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夫||于受万:人生如画世人敬

 昵称70808387 2023-10-07 发布于山东

 

于受万:人生如画世人敬

朗 夫

         

【于受万,一生作画,心无旁骛。一生如画,深受崇敬。他性格坚毅,感情充沛,呕心沥血,志在必成。立足蒲松龄故土默默耕耘,以独特的构想、精湛的写意工笔画,完成了《新绘图聊斋志异》这一宏大浩繁的创作工程。】

         
皇甫晓文 摄影
         
于受万,1943年2月出生,山东牟平人。深造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教师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中国艺术》杂志学术编委,淄博市美术协会名誉主席。
他是文人画家,擅书法,能诗文,懂篆刻。画作重笔墨,重传神,富有文化内涵。他独创的写意工笔画具有时代审美趋向,奇妙典雅,意趣横生。
他创作出版过《西游记》等110余种连环画册,曾为巴金的《家》等20多部小说配插图。国画作品两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长城颂》获得银奖,《画石呈龙》获得国际金奖。线描长卷《中华医药图》镌刻成浮雕立于天津北门,载入2001年世界吉尼斯纪录。
         
儿时启蒙埋心种
         
画家,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文化作支撑,站不稳,立不住,迈不正,走不远。
于受万的文化底蕴,既得益于儿时的启蒙,也得益于后天的努力。他清楚记得,小时候秋收之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剥花生。父亲照例坐在炕沿上,就着一盏煤油灯,举着一本线装文言文《聊斋志异》,一边翻看一边用白话给全家人讲聊斋故事。
父亲讲聊斋很有劲头儿,全家人听得也很过瘾。聊斋故事在于受万心中埋藏下种子,升腾起意念。对他日后丰富的形象思维塑造,起到了开蒙醒智的作用。
于受万读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绘画,小学毕业以后进入一所美术学校。当年他看不懂文言文《聊斋志异》,就买来带白话注释的版本对照着看。看一遍有一遍的体会,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聊斋志异》成为他的床头读物,不翻看几页就睡不着觉。
他对聊斋故事的痴迷程度,已经不受书面字表的局限,而是发展到思维想象的天马行空。看着文字,他的脑海中时常涌现出聊斋幻象。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一个个情节活灵活现,一个个画面形象逼真。他很振奋,很快乐,很享受,自我陶醉于虚幻而又真实的境地。
艺术家穿越时空的想象力,就是由于某一个触发点而萌生。于受万是幸运的,他的父亲有文化,他的父亲讲聊斋,他的父亲无意间把他引领上绘画的道路……
         
