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后遗症都离不开这4各方,半身不遂的人站起来了,收藏转发吧—中风篇(5)

 中庸为善为美 2023-10-08 发布于贵州
何为中风?又何为中风后遗症?
关于中风,人们普遍印象是头晕头晕、四肢麻木、手脚抽动、身体失衡、眼歪口斜、舌不能言、扑倒昏厥等,在木木老师《大秦艽汤——中风篇(3)》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可以点击查看学习。
对于中风后遗症,按现代医学的定义,是机体失能,包括以下的一项或者多项。
(1)肢体功能障碍,比如麻木不仁,软弱无力甚至不能动。
(2)全身性功能障碍,如全身偏瘫、半身不遂
(3)眼斜口歪,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视力、听力障碍等
(4)其他症状头疼、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步伐不稳、颈项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痴呆、抑郁不能耐受噪声等。
现代医学对中风和中风后遗症有清晰的定义和治疗预防医学指南,而中医对中风的理解角度跟西医有较大的区别,重点在于西医在微观层面上认为中风是脑血管爆裂出血或者血栓淤堵脑血管,中风后遗症则是脑溢血或淤堵后造成的一些可逆和不可逆(认为大多是不可逆)的损伤后的表现;
中医则把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真中风是风邪伤脏,类中风则不是风邪而是其他邪气如最常见的湿邪、痰邪伤脏腑经络,中风(类中风)后遗症则是邪气依然停留或/和因正气伤的太过身体太虚导致系列症状。故在临床表现上,中医的针灸、中药配合的中风后遗症治疗的效果经常可以突破西医说的“不可逆”。中医对于中风和中风后遗症的并不会严格区分开对于有症状出现的情况,通过辨证,不管是在所谓中风前还是后,应用方剂大同小异。
在面对中风这一高风险的疾病,对中西医的区别,木木老师的建议的态度是,中医不要否认西医判断的生理病变客观事实,以现代科技为检查基础的西医结果,对病位的了解有助于中医人对病情的判断;但也千万不要机械的跟随西医的思维去做治疗方案,最后变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很多时候还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不是完全不可以,但应该在深刻从中医理论去理解病因、病位、病机,应用八纲辨证和六经辨证的方法予以扶正祛邪方法,在这个原则下,西医的检查和西药的应用都可以(最怕的是一堆不懂中医的西医用中药和半桶水的中医用西药),中药可以给西医所用,西药当然也可以给中医所用

图片

举个例子,痰湿型类中风、风痰类真中风,在现代医学检查中,并没有发现脑血栓梗塞严重,甚至未到开颅手术的标准(这个时候西医的方案只能是对不适症状用西药治标然后观察),但其血脂这项必然偏高,所以会用阿伐他汀类降血脂药。中医人在此检查结果上,很容易就判断出来其中风症状不是淤血型、肝风上扬为主,应用温胆汤、六君汤、涤痰汤、三生饮等驱散湿浊痰浊,根据淤血情况适量同时祛瘀(有痰湿日久必同时造成血瘀),针灸以阳明经为主,如丰隆穴、水道、水分、天枢、大横等刺激痰湿从大小便走,倘若庸医中医伪中医认为中风就是肾水不足肝火上亢就用二甲复脉汤等大补阴津的中药,导致痰湿更为淤堵,无异于杀人!
那么,对于中风后遗症,具体应该用什么中药方剂呢?木木老师分享中医上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4个方剂,通过其病因病机的用药分析,更好的理解中风后遗症情况的中医治疗,以便真遇上事的时候能灵活结合应用
4个方剂是:小续命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小活络丹(后面文章专门讲述活络丹)。跟前几篇文章分享的大秦艽汤、牵正散结合一起,能融会贯通,对中风后遗症的调理十之八九会有明显效果。(如再把后面文章的风痰系列涤痰汤、三生饮等和温病中风系列的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复脉汤、安宫等结合一起当然就更好了)。特别注明:这几个方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调理,但并非只用于中风和后遗症,其他病机类似的情况也一样可以用

