安陆李白”,三楼为“魅力李白”。平面流线按照顺时针方向,疏密结合。展览中充分运用图片、文物、绘画、场景、雕塑、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在风格上保持了古朴、宏伟的建筑风格,在展示手法上综合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效应,高度概括、浓缩了一代诗仙的生平。展馆中以文房四宝为主题元素,贯穿整个展馆,结合具有浓厚唐代气息的中式风格,将一代诗仙的形象展示得潇洒豪迈、气宇轩昂,营造出一个不断引人入胜、有变化、有起伏、有节奏、有明确导向、丰富多姿的陈列空间。整个布展设计因地制宜,做到人、建筑、陈列及环境的和谐统一。

李太白诗廊

在白兆山东麓翰林湖边,沿濒湖步道畅游,便见天地山水间,一条有如瑶族人风雨桥的木构长廊依翰林湖堤逶迤展开。濒湖书画长廊绵延近300米,收录据传为李白书法真迹摹刻三幅,历代名家手书李白诗文碑刻近百幅,将诗歌艺术、书法艺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融为一炉。游客至此,可尽情享受艺术盛宴。

诗廊中最具欣赏价值的是李白《上阳台帖》摹本碑刻。《上阳台帖》系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草书,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李太白诗廊引人注目的还有几位皇帝的墨宝,如宋徽宗赵佶,清康熙帝、乾隆帝以及光绪帝题写李白诗作的碑刻。此外,据传系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李白像、现藏北京故宫南薰殿的李白像碑刻以及宋代苏轼、米芾、黄庭坚,明代徐渭、祝枝山、唐寅、文徵明,清代郑板桥、李鸿章,近代吴昌硕、齐白石、于右任、鲁迅、沈尹默,当代毛泽东、启功等书画作品碑刻,都是难得一见的书画艺术珍品。

诗仙雕像

白兆山巅,李白雕像直干云霄气势宏伟,是整个太白峰景区统帅性的景观焦点,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白兆山标志性人文景观。这尊花岗岩雕像37米,是目前全国最高的李白石像再现了李白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诗仙风骨。游客到此,可见灿烂的阳光下,诗仙神情潇洒,意态超然,俊秀飘逸,揽卷按剑,既似扬眉远眺,漫步徐吟;又似把酒临风,仰头问天;既似诗情在胸中澎湃,又似满腹才华眉宇横溢。雕像前有巨型书卷,镌刻原湖北李白研究学会会长、湖北省社科院教授何念龙先生2010年冬撰写的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人曾蒙难流落西域一带,于武后时返回内陆。白天赋才华,志存远大而性情豪放,青年时离乡出游,开元十五年居留安陆,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娶许氏,育有一女一男;此间曾一入长安,交谒公卿名流,冀有所用,然无获出京;后复游各地名胜,履迹汴洛江夏间;天宝初,玄宗下诏征入京师,颇受礼遇,出入翰林,誉满天下,尤为太子宾客贺知章激赏。然此时玄宗已厌倦政事,日渐腐败,故白不为当路者所容,遂请放还;天宝三载,出京后往河洛等地漫游,在洛阳与杜甫相交;不久寓居鲁中,复到江南一带游历,亦曾北游燕赵诸地;后隐居庐山,值安史之乱爆发,应永王李璘之辟,至永王军中,未料以从逆罪名身陷囹圄,终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随即顺江而返,在江夏洞庭湖一带流连;遇李光弼大军招募才士,白欣然前往,终因病半道谢还,遂往当涂投奔族叔李阳冰;代宗宝应元年,将其平生诗稿嘱托阳冰;不久病重,赋《临终歌》而卒,时年六十一。白一生诗酒相伴,有《李太白集》传世,其文采神韵,为时人推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