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坎贝尔之 三 | 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

 遇见你泊尔 2023-10-08 发布于泰国
01
“当你通过时间的形式看到永恒的光辉,那你就真的结束了世间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只属于那些只从历史角度思考的人。”

无寿者相了。

只从历史角度思考的人,想起胡适。胡适告诉荣格《易经》只是一本迷信的小册子,不值得研究,让荣格大失所望,也觉得这位东方博士并不知道自己文化中的宝藏。

胡适考证禅宗历史,又考了几本伪经出来,他把研究结果寄给铃木大拙,这位享誉世界的禅宗大咖立马指出,胡适“完全不能领会禅是什么”, “还没有适当的资格来就禅论禅”、胡适知道禅的历史环境,但却不知道禅本身” 

从此以后,胡大咖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研究成就了,可能被大大挫败了一下。






02
“你意识到你和另一半是一体的。”

婚姻是最高的瑜伽,在这里瑜伽不是指拉伸,指union,联合,合一,中文旧译最美:相应。它是精神上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明白了精神和物质是不二的。

那些说明白的都是不明白,因为老僧不在明白里。明白就不明白,不怎么明白还有可能明白了。四川话说“二懂二懂”的,大约似乎懂了,又道不出个所以然来。英文叫rationalization,试图合理化,就已经错过了。

03

“有点存款,我算是退隐山林了。5年中一直一直读书,没钱没工作。”

荣格也有3年自我放逐期,无法工作。老婆家里有钱。



04

“运用你的原力,卢克。” 1977年的《星战》提出这个概念真是早啊。

04

仪式就是巫术,春节、感恩节、圣诞节、春晚,都是巫术。

巫术不一定就不好,实现天人合一,挺好的。但坎贝尔和克里希纳穆提、佛陀、禅宗是一伙的,依靠自身的原力,即便是佛陀告诉他的,也要自己去找出答案来。




05
“一个激发自己想象生命的个体,从内心而来的生命,而不是回应外来信息和指令的生命(机器人)”

再次推荐印片《白老虎》,印度贱人听取主人的指令行已经入了骨髓。想起奥修那句话“你管那叫活着,我管它叫半死不活。”




06
“一个个体必须找到能让他的心激动活跃,让他觉醒的东西”

埃克哈特托利就说过,如果你读一本书,不觉得好,那么这本书就不属于你,对你没用,或者时机未到,不管它是《圣经》、佛经还是《道德经》。




07
“心灵中心是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交汇处。”

还是更喜欢 “不在里面不在外面” 这样的表述,不落言诠。

坎贝尔自己也说,当我们说超越概念的时候,我们也落入了超越这个词的概念范畴中。




08
“英雄的诞生”与“英雄的养成”之间往往隔着厚厚的屏障——时间、智力、精力、心力——只有跨过层层挑战,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少年时便显现出卓越资质的人不少见,但能将这份资质一直发挥下去的人却极少。
不是说,30岁,我们就放弃自己了吗,把自己放到儿女身上去活出来。培养她们信佛,希望他们成才,不过是自己愿望的延伸。
后人将坎贝尔的成长之路总结为“自我成长的长期主义”,不以短视的目光、速成的心理去取得成就,而是将人的一生拉长,在其中不断成长、不断磨砺自我,沉下心、耐住气,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曙光。
大器一定晚成。

 “对于那些没有拒绝召唤的人而言,英雄旅程中首先会遇到的人物是一位保护者(经常是一位干瘪的小老太婆或老头),这个人送给英雄护身符。” ——约瑟夫 坎贝尔,《千面英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b411H7fW/?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约瑟夫坎贝尔:《英雄之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