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苏州娄江与漕运

 吴越尽说 2023-10-08 发布于江苏

在南宋《平江图》中苏州环城河将城市分为内外,环城河内被视为城内,河外面即城外,城内的街坊、河道都清晰可见。同时作为大运河通航河道的环城河在《平江图》中有多处城门处与外部河道相通,西部山塘河与上塘河在阊门处与环城河相汇,胥江在胥门汇入环城河,东部的斜塘与葑门对接,至和塘在娄门处与环城河连接。这些外部的河道共同组成水网体系,排泄水源,沟通连接外部。

《说文解字》中“塘”有“堤”意,很多人工河道都以塘称之,至和塘在现在已听不到这个称呼,明代《苏州府城内水道图》中已以娄江呼之,直至现代。娄江总体呈东西走向,从娄门向东,经昆山、太仓等地,最后至入海口。娄江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河道,是古太湖三大排水通泄河道之一,同时,我们以大运河的角度来看,它可视作运河的延伸,补充了大运河的功能。


(苏州府城内水道图东北部分)

大运河在娄门处向东流,传统南北向的运河运输不再经过娄江,娄门旁的平江路是漕运繁忙时期的苏州两大仓储中心之一,官府设置大量仓储设备在这里,是繁忙的货物集散地。娄门处车水马龙,货物装卸繁忙,平江路仓储中的粮食货物分两条线路进行漕运。一条依托现京杭运河河道进行,从平江路处的环城河沿河至阊门,经过山塘河或上塘河沿河北上,将江南地区的物资输往北方。另有一条即为海运,元代漕运的特点便是开辟海上运输新路线,大量漕粮走海运,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元朝政府曾在在浏河镇设立行泉府司,管理海运,后又立海道都漕运万户府,开展漕粮海运工作。明后期由于政治原因、海上不稳定等因素,海运逐渐转移到内陆运河来,海运时开辟的港口、线路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在使用中。

(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图片 来源网络)

这条海运线路在港口内部苏州地区的货运通道主要依靠娄江,娄江古就有之,昆山塘、至和塘这些后期修筑的河塘在很多地方沿用了旧时的河道,或是走向、支流大体相似,沿袭了旧河道的功用,也被视为古娄江的延续。范成大《吴郡志》载:“至和塘,旧名昆山塘。从古为湖瀼,多风涛。本朝至道、皇祐中,尝议兴修,不果。至和二年,始修治成塘,遂以年号名塘”。至和塘与太湖流域众多河流一样,起于江南低湿地区的湖泊水洼之中,宋代始修。《苏州府志》曾记载至和塘的流向:“郡娄门至昆山七十二里,塘曰至和。南吐新洋江,北纳阳城湖,又有沙湖,鳗鲡湖介乎东西之间。惟塘之水,二十五里隶昆山,四十七里隶长洲。支派连亘淀山湖、吴淞江,接顾泾、黄泗浦,以达于海。”至和塘水从苏州环城河出来流经昆山,达太仓入长江,入海。至和塘的漕运,沿线还承担了昆山、嘉定、太仓三处的漕粮运输。在清代,该河道部分地区已淤塞,河道变窄,两岸排水能力不足,已不能承担正常的漕运。《清史稿》记载:“刘河,古娄江也,今河形大非昔比,舟楫来往必舣舟待潮,昆山外濠为娄江正道,浅狭特甚,苏州娄门外江面仅宽四五丈,偶遇秋霖,众水汇,集江身浅窄,先为潦水所占俟,其稍退然后湖水得出为之,传送而上游已漫淹矣。”漕运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娄门城楼远眺娄江方向)

现存娄门为现代重建,城楼上有“江海扬华”四字,可以想见在以前娄门对着娄江,水城门外碧波荡漾,水波翻腾的景象。站在娄门城楼向东眺望,不远处的娄江向东蜿蜒,与苏州城内其他河道并无二致,不见往日繁华,只从一些记载及回忆中可窥见这条从苏州平江通向大海的河道的辉煌。苏州大运河遗产河道很清晰,娄江代表的苏州海运河道补充了漕运的部分功能,故也可被视作大运河的某种延伸。


参考文献 姜建国 | 元明清时期苏州运河河道地理研究 


来源:《苏州市文物保护所》公众号

2023-09-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