图片

一、小续命汤——阳虚、气血虚遭受风寒(内含系列复杂传变,出现阴虚有热、有湿有痰的情况),属真中风。
1.应用场景和症状
小续命汤,顾名思义,这是用于续命的,意思是针对的这个病,弄不好可以死人的,这里的小是对应大,大续命汤是另外一个方,跟小续命汤都出自药王孙思邈《急备千金要方》),大续命汤用于不省人事的垂危(这种人基本都在ICU的,木木老师就不讲大续命汤了)。小续命汤的应用场景大很多,其组方思想背后针对的病机辨证很有代表性。
小续命汤用于其人本阳虚气血虚,为风寒所侵袭,邪气中六经,身体机能出现排邪反应结合一起后,遇出现半身不遂、腰酸背痛、眼斜口歪、言语不利、有筋急拘挛或者反过来身体无力松软,怕冷为主(有时又会怕热)。
其病人本来就有阳虚,平时比较怕冷,并且病发在冬天及前后天气寒冷的时节为主。
前面文章的大秦艽汤是已经风邪中络,羌活愈风汤是气血虚风邪已经到肌表,即将深入中经络。这里的小续命汤是风寒两邪已经中经脉,风邪为主的就会有热证的出现(如出汗、舌红、脉数、口渴;),看起来像表虚症、寒邪为主的则以无汗、拘挛为主,看起来是明显的表实证。
2.组方:
麻黄、桂枝、杏仁、白芍、炙甘草、人参、防己、黄芩、川芎各9克, 防风12克, 制附子12克(生附子6克)、生姜红枣若干(用量仅供参考)。
3.病机方义
从小续命汤的组方来看,可以清晰的看到其针对的病机:气虚两虚加阳虚明显的人,中了风寒进入六经(手足六经加起来十二经)。
麻黄、杏仁、桂枝、炙甘草,为麻黄汤,解表寒邪;
桂枝、白芍、炙甘草,为桂枝汤,解表风邪;
人参、炙甘草,大补气,针对其气虚的底;
川芎、白芍,养血,针对其血虚的底;
风邪明显,故加防风;
阳虚,故用附子温心肾;
阳虚者不能汽化真水,故考虑会有水邪,故用防己;
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黄芩呢?因为身体对邪气会有反应,必定会产生内热排邪(尤其是风邪必引起内热),但其力量又不足,这个热容易转化成为热邪造成别的热证不适症状(如九味羌活汤里面用黄芩)。
这么解释下来后,是不是很容易理解了小续命汤针对的病机了。
4.小续命汤要应用得效果好,还要看加减:
春天加麻黄、夏天加黄芩、秋天加当归、冬天加制附子。
怕风明显,加多一倍防风。为什么不用祛风更好的羌活独活?因为羌活性太燥烈,病人血虚 会有阴虚表现,所以用温和的防风,并且羌活作用在足太阳膀胱经,而防风走全身十二经。
怕冷明显,加大一倍附子
湿气重,加防己、白术
皮肤麻木不仁,加黄芪
兼有血瘀,加姜黄红花
拘挛明显,加羚羊角、续断
热证明显,附子减量,加生石膏。
口渴,加天花粉、麦冬。
出汗多,去麻黄,加白术黄芪
精神恍惚睡眠不好,加茯神、远志
脚无力明显,加怀牛膝;手无力明显,加老桑枝伸筋草
全身痛,加羌活、秦艽、当归;腰痛为主,加桃仁杜仲;头痛加蔓荆子白芷;
加减是精髓,在明白病因病机病位和熟悉中药归经后,可以顺手拈来,木木老师上面是抛砖引玉。

