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没有制度

 子玉史院 2023-10-08 发布于陕西
 / 子

清朝虽然继承了明朝内阁、六部等各种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相当成熟的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并且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说白了还是,清朝是部落政治,而部落政治的背后又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不自信。

先说内阁。内阁是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由于后代不能承受巨量的工作而培养出来的一批代理人,本质上,明朝的一切工作还是公开透明的,完全按照设定的程序来运转。

但自满族人入主中原之后,一切都变了,不管是内阁还是六部都从原来的透明阶段切换为潜水状态,爱新觉罗家族在既有制度上做了一系列变通,使一切都成为了秘密。

颠覆内阁职能的正是军机处。雍正在对西北用兵期间为了防止机密的泄露秘密筹建了军机处,在实操的过程中,清朝皇帝感觉这个设计对于自己驾驭天下局势非常有利,就一直保留了军机处的运转。为了防止军机处像内阁一样会出现威胁皇权的可能,清朝皇帝就一直没给军机处“扶正”,让其始终以临时的身份运转。

也就是说,军机处是一个临时机构,军机处的工作人员也是临时抽调的人员,所有的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个人负责

就像西汉的内朝,完全是汉武帝为了架空外朝而建立的一个小圈子。汉朝的尚书和清朝的军机大臣一样,本质上都只是皇帝的秘书,代替皇帝发射信号而已。区别只是,汉武帝的尚书是真正的秘书出身,而军机处的人都是清朝皇帝从外朝中筛选出来的“自己人”,目的都是贯彻自己的绝对意志。

一个独立于正常组织架构外的临时机构,链接的却是皇帝本人,这本身就是没有制度的体现

而且,皇帝和地方督抚等要员的沟通也变成了秘密方式。皇帝要想给某个要员发布命令,一般会要求军机处将命令直接寄给接收人,这在清朝称为寄信上谕。这样,皇帝人虽然在紫禁城,但往往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地方动静并能迅速贯彻自己的意志。

寄信上谕的特点是,相关消息被皇帝对正常的组织架构所屏蔽

相反,正常的明发上谕却永远发布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正常的人事任命和有关活动的举办等不涉及机密的事走的都是正规程序。

说白了还是,清朝皇帝不自信,虽然明面上设计了一系列制度,但具体的落实还是采用一些秘密的技术手段。

最典型的就属雍正,他通过秘折制度和撒在各地的情报人员连地方大员的家庭琐事都掌握的是一清二楚,大清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透明的。

▲雍正  图源/剧照

但这样做的弊端就是,雍正本人比废除宰相制度的朱元璋还累。

再说六部。自隋唐落地尚书六部的制度之后,六部就一直是凭借自身的岗位职责所运转,吏部管人事,兵部负责调兵。

但到了清朝手里,一切都变味了,皇帝的上谕根本不会经过六部,所以,六部也根本不能向各地直接下命令。

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六部尚书和侍郎都可以单独向皇帝上奏,由此,六部和皇帝之间的沟通也是秘密形式,再加上清朝的尚书和侍郎又是满汉各一半的比例,六部内部的离心力就更强,皇帝通过秘密的方式加强了对六部的直接控制。

像人事任命这样的大事,一般都是皇帝直接任命要员,吏部只负责一些基层官吏的任命,而且,再小的官在上任之前都要和皇帝见一面,让他们形成一种意识,自己的官是皇帝给的

至于军事,兵部更不能插手,清朝的军队都掌控在那些将军和提督的手里,应对战争时,也是皇帝直接任命某位将军去执行,兵部成了专管军事档案的部门。

六部完全成了陪衬,所有的决策都在向皇帝个人集中。

再说科举。清朝虽然一直在执行科举制度,但对于人才的筛选还是更倾向于满洲人。比如内阁,满洲学士是六位,而汉人学士只有四位。而且,清朝还有定例,汉人必须出身翰林才能够出任文武要职,而满人则没有此限制。

像六部中的尚书和侍郎,实际上掌握权力的还是满人,汉人更多只是凑数而已,是清朝皇帝为了安抚庞大的汉人群体而不得不作出的一种妥协。

对于地方上的总督、将军和提督,清朝更是不让汉人所染指,清朝两百年间只有岳钟麒这一个汉人带过满洲兵,属于概率事件。清朝的编制,只是对汉人开放了一个角落而已,而这有限的资源也仅仅只是出于稳定的需要。

▲岳钟麒  图源/剧照

至于像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汉人督抚大员,则完全是凭借太平军起义的东风才崛起的,属于吃了时代的红利。

说白了就是,清朝就是要以少量的满洲人来达到钳制大多数汉人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部族政治。清朝在各地修建的满城也是为了达到在地理上隔绝满汉的目的。

清朝两百年间,财政支出也一直是在向世代占据官、兵两个领域的满洲人所倾斜。

由于满洲人体量实在太小,他们又拉上了蒙古人作为盟友。清朝定例,只有满人和蒙古人才能封亲王,汉人被永远屏蔽在外。同时,清朝还以信奉喇嘛教的方式来拉拢蒙古和西藏,让他们始终站队自己。

像木兰秋狝的活动和满蒙之间的通婚,本质上也是清朝皇帝对于满洲和蒙古关系的巩固。

也就是说,清朝以政治待遇和宗教来拉拢和怀柔蒙藏,然后以满洲加蒙藏的组合来钳制有数量优势的汉人。

像理藩院的编制,清朝只允许满洲人和蒙古人来填充,汉人想也不要想。另外,汉人也别想通过婚姻渗透进清朝的权力中枢。

为了达到蒙古人与汉人彻底绝缘的目的,清朝还禁止蒙古人与汉人通商,同时将察哈尔和绥远划为禁地以达到从地理上隔绝蒙古人和汉人的目的。

这种拉拢蒙藏来对付汉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自信的体现。而且,清朝从入关之后就一直在给自己留退路,东三省和新疆都被清朝皇帝划为了禁区,以防在天下剧变时自己能够有退路。

所以,当时人都有一个共识,所谓的天下,其实只是关内十八省而已

▲闯关东都是清朝末年的事了

图源/剧照

而清朝皇帝之所以敢一步步破坏已有的制度设计并在地理上强行分割以达到隔绝满蒙汉的目的,就是因为他的身后有满洲本部族人的大力支持。清朝的现状是,科举出身的汉人永远都在流动更新,根本不具备在清朝坐大的可能,而满洲人却是对资源的一代代世袭。

凭借满洲本部,清朝皇帝做到了对处于流动状态的汉人的绝对控制。

到了最后,这也成为了束缚清朝迭代的重要原因。清朝要想适应历史的潮流就必须得作出改变,而改变的条件又是,满洲人必须得放手手中的资源,但这对世代垄断优势资源的满洲人又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所以,清朝就必须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怎么说呢,清朝本质上和元朝一样,属于部族政治。清朝虽然继承了经过历史沉淀的一系列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是绕过了许多正常的程序,将上层资源打造成了满洲人的专属。

清朝,本质上还是没有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