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露寒菊黄秋已深

 昵称45109175 2023-10-08 发布于浙江

在我看来,二十四节气中,“寒露”的名字最美。写下“寒露”二字,似乎有一股寒凉之气扑面而来——碧云天,黄叶地,雁南飞,寒山转苍翠……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出现“寒”字的节气,有它来当先锋,后面接踵而至的冷霜寒雪就顺理成章了。

寒露与一个月前的白露,尽管隔了秋分,但仍一脉相承。白露的露,是清凉的露,是炎热过后的慰藉,而寒露的露是清冷的露,是霜雪将至的提醒。

走至户外,独自散步,但见原野空旷,清露初寒,草木褪去了血脉喷张的葱茏,收敛着静谧幽远的清香,一如年份原浆,发酵出深邃的思想。

秋天在最初的阶段是凉的,到了最后的时节,薄凉就成了深寒。寒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逸周书》载:“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爵入大水,化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后人总结为寒露“三候”,认为是寒露时节三种典型的物候特征。“爵”即雀,“黄华”即黄花。所以,三候是说此节气中,鸿雁南迁;雀鸟不见了,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古人看到蛤蜊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的);菊花普遍盛开。

寒露时节的这些物候特征再加上日渐寒凉的天气,很容易让敏感的人感慨万端,悲从中来。首先由这萧瑟寒冷的秋风想起自我的衰老与孤苦。白居易《池上》诗云:“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诗人在寒露时节独立池边,风凉露寒,花败荷残,眼前一片寥落景象,心中不免生出孤独寂寥之感。

这种孤苦寂寞的清冷氛围,最易思乡怀人,对故乡对亲友的依恋越发深沉。唐代钱起在《晚次宿预馆》诗中言:“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思乡之情在这雁去蛩鸣、寒露秋深时节,显得格外的浓郁。唐代诗人李郢《早发》诗:“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诗人在深夜早上出行于外,孤苦清冷中产生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就连听到的虫声也能让他联想到家乡。


正因为相思于此时节越发苦涩,所以离别于此时节就越发伤感。如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等好友的离别在寒露背景下就显得格外的悲凉:“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又如清人施闰章在“寒露满汀州”的秋夜与友人分手时也显得异样的沉重:“月明分手夜,风逐去帆秋。客里添新鬓,浔阳忆故丘。前途君自爱,寒露满汀洲。”

然而,宋玉在《九辩》中点出的悲秋之由,是“贫士失职而志不平”,悲秋实乃自悲耳。将秋天悲凉的画面与自身的失意不平相结合,也是历代有关寒露的诗歌中最深沉的主题之一。如命运悲惨的中唐诗人李贺在寒露时节借班婕妤之不幸遭遇来发自己的怨恨:“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秋凉经汉殿,班子泣衰红。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腰衱珮珠断,灰蝶生阴松。”韦应物在寒露时节罢官归田,虽然向来以恬淡高远著称,但心中多少有些不平:“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在这授衣的九月、风凄草衰的寒露时节,诗人归田时不免心怀“怆恨”。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人心与自然同气相感。凄凄寒露,万物凋零,感此而悲,实乃推物及人之自悲。黄叶飘零,天地苍茫,虽有悲凉之气,却也有丰收之喜与缤纷之美,大可不必一悲如此,我们可以边感慨边欣赏这深秋之美——或微暖的黄昏,或清明的晨晓,听一听记忆里嘹亮的雁鸣,闻一闻野菊独有的清芬,尝一尝如金似玉蟹黄蟹膏的鲜香,领略它们赋予秋天的苍茫。


“寒”字流韵,是“波上寒烟翠”的渺远,是“小楼吹彻玉笙寒”的苍凉;露水流光,是“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的空灵,是“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润泽。寒露,是秋天最晶莹的灵魂:明净澄澈,圆润清凉。

记得寒露时节的乡下,秋水寒而山色冷,雁南飞而菊花黄,千山万水,层林尽染。这种景致,有油画的热烈和烂漫,亦有素描的朴素与简约。平常生活在此时也充满了诗情画意:秋露莹莹,落地成霜。残荷倾倒,芦荻摇曳。白棉满缀,十月枣红。熟黄鲜美的大闸蟹佐以自酿黄酒,就着东篱黄花,可图一醉。

农谚云:“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棉花怕霜,此时正是采摘棉花的季节。大地上的棉花炸开了花,那一朵朵白云缀枝头的美丽,在后来变成人间最柔软的物件。冬天一到,躺在透着植物清香的棉被里,室外的萧索与寒冷,被隔在了一床棉被之外。我们有关棉花的记忆,都是祖辈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的场景,那一针一线都盛满了绵绵的爱和暖暖的情。

寒露,带着秋凉。秋深,写下思量。秋已深,人未央。看着秋风卷走落叶,秋雨洗濯枯枝,一颗落寞的心,晕染出微凉的情愫,似乎那些渐远的足音,一些悠远的片段,又伫立于时光的渡口清晰地重现。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