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尚昆: 从上海到莫斯科1

 兰州家长 2023-10-08 发布于甘肃

初经风雨1

1926年5月下旬,我和邹进贤等到达上海。

上海,高楼摩天,黄浦江上米字旗、星条旗和太阳旗在军舰上迎风乱舞,帝国主义者称它是“冒险家的乐园”,内陆人管它叫“十里洋场”。我们身着夏布长衫,满口浓重的川调,在这里显得很“土”。

和上海大学的党组织接上关系后,我们就住进闸北青云路师寿坊的学生宿舍,和四川籍同学左书雅、刘希吾住在一起,左和刘是党员,后来都被选派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上海大学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一所“培养建国人材”的学校,校长是国民党元老、老同盟会员于右任,实际管理学校的多是著名的共产党人。教务长兼社会系主任是溜秋白,总务长(又称校务长)是从事工人运动的邓中夏。中国文学系主任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教员中有许多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学术界名流。它和广州的黄埔军官学校一起被称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上大的师生和租界的武装巡捕英勇搏斗,更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我到上海时,上大的人学考试期已经过了,只能作为试读生,但党的关系却就编人上大特别支部的小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党小组长是康生(赵容)。这时,正逢五卅运动一周年纪念,上大的学生酝酿着罢课和组织纪念活动。校内气氛紧张,没法上课。我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却接受了两堂“政治课”。

第一堂是租界巡捕的警棍。

5月30日那天,上海各界以罢工和召开群众大会纪念革命的节日,我到南市华界去参加群众游行。这一天,租界当局戒备森严,特别是老西门一带,拦着一道铁丝网,把租界和华界隔开,其间堆着沙包。参加游行的人分散穿过租界,准备到华界的豫园去参加集体行动。谁知靠近老西门时,工部局的巡捕和军阀政府的警察,抡起警棍,劈头盖脑地打来。我措手不及,脑门上挨了一棍,鼓起了一个大包。人群被打散了。第二天,报上刊登,上海有7万工人罢工,并联合各界群众及学生举行五卅纪念大会。

第二堂课是军阀孙传芳的木笼。

在师寿坊的宿舍里,我得知有许多从四川来的进步青年:重庆女二师的廖苏华(竺君)、李伯钊,廖的哥哥廖划平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生,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在全国学联的有中法中学的郑鼎勋,他是交大的学生,全国学联主席;余泽洪,后来长征时四渡赤水,在川黔边的古蔺牺牲了;还有后来改名阳翰整的欧阳继修。

10月5日,我随邹进贤到国民通讯社看望他的老乡。国民通讯社在闸北上海火车站附近,是广州政府办的。这时,北伐大军快打到武汉了,控制东南5省的军阀孙传芳加紧镇压革命党人。我们刚走进国民通讯社的门,突然来了一群警察查封通讯社,在场的人全被押上囚车,解到龙华附近的凇沪警察厅。一路上,邹进贤教我准备好口供。后来才知道,这一天全国学联同时被查封。第二天,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也被查封了。

到警察厅后,搜过身,问了姓名,就被关进旧式拘留所的木笼里。它三面是墙,一面是木栅栏,里面不见天日,泥土地上坐着一伙蓬头垢面的人,汗味、屎尿臭熏得令人作呕。对面的木笼里关的是女犯,阴暗中,我辨认出六妹的同学李伯钊,她才十五六岁,是重庆女二师学生运动的骨干,时常到我家来找六妹。因为有看守在,我们没有打招呼,只是隔着木栅交换了一个眼色。一两天后,过堂了。狱警问我究竟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原来,他们从国民通讯社的花名册上找不到我们的名字。

我们回答:我们刚从重庆来到上海,到通讯社来找老乡,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人,你们搞啥子名堂嘛?这才花了30块大洋,让我们交保释放。出来后,我把李伯倒被捕的消息告诉在上海大学的廖苏华。她说:李伯倒是在浦东的工人区担任平民夜校的教员,共青团组织正在通过济难会营救她哩!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