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诗: 昔者秦魏,为与盟国,齐楚约而,欲攻魏国, 魏使人求,救于秦国,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魏有唐且,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西, 说秦令兵,先出可乎?王曰敬诺.遂约车而, 遣见秦王.秦王谓曰:丈人罔然,乃远至此, 甚苦矣魏,来求数矣,吾知魏急.唐且答曰: 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是,大王筹筴, 之臣失之;魏也一万,乘国称东,藩受冠带, 祠春秋者,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今齐楚兵, 已在魏郊,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割地而, 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 乘之魏国,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乃, 大王筹筴,之臣失之.秦王惧然,而悟遽乃, 发兵救之,驰搀而往,齐楚闻之,引兵而去, 魏氏复故.唐且一说,定强秦筴,解魏国患, 散齐楚兵,一举而能,折冲消难,辞之功也. 孔子有曰:擅言语者,宰我子贡.故诗经曰: 辞之集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唐且有辞,魏赖之故,不可以已.贤君用贤, 以辞兴邦;奸邪之人,巧言令色,辞能丧邦. 燕易王时,国家大乱,齐闵王乃,兴师伐燕, 屠燕国载,其宝器归.燕易王死,及燕国复, 太子立为,燕王是为,燕昭王贤,即位卑身, 厚币招贤.谓郭隗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 破燕孤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 与共国以,雪先王丑,孤愿先生,视可者得, 孤身事之.隗曰臣闻,古人之君,有以千金, 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马已死,买其骨五, 百金反君.君大怒曰:所求生马,安用死马, 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二,千里马至;今王诚欲.必致士请. 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千里马?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师之乐毅,自魏而往, 邹衍齐往,剧辛赵往,士争走燕.燕王吊死, 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 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楚三晋,合谋伐齐.乐毅之筴,得贤之功. 【原文】
【注解】 出自 《战国策-魏四·秦魏为与国》刘向编 【注释】1,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2,辞之集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出自《诗经·大雅·板》辞①之辑②矣,民之洽③矣;辞之怿④矣,民之莫⑤矣。 【译文】 秦国、魏国结为盟国,齐国、楚国相约要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道路上魏国使者车子的顶盖彼此都望得见,秦国的救兵就是不出动。魏国有个叫唐且的人,年纪有丸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出使西方游说秦王,让救兵先于老臣从泰国出发,可以吗?” 【原文】 【译文】 燕易王为政时,国家大乱,齐闵王乘机发兵攻打燕国,屠杀燕国百姓,并装载着掠夺来的珍宝器物返回齐国。燕易王死后,燕国恢复社稷,太子立为燕王,这就是燕昭王。昭王非常贤明,他继承王位后,降尊屈贵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财物去招揽人才。昭王对郭隗说:“齐国乘着我国内乱而突然偷袭,攻破我国,我深知燕国国力贫弱,不能报仇雪恨。但是我希望能得到贤能之士和我共同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先生您看谁能和我共同治理国家,我愿亲自事奉他。”郭隗说:“我听说古时候有一位君主,用千金购买千里马,三年也不能得到。有一位清洁洒扫之人对君主说:'让我帮您去找寻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终于见得一匹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就用五百金将马骨买下,返回国都报告国君。 国君勃然大怒说:'我所求购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花费五百金买匹死马。’洒扫之人回答说:'死马都要用五百金买下来,何况是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您是真心购买马匹,千里马也就不请自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就得到了两匹千里马。如今大王您诚心招纳贤能之士,那么就请从我开始吧。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受到大王的重用,何况是比我贤明的人呢?又岂会认为千里为遥而不肯来到燕国呢?”于是燕昭王为郭隗修筑房屋并拜为老师。此事传开后,乐毅从魏国前来,邹衍从齐国前来,剧辛从赵国前来,贤能之士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燕国。燕昭王祭奠为国牺牲的死者,慰问孤苦之人,与燕国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百姓生活殷实富足,士兵生活安乐又轻死敢战。于是就拜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赵、魏、韩一起谋划讨伐齐国。乐毅的计策,是得助于贤能之士的功效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