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人的第一道诞生礼——“洗三朝”

 取经的兵 2023-10-08 发布于湖北

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是一代文宗苏轼贬谪黄州之时,偷渡到鄂州游玩之时,看到北宋年间古鄂州地区流行新生儿诞生时流行做“三朝”习俗,随手即兴写的一首诗。

新生命的诞生,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件喜悦的事情,尤其是在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华民族,出生礼更是讲究颇多。

古人认为,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生下来三天的“洗三”;一是死去三天时的“接三”。所以无论贫富都大小有个举动。

在鄂州民间,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礼仪就是“洗三朝”,主要就是给新生儿洗个澡,目的是祈福,现在坊间网友更喜欢将其称之为“摇篮礼”。

“洗三朝”的习俗起源很早,有据可查在唐代就开始盛行“洗三”礼,传闻奠定洗儿这个习俗的还是唐玄宗李隆基。史料《新唐书》记载,唐肃宗吴皇后“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临澡之。”

《金鸾种记》中也记载:“天夏二年,大驾在岐,皇女三日,赐洗儿果子。”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有唐代“洗三”风俗:“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尤其是出了女皇武则天,贵妃杨玉环,很多人家都希望生女孩儿,以期全家人都飞黄腾达。所以洗儿不单指给儿子洗,只要生了孩子,不论男女都要进行洗三仪式。

到了宋代,洗儿已是全民盛事,内容与形式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比较繁华的古鄂州地区,隆重与繁杂程度均远胜于其它位置。且,洗儿的日期也不只定在出生后第三日,孩子满月时也可以。

盛行“洗三”习俗的主要原因是古代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这就导致了古代新生婴儿的夭折率非常的高。古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喜欢用神灵来解释,于是希望通过谢神的方式来求得孩子健康和内心的安宁。孩子的金贵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与伦比,他是一个家族的香火和希望,因此古人对于“洗三”的习俗非常的重视。

鄂州民间习俗,新生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女婿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丈母 “报喜”。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带上若干只有红色纹路的熟鸡蛋,如果生的是女孩,则带上染得通红的鸡蛋,丈母一见便知生的是男是女。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称为 “三朝”,要举行 “洗三”仪式,祝贺孩子从此脱离母亲的孕育期,正式进入婴儿期。这一天,家里要打扫的干干净净,家里至亲宾朋都要到场,一般都是孩子父母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姑姑、舅舅、姨妈等人,尤其是做外公外婆的,要备上许多礼物来祝贺,这些礼物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细心的外婆早就打点好了,绝不会有疏漏,比如,婴儿摇窝、坐栏等,婴儿棉袄、夹袄、单衣、棉抱裙、夹抱裙、鞋、帽等各一对,人叹“外婆难做呀”!

然后,孩子的父亲去接专门给婴儿洗澡的人来“做三朝”,古称“汤饼之会”。毕竟,婴儿“洗三”是其来到世间的第一次洗澡,主持婴儿洗澡的人也有讲究,小胳膊小腿都嫩得很,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主持的,在鄂州民间习俗中一般都是请儿女双全,福寿德高的老奶奶来洗,现在基本都是以孩子的奶奶为主,福寿德高的老奶奶们在旁往孩子身上浇浇水有个意思就行。

不过,在擦洗之前,鄂州人还会将挂在墙上的陈年艾蒿先泡在热水中,也有些地方长辈把金银饰物(比如银元、金戒指等),表明孩子受到了家族长辈们的宠爱;或者十块一元的硬币放到盆里,代表孩子往后事事十全十美的意思;还有的会在水里加“葱”,寓意孩子聪明,加“钱”,祝福孩子将来大富大贵。且,洗澡的时候还要在列祖列宗神位前焚香点烛,并用彩条将洗澡盆围起来,俗称“围盆”。

