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教育故事|山界小学的奇迹,其实是乡村教育的无奈

 此木无为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绀珠教育

你有故事,我来写       

原创不易,就请在文末点个赞,点亮“在看”此文1247字,阅读大约需4分钟

一个仅有19名学生、5名老师的学校,在如今却是神奇般的存在。

而让他们出名的,竟然是其中三名年轻老师竟然获得了全省集体备课的二等奖。

主导此次参赛的是这所山界小学的校长朱思思,也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参加湖南省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竟然获得了省二等奖。

而这个奖之所以不易,那是因为全省参赛团队近3万个团队,只有34%的团队获奖。而作为这样一个袖珍小学,或是只能称之为“教学点”的学校,竟然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不禁让人五味杂陈。

当我把这则故事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在一所村小当校长的同学留言:“你是不是在激励我?”

因为他所在的学校也将面临着一些发展的困境,比如生源的减少,而如果能有界山小学老师这样的敬业精神和出色业绩,似乎乡村小规模学校有着另一种莫名的心酸。

之所以这样说,我们深知朱思思校长带领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去参加省级大赛的艰辛。比如他们没有办法搞同课异构,没有办法在学校里搞同学科的听评课,也就没有办法对于开展真正意义的集体备课。

19名学生,还开了4个年级,这也就表明着这所学校应该会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那么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就会很重,不会很轻松。比如可能同时要代几门学科,作业的批发的繁杂,可能也是我们所难以想像的。

但我们真的要为这三位老师点赞,在寂静的乡村教学点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开创性地开展学科教研活动,而且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一个奇迹,这也会让那些大规模学校,情何以堪,还有什么理由,摆客观,说不能取得成绩?

的确,她们为我们如何做好乡村教育做出了示范。学校虽小,但教育的神圣,从未缺少,她们的付出,有目共睹,事业心和责任心,也不必多言。以集体备课为例,大家能够克服务种困难,互相帮助,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让这所教学点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断然也不会差的。

但一个很尴尬的存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现在学生只有19人,只有4个年级,这也就表明着这个学校存在着年级断层,这也就意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所学校就会没有生源。

那么,这三位老师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取得如何优异的成绩,到底有什么意义?

因为似乎这些努力和成绩,并不能阻止生源的不断减少。虽然老师获得如此殊荣,但似乎对于这所教学点将来的存亡,并无多大关系,只是我们表示一种点赞而已。

2022年5月9日,一则报告文学《用33年青春换了一所山村小学巨变》,报道了山界小学当时全校只有7名老师、28名学生。而到了秋季,学生减少了9名,老师减少了2名。

那么问题就来了,按道理说,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应该不会差的,那为什么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这里就读呢?

从这篇文章来看,这几年,山界学校紧跟政策,主抓素质教育,落实“双减”政策。孩子们热衷于阅读、绘画、运动,或在实验室内搞小发明。现在的山界学校再也不是一个贫穷落 后的地方,而是“湖南省合格学校”。这些留守大山的孩子们,体验到了大山之外的快乐。

这也就表明着,这所学校将会由于生源的自然减少,而用不了两三年,终将消失。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走出大山的人越来越多,城镇化进程加快后,特别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后,乡村学校注定会消亡。

山村学校的五位老师坚守乡村教育,自觉自律主动,创新教学研究方式,取得了优异成绩,着实让人感动。

在我的老家,也有这样一所小学。

曾经这所学校学生达到了历史性的800余名,老师也有几十位。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所在乡村的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悄然变化。以种地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已经无力支撑生活的正常运转。继而打工经济盛行,青壮年出走,留守儿童成为主要生源。后来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完善,留守儿童必将随着城镇化,将最终离开乡村。

如今,这所乡村小学仅有百余名学生,通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聘而来的年轻教师,已经成为了乡村教育的主力。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由于乡村学校的不可避免消亡,那么这些年轻的乡村教师的成长,又应该引发怎样的关注?

相比于在一些规模学校,他们可能没有同学科的同行开展教学研究,也无法开展实施真正的集体备课,因为一般是一个人任教整个学校的这门学科。

他们可能也没有机会参加一些高层次的教研活动,团队力量,似乎在这里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特别是当冷清寂寞与喧嚣而比,年轻的心能够保持这样的定力,我们又有多少的底气?

不仅仅如此,交通,社交等都会我们充分体会到他们的不易。他们都是大学毕业,是新时代的教育之希望,我们让他们在困难的地方锻炼,对于人生的成长,本没有错。但放而不收,不关注他们的成长,不关注提升幸福指数,我们对他们的坚守又有怎样的信心?

为界山小学的老师们点赞,我们不愿相信他们的努力取得佳绩,是奇迹,而是教育的常态。我们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怀,搭建成长平台,给予更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基础教育,不问耕耘,静待花开,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将会一一呈现。




精彩导读

身边的100个教育故事,有你更精彩

《早安隆回》爆红,一首歌带火一座城  借力互联网发展文旅产业,谁是安陆的袁树雄

公费师范生毕业要回生源地下乡任教,乡村教育发展面临挑战,需要培育哪些“新动能”

是唱衰还是破局?走过老家学校,问寻乡村教育路在何方

家就在这里,扎根乡村的幸福感,年轻教师的爱情安放教育乡愁

年味下的乡村,找寻童年的记忆,是什么让我们逃离?

老式教具装备陈列室,是纪念也是传承。期待你的加入

两个半十年,你在写什么东西

新年献词|2022年,是50个故事治愈了此木无为的精神内耗吗?

在“内卷”的尽头,试试“微雕”,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你活不出别人心目中的样子,做自己就好

无胆


  你也可以在作者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凤凰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新浪看点”“UC云观”“恰年家”“北京时间”“企鹅公众平台”“网易云阅读”“虎嗅网”、“砍柴网”、“淘达人”等平台阅读作者更多自媒体文章。



                                                                  喜欢此文请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