一句点拨定终身
         
于受万的绘画之路,也是先从速写起步。初始他不得要领,感觉到握笔的手很僵硬,不知道如何下笔。正在他坐困愁城之际,一位著名画家写在书里的话给了他启迪:“只要你每天都动手画速写,久而久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个时候于受万很穷,买不起纸练速写。他就跑到纸厂,买来只有三指宽的边角料练笔。他每天都在画,每天都要画。一边画,一边对比着观看。他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兴奋不已。寒暑不避地画了5年多,他解决了画感问题。摸起画笔,怎么画都有感觉。
有一次,上级举办教育展览,安排他们到农村实地采访贫下中农。给出一段文字要求他们根据文字内容和采访情况,每人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命题作画难住了同行者,却没有难住于受万。他略一思索,笔走轻灵,一会儿的功夫就完成了画稿。
于受万的绘画水平引起上级重视,很快把他调到文化馆工作。这一次破格重用,使于受万更加懂得“每天画”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当下,于受万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依然认为:搞艺术就是要每天练!一天不练,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人的艺术感知神经必须每天刺激,才会灵敏、正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于受万调入淄博文化馆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画连环画,把画稿投寄给山东省美术出版社。一开始,出版社的编辑还会提出修改意见。后来只要一看是于受万的画稿,直接就送印刷厂制版印刷。于受万画的第一册连环画是《火烧机场》,还画过《西游记》上、中、下三本,与人合作画了《成语故事》一套10本。十几年中,于受万陆陆续续画过110多册连环画,共2500多幅画。
于受万的画作和人品名声大噪,出版社经常打来电话约稿。有一次约稿通知寄到了文化馆领导那里,他急忙解释:“我没耽误工作,都是业余时间画的。”领导很大度:“不耽误工作我就不管,你该干啥就干啥!”通情达理的领导,让于受万更加致力于绘画创作。他画的连环画在一次书展上排了一长溜,蔚为壮观!
于受万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之后,进入浙江美院深造。日复一日的勤奋刻苦,使他成为独创写意性工笔画名家。谈到绘制历史人物的时候,他说:“绘画的文化底子很重要!从古到今,人物动态大同小异。不同的是装束打扮,衣饰纹理,场景物品,风俗习惯等等。这些事情搞不清楚,就会张冠李戴闹笑话。画家画的是文化,没有文化还画什么画?”
他有过一次一句话没有说的奇遇:他接受创作邀请,倾心画出《古齐画赞》样稿。画卷长4.55米,宽0.25米,展示了15个场景,描绘了95位人物,盖有10枚篆刻印章。画卷内容包括“姜子牙封齐”“管仲拜相”“齐桓公九合诸侯”“晏子使楚”“齐威王纳谏”“齐威王赏罚分明”“临淄商贾”“田成子小斗进大斗出”“田忌孙膑马陵之战”“田单守城”“田单火牛阵”“田横五百士”等著名的历史典故和事件场景。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实属上乘艺术创作。
当他带着画作来到博物馆现场的时候,预定展位已经挂上了另一幅作品。他仔细看过,历史、年代、背景就没有一样对的。他一句话没说,带着画稿就回来了。
他有过一次说了不少话的奇遇:他受邀参加座谈会,议题是怎样创作雕塑一位历史名人。他说:“罗丹历时7年,塑造出巴尔扎克夜间漫步的形象。虽然引发争议,但最终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成为雕塑艺术的制高点……”他还没有讲完,被领导打断:“咱别要求那么高,咱就是招标。一个月内完成!”他一听之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于受万说:“只是为了钱的艺术,那就根本不是艺术!”有人与他的几句对话很有趣:“谁让你画的?”“没谁!”“画了干什么用?”“不知道!”“那你为什么要画?”“喜欢!”
这——就是于受万!
         
