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茂林之家 2023-10-08 发布于湖南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沧州市下辖的黄骅县,因其历史渊源而备受瞩目。它以纪念革命烈士黄骅而得名。黄骅生于1911年,童年贫困,家境困顿。早年的苦难生活,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生存的压力和艰辛。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黄骅的童年,注定不同寻常。九岁那年,他被迫成为村庄私塾的炊事员,生计压力的降临使得他早早地开始承受成年人的磨难。然而,即便在压力下,黄骅的求知欲望依然旺盛。偶尔,他能够偷听村里的教书先生上课,从而积累了不少知识。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年少的黄骅虽然身世坎坷,但他却被命运引领着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在15岁那年,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首次目睹了红军与土豪的斗争,这个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黄骅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居然还有一支支持穷人,为穷人呼声的队伍存在。而他自己正是一位穷人,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这支队伍的一边。不久后,他加入了凤凰乡儿童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革命初期,黄骅表现出色,他擅长传递消息、守卫要隘等工作,赢得了组织的信任。1929年,他正式加入了党,次年又加入了由彭老总领导的红5军。然而,正当黄骅加入红军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战场的恶劣环境考验着他的毅力。但正是在这些困难和危险中,黄骅迅速成长,并多次因其出色的战绩而获得晋升机会。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黄骅担任红军干部团的营政委时,尽管只是一个营级干部,但他和他的部队却都由干部组成。他所在的团是由著名的陈赓担任团长的,这支部队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充满了风雨风浪。然而,红军主力成功抵达陕北后,黄骅获准进入红军大学深造。待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被派遣到晋西南,参与创建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日寇入侵的初期,局势十分危急,特别是太原失陷后,党中央迅速调整了战略,黄骅被委以重任,领导着一支擅长游击战的晋西南游击支队。他们的任务是袭击小股敌军,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进行运动歼敌。黄骅深谙战争之道,明白光靠硬拼是无法战胜日寇的,因此他总是选择在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发起进攻,以此来取得胜利。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黄骅不久后被调任为鲁西区军副司令员,后来还兼任了115师教导6旅副旅长等职务,成为人民军队中备受尊敬的高级干部。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黄骅的不同寻常之处不仅体现在他的军事天赋,还表现在他高尚的革命情操。1937年,黄骅在革命同志宋的撮合下,与顾兰青相识、相恋,并结成了革命伴侣。他们的婚礼上,黄骅并没有说甜言蜜语,而是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愿望:不忘艰难的过去,不忘老百姓,要时刻关心群众。他们决心朴素生活,不追求奢华,将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这种朴素的态度反映了黄骅的高尚品质,而顾兰青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骅的观点。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两人不久后迎来了一个儿子,但由于抗战局势严峻,他们的工作繁忙,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只得将他寄养在亲戚家。这种分离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然而,为了民族大义,他们不得不忍受这份痛苦。黄骅对自己的要求同样严格,尽管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但他拒绝享受特殊待遇,坚持与普通战士一同进餐,分享一角五分的标准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的人。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然而,与黄骅高尚的品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的冀鲁边区军司令员邢仁甫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他早年有着辉煌的革命经历,曾在西北军阀马鸿逵麾下任职,但自从秘密加入党后,他开始从事兵运工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邢仁甫渐渐沉迷于权力,开始试图垄断军权。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邢仁甫不仅在军事上存在问题,在生活中也沉迷女色。尽管已有妻子和三个女儿,但他却与部队宣传队女队员宋魁玲发展了不正当关系,这引起了极坏的影响。1942年,日寇对冀鲁边区军进行了扫荡,局势紧急,然而邢仁甫却没有坚守岗位,反而在一个小岛上修建房屋,将其视为避难所,同时还挪用公款购买奢侈品。这一系列行为让军队内部的反感情绪日益升温。

八路军军区副司令黄骅遇害后,妻儿很快“失踪”,2007年才被找到

1943年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让邢仁甫前往延安学习,以期改正他的错误。然而,邢仁甫不愿离开权力,他开始密谋排除黄骅,企图把自己的地位巩固下来。然而,他忘了,军队是党的一部分,他之所以能够担任司令员,完全是因为党的信任。如果他与党走向对立,几乎没有人会跟随他。

最终,邢仁甫的密谋计划背水一战。1943年6月30日,黄骅在新青县大赵村召开会议,讨论秋季的反扫荡工作。然而,在会议进行期间,邢仁甫的心腹冯冠奎突然闯入会场,疯狂地开火。由于突然袭击,警卫人员在数分钟后才赶到,但歹徒已经逃离现场。这起事件被称为“大赵村惨案”,导致黄骅、陆成道等8名同志牺牲,还有4名同志受伤。中央得知消息后非常震惊,迅速下令彻查,以找出幕后凶手。

起初,邢仁甫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以为在黄骅牺牲后,自己必然会得到重用。但当中央传来调查组的消息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闯下大祸。为了逃避惩罚,他找到亲信,密谋除掉黄骅,以确保自己在区军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最终,他只得背上背叛的骂名,投靠了国民党中原战区司令蒋鼎文,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然而,他并没有停止背叛的脚步,不久后又投降了日本侵略者,成为可耻的汉奸。为了讨好日寇,他撰写了《效忠天皇》、《剿共灭匪计划》等可耻文件,最终被任命为津南六县“剿共”挺进总司令。然而,他的叛变并没有让他过上好日子,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1949年,天津解放,罗镇(邢仁甫化名)被解放军抓获。他很快被指认为黄骅案的幕后凶手。1950年9月7日,在盐山县城东举行了对邢仁甫的万人公审。在一片唾骂声中,一枚子弹结束了这个大叛徒的性命。

黄骅的烈士之路在1943年戛然而止,然而,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党组织曾试图寻找并帮助他的遗属,但却一直未能找到他的妻子和女儿。直到1983年,黄骅县(当时还是县)为了纪念黄骅烈士而展开的历史搜集和整理工作中,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工作人员最终找到了黄骅烈士的妻子顾兰青和女儿的下落。

原来,顾兰青为了不引人注目,改名为“王毅”,并将女儿的名字改为“王鲁滨”,以避免引起注意。然而,她内心深处一直怀念着黄骅。后来,她嫁给了区军机要秘书刘良明,为了保守秘密,她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刘良明老人去世后,线索再次中断。

2007年,工作人员通过政府找到了刘良明唯一的儿子,终于有了新的线索。通过这一线索,他们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黄书振,从而最终确认了黄骅烈士的血脉。从黄骅烈士牺牲的1943年算起,已经过去了64年。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仰令人敬佩,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