图片

二、黄芪桂枝五物汤——因虚招风,有湿在肌肉(脾胃经),属于真中风跟类中风结合。
1.使用场景和症状
黄芪五物汤是医圣张仲景治疗中风后遗症和类中风、黄汗等一些列症状的主要方剂。实际上是桂枝汤加黄芪,看似很简单的方,却有大作为。在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经常用到,频次比上面的小续命汤还要高很多。
用于因为脾虚为主的气血虚招风,风邪客于十二经和络(大秦艽汤是中于十二经的络,一字之差)。症状主要为半身不遂,四肢肌肉无力。
通常也用于类中风的湿中后遗症,即湿气停留在肌肉中,导致半身不遂四肢无力。
伟大的劳动人们(经常劳作出汗的人,如搬运工、泥水工),出现黄汗的,病机类同,也用黄芪五物汤。
2.组方
黄芪12克、白芍9克、桂枝6克、生姜3大块(比正常桂枝汤的用姜量大三杯)、红枣若干。
3.方义病机
区别于小续命汤的怕冷、身痛、眼斜口歪、言语不利、有筋急拘挛,黄芪五物汤证主证为半身不遂,其他眼斜口歪言语不利的情况不明显(如明显的,则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大秦艽汤、牵正散、小续命汤加减)
这个病怎么来的呢?脾虚日久,继而气血双虚,全身经气不足,恰逢风邪过猛入里,进入经和络,即直接越过络进入经,同时还残留部分在络脉。
桂枝汤用于营卫不和(翻译过来人话,就是足太阳经气少了,手太阳经气多了,两者不平衡),用桂枝汤补充足太阳的经气。同时,桂枝汤温脾解肌,冲开肌肉堵塞的地方。
黄芪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表证,即固表祛风,黄芪能很好的补脾肺之气,肺主皮毛脾主肌肉四肢。
这里为什么重用生姜?因为脾主湿,病人本脾虚,必有水湿,故用生姜的辛辣散开邪水。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有疑惑,既然有湿邪,为什么不用白术、茯苓、防己、薏米等健脾利水渗湿的中药?没说不能加啊!医圣张仲景年代药物匮乏、处于东汉末年三国战乱时期人们贫困交加,所以张大爷惜药如金,能省则省而已,你有钱再加高丽参也行的。
4.实际在临床上,黄芪五物汤是基础方,会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做加减,同样,加减才是精髓:
左半身属血,半身不遂在左边的,加当归、鸡血藤;
右半身属气,半身不遂在右边的,加黄芪、人参;
手软加桂枝、桑枝;脚软加怀牛膝
骨软不能久站立的,加虎骨(买不到的)、改加怀牛膝、杜仲、千斤拔、牛大力、补骨脂等
筋软关节不力的,加木瓜(中药木瓜,不是水果木瓜)、伸筋草
特别注意:如果是有痰火的半身不遂,为风痰,此黄芪五物汤不宜使用,否则加剧痰火,越发严重。痰火症状后面文章会详解,简单的阐述表现为:呼吸有痰湿、头晕明显、时不时咯出痰。

图片

三、补阳还五汤——气虚无法化解血瘀,非真中风,类似类中风的虚中。详见后文
1.使用场景和症状
补阳还五汤的使用者是气虚同时有血瘀的人,对应西医说的脑血栓者有类似中风症状: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有时伴有刺痛、蹲下站立起来会眩晕、走路不稳,脸上手脚皮肤的斑点比较明显,舌下淤血点明显。老年人居多,又以女性居多。
补阳还五汤用于中风后遗症,严格来说,不是中医定义的真中风,属于类中风,类似虚中,即身体太虚,而体内淤血阻碍经络,于是就出现类似中风后遗症的情况。
另外,由于真中风后遗症的人,经络不畅通,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淤血的情况,于是补阳还五汤就成了中风后遗症常用调理方剂
2.组方
黄芪12克、当归尾6克、 赤芍6克、 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6
3.方义病机
接触中医的人看到这个方,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桃红四物汤(或者说血府逐瘀汤),没错!发明留存这个补阳还五汤的人就是血府逐瘀汤系列的作者王清任(《医林改错》)。
所以说,补阳还五汤是对付淤血的,跟风邪没有直接关系——故并非真中风用药。
病机为其人气虚明显,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血凝则淤,淤血多则其人多斑,淤血游走并附着于经络脉和血脉(血管)中,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便阻碍经气运行,于是就会出现头晕、全身无力的情况,淤血点有压力便会刺痛(痛有定处)。
方中桃红四物汤减去熟地,改白芍为赤芍,为什么去熟地?气虚甚者必先脾虚,熟地滋腻碍脾,白芍无直接活血化瘀。
血瘀日久顽固不化,故用凶猛的虫药地龙(如到了血虚非常明显的阶段,则不用地龙)去钻开淤血。
黄芪是补气圣药,推动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去散开淤血。
4.同样,补阳还五汤也是个基础方,实际应用中,可/需随正加减:
同时有痰明显的,加半夏陈皮茯苓南星等,头晕眩明显的加禹白附天麻白术
湿气明显的,加茯苓白术
阳虚明显加附子,水湿加防己
气虚明显的,加人参

四、小活络丹——血瘀痰阻并发,属风痰型真中风
小活络丹是对应大活络丹来说的,通常也直接叫活络丹,目前有中成药,不用自己制作那么麻烦,用于痰湿、淤血并重的中风前兆和后遗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