新绘聊斋慰蒲翁
         
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把多种绘画语言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有工笔感觉,又有写意味道。避免了传统工笔画的刻板,强化了写意画的细微程度。他还把传统线条与现代泼墨泼彩融合在一起,产生既狂放多彩又温文尔雅的艺术效果。
他很欣赏《史记》的评述: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之如父母,近国之民从之如流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由此,他博览古齐国八百年人文轶事,回望历史长河,慨叹桑海沧田,铭记枯荣兴衰,顿生摘星掇云、付诸丹青翰墨之心,创作了《齐风流韵》六十图。
于受万认为,艺术创作要有责任感。责任感不是刻意追求的,而是自然生发的。真正进入责任感的境界,艺术创作思维和聚焦就出离了画匠的套路。
于受万的画作,是思想的喷薄,是人性的释放,是执念的彰显,是意象的腾跃。蒲松龄是创作美好与美妙的大师,《聊斋志异》中描写的两性关系既含蓄、温婉、朦胧,又新奇、惊险、刺激。能够被历代读者所认可,是这部旷世之作广为流传的原因。
于受万的新绘聊斋画面,时常可以见到适时适度的“裸”。他认为,“裸”美是至纯至洁的美,无可替代,无可埋没。只要视觉愉悦,就会思想接受;只要恰到好处,就是经典艺术;只要不遭诟病,就能长久流传。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传世三百多年,依然受到后人欣赏追捧,足以证明其辉煌的文学艺术价值。于受万的《新绘图聊斋志异》,是否也能够步其后尘呢?蒲翁家乡的人们,都能够讲述一些聊斋轶事。于受万在浓厚的聊斋文化氛围中,开启了创作准备。
他与聊斋相伴数十年,早已经意念相通。从躺身在床到入眠熟睡,竟然能够勾勒出五幅草图;从清晨醒来到起身下床,还能够再度勾勒出五幅草图。他的夜,也许就是聊斋之夜。他的梦,也许就是聊斋之梦。他的人,是不是也曾与聊斋人物魂魄附体、心灵契合呢?
新绘图每一幅画面,都是在深度把握原作精神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于受万将多维时空拼接组合,将人物、神态、情节、场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组合。构建出一个个诗意空间,展现出一组组系列形象,深刻表达出对理智人性与梦幻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强化了《聊斋志异》瑰丽神奇的特色魅力。 
新绘聊斋全图采用主体创作模式,以具象的绘画语言一次性体现文章的主题意涵和审美情趣。于受万按照单幅画格局进行构思创作,每图均有题款用印。分开独立成作,组合即为全图。
为了体现独篇本体特色与全图总体风格的一致性,于受万按照各篇主题意涵超常规构图。打破焦点透视法则,将多维时空引入构思过程;把故事的多个情节组合于同一画面,以类似电影艺术蒙太奇手法体现。在写实中揉入浪漫夸张,把文字语言转化为视觉欣赏。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线描淡彩,用细腻柔和之笔勾勒,用豪爽率意之笔辅佐,强化聊斋的古韵古香古色趣味。
在创作新绘聊斋全图过程中,于受万还创作了巨幅写意工笔画《聊斋乐土》。严格地说,新绘聊斋全图是由《聊斋乐土》衍生而来。5年时间同步完成两幅力作,这是于受万认真执着与勤奋刻苦所定位的格局。
新绘聊斋全图作品,正文绘图488幅,附文绘图3幅。正文绘图为彩色,附文绘图为单色。有些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正文,于受万就多绘制了一、两幅画。总共算起来是504幅绘图,计22本,展开总长度162米。
         
         
诗朋画友为《新绘图聊斋志异》赠诗:人鬼情未了,万物皆有灵。蒲公夜聊处,至今草青青。遥望博山下,于郎图神形。委宛彰古意,一览无限情。
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问世以来,历朝历代有多种插图版本,也出版过许多连环画。这些版本或缩略,或选绘,都不能够反映《聊斋志异》全文全图全貌。于受万几乎积一生之功力,追求全图全绘,达到图文并茂,以图解书的境界,全面系统地对古典文学名著进行形象化诠释。这是一项浩繁的形象创造工程,史无前例,堪为惊世之举。
于受万长期工作于聊斋故里,熏陶于聊斋文化氛围。聊斋文化对他的绘画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这部《新绘图聊斋志异》,形象揭示了蒲松龄笔下浪漫神奇、人仙交织的梦幻世界。于受万在这个世界里,与蒲翁进行着一次次对话与交流,进行着一回回磋商与合作。
于受万的绘画不是靠想象生成的,而是靠感悟迸发的。那是灵光一现,那是意念突显。如果瞬间抓不住,也许就会消逝无踪。
于受万捧读《聊斋志异》,看着看着眼前就会显现出画面。他立刻抓起笔勾勒出来,每一次都会感觉到由衷的畅意和开心。这种感觉非常准确,非常美妙,非常神奇。在他504幅聊斋全图中,所有画作从勾勒图稿到完成定稿,只修改了其中五幅。回想起来,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历时6年,《新绘图聊斋志异》终于在2013年完稿。那一年,于受万70岁。一幅精美的作品,一项艰难的创作,一段辛苦的历程,一颗不改的初心。
于受万艰难开创,堪称伟大!包罗万象的《新绘图聊斋志异》,耗去了于受万的时间、精力和健康。创作完成以后,他的白内障加剧了。于受万是在以生命和热血,发掘、创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他的勇气和决心,令人敬佩!
试问:不计功名不为利益如于受万者,普天之下能有几人?
2019.08.22.



 【作者简介】 



 朗  夫:曾为军人,现为自由撰稿人。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点击:温馨提示

为节约公共资源,单篇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敬请理解。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