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教育困境

 鲤鱼大队 2023-10-08 发布于重庆

工作多年以来,去过几次农村学校,其实了解并不深入。多是到学校听几节课,然后简单寒暄几句就准备吃饭了,酒足饭饱也就到了黑夜降临,晕乎乎坐着车就回家。

对于乡村教育没有思考也没有什么体会,以为还是自己读小学时看到的模样。谁知最近一次作为帮扶老师走进学校,所见所闻让我不禁为乡村教育担心起来。上午十点不到从学校停车场出发,十点五十到了学校所在地,门卫老师嘱咐我们登记后让车开进学校,停在学校的车位上。一眼望去,道路两旁的车位停满了各种车辆,多数都是学校老师的车,一派繁荣景象,学校里也是雕塑标语一应俱全,宽阔的塑胶操场,高大的法国梧桐数,让这所学校显得格外有书香气息。

学校领导迎候我们之后,步行到会议室交流,才知道表象下的学校存在的困境。

一是学校的老师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52岁数,学校虽然超编,但是有几位老师重病不能坚持工作。二是学校的生源少,整个学校从高完中变成了单设初中,目前每个年级四个班,学生总人数410人,很多班级只有二十几个学生。三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多。四是生源前景不好。虽然学校距离城区车程四十公里左右,但是距离南岸区很近,原来南岸区来挖生源,选好学生去,现在连成绩不好的也要。因为学生人数少,政府的生均经费是按人头拨付,学校办学没有经费也就难以发展。五是疫情期间的网课落实不好,上课的人数只占20%,一方面是设备设施有问题,二是学生及家长不重视。家里只有老人照管小孩,加之单亲子女多,一个班级里父母在本地务农做生意的是少数。随着农村的发展,只是在家里务农根本无法实现生活得更好,于是出门到城市打工。家里的孩子没有父母的监管和帮助,年长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承担起农活之外的照顾小朋友的责任,人老心善,监管不力的现象是常态。

一所承载学生人数最多达1700人的学校逐渐萎缩,学校地盘没有变,学生人数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不足。学校领导无奈的说,学校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都是问题。漂亮的法国梧桐和高大的樟树落叶期间,学生打扫公共区域的卫生都要花很多时间,因为每个班负责的公区面积大,而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少。随着网络的普及,短视频的流行,爱上手机,不爱学习的学生增多。虽然学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不允许手机带入学校。但是学生在家里就管不了了,缺乏学习良好动机的学生很难合理使用手机。通常在学校憋了一天没有接触手机,回家就变本加厉的玩耍手机,而负责监管的长辈又缺乏治理的方法和技术,矛盾不能调和时就只能听之任之。学习,分数,升学这些词汇就放在后面去了。

学校领导介绍我认识了下图的两根树,同时栽种的两棵黄桷树,一棵如今苗条得以为是最近才种的,另一颗却根深叶茂,俨然撑起了一片天。一个在浅层的泥土里苟且偷生,一个在深层的土地拥抱大地。领导说,这就是最好的教材,努力的活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不努力的活成了低矮灌木。

可是,我思考的是,树木的生长都是按照树木生长的规律,学校里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让成为大树的学生多一些,该怎么办?如果都活成低矮灌木,能不能让他们起码粗壮一些,能抓紧更多的泥土,抵御更大的风雨,该怎么办?

我只是偶尔到这所或者其他农村学校的一点风,几乎没能留下痕迹,除了在我自己的心里,还有一些涟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