当然,“洗三”最重要仪式就是在擦洗过程中说的吉利话,比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富贵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不吃药……”等。洗完之后要梳头,给婴儿打扮一下,口里念着:“三梳子,两梳子,长大戴个红顶子……”接着是用鸡蛋滚脸,说:“鸡蛋滚脸,一生无险。”还要称一下斤两,使孩子成为 “上秤(乘)之人”等等。

笔者在鄂州听到最曼妙“洗三”歌谣,是五姑姑给自家娃娃唱的:“一洗头发头发黑又长,二洗额头额头广又方;三洗大眼,大眼观四方;四洗颈脖,香颈长又长;五洗小口,小口能说会道;六洗胸口,宝宝心中永远称心如意;七洗五脏,五脏永健康;八洗小手,小手挣钱富如油;九洗小肚,小肚装就好文章;十洗脚掌,小脚顶天立地跑四方。”

洗毕,用多个煮熟去壳的鸡蛋在婴儿的全身滚来滚去,说是为婴儿润肤。滚完的鸡蛋送给街坊邻居的小朋友吃,谓之吃“滚胯蛋”。“滚胯蛋”很多人都争着吃。因为人们认为,吃“滚胯蛋”是财运和福气的象征。

“洗三”结束,必须给小孩好好美化一番,给婴儿穿上全新的衣帽和襁褓,戴上银镯银锁之类的东西以保孩子平平安安,特别是要给他穿上精心绣制的虎头鞋。传闻这虎头鞋的来头可不小,是观音菩萨身边的红孩儿穿的,鄂州民间传说“南海普救大士”观世音赐予人间,保护新生儿,当时她还写了四句话,道是 “伢儿是母身上肉,三黄煎汤解胎毒,虎头鞋子赤脚穿,蛇虫百脚不敢簇”。

这就是如今,为什么鄂州江心观音阁中观音像前的红孩儿是赤着一双脚的原因之所在,因为他的虎头鞋早已捐给鄂州百姓了。

换上新衣服的婴孩,还要由祖母或其他长辈抱着,其他人拿筛子、擂槌等伴随,去正厅神龛前拜祖宗,叫“拜三朝”。如生的是男孩,筛子里就放一本书、一个算盘、一支笔,用母亲衣服盖上,以示娘肚子里生来就会读书,将来一定金榜题名,当官发财;如生的是女孩,筛子里就放一把剪刀、一把尺、一面镜子,也用母亲衣服盖着,以示娘肚子生来就心灵手巧、漂亮大方。

在“拜三朝”的过程中,还要用擂槌敲打地面、门框和床,并伴之哈哈大笑和颂语:“禁打禁撞,经风经浪,关煞消除,易长成人。”

关于“洗三”习俗民间有多种传说,一种是说孩子为送子娘娘所送,送子娘娘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要来视察孩子的情况,看看婴儿家人可有不敬神明之处,于是人们通过“洗三”的习俗来感谢神明;另一种传说说的是用“洗三”方式来洗去婴儿前世的污秽,祛病祛灾,总之传说有很多种,洗三的礼仪在各地也不尽相同。

“洗三”不仅在民间流行,皇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仪式。北京雍和宫的法轮殿“五百罗汉山”前,放着一个精美的“鱼龙变化盆”。据说,清乾隆皇帝生下三天曾用它洗过澡,所以又称为“洗三盆”,目前是雍和宫的镇殿之宝。

至此,整个“洗三”仪式结束。随后,主家煮熟鸡蛋,上红,分赠众人,叫吃红蛋,又叫吃滚屁股蛋。也有讲究人家,“洗三朝”结束后,还要宰鸭杀鸡准备食物宴请至亲宾客,民间称“喝三朝酒”或“三朝喜宴”。有的,还有外婆留下照顾产妇,叫“伴月”。婿家亲邻或“请外婆茶”,或“请外婆饭”。 

 

“洗三”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于新生生命的欣喜和敬重,表达了人们对于家族兴旺发达的殷切希望。如今,婴孩都在医院生产,第二天就由护士给洗澡了,所以“洗三”的习俗基本都移风易俗到满月的那一天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