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漏尿、脱发,毛细血管破裂,生育的痛苦都藏在妈妈的肚皮上

 正经婶儿 2023-10-08 发布于河南

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其实不是。

越来越发现,生孩子终究是一件孤独的事。

真正面对一切的,只是女人。

央视上了一部医疗情感剧《问心》,除了赵又廷、毛晓彤、金世佳,还有陈冲、严晓频、赵君等老戏骨助阵。

如果想看人生百态,这一部剧很值得看。

其中有一场戏,妻子病重住院时刻,丈夫却收到了父母的催生。

危急时刻,丈夫必须做点什么平衡两方亲人。

然而他的选择是不去关心妻子的病情,而是顺着父母的话问医生:

她还能不能生孩子,今年还能不能怀孕。

医生说要先治疗,丈夫又问:能康复到和正常人怀孕一样吗。

而在病房里,他对妻子说:你知道我是我们家独子,我爸妈辛苦一辈子了,我就是希望他们老了能抱上大孙子,过上好日子。

“我得对父母负责。”

短短几句台词已经让人怀疑,这是哪个年代来的人?

只能说各种矛盾冲突往一块赶有明显做戏的成分,但是无巧不成书。

曾经安徽阜阳临泉县的一家医院,一个刚刚剖腹产的宝妈在医院产后住院。

因为喂奶不方便,宝妈不打算母乳喂养。

但是她没有及时跟医院沟通,所以医生护士都不知道,在做护理的时候,按流程一起给她做了催乳。

宝妈的丈夫当时也没在,事后她也没跟她丈夫说。

到了半夜宝妈开始涨奶,特别疼,还引起了发烧。

此时得知原因的丈夫就去找医生理论,但是没有找到最开始那个医生。

结果没想到,这位丈夫转身就把怒气全出到了宝妈身上,整整骂了她3个小时。

人心和算计,从进入产房那一刻就一览无遗,生产方式的选择也成了一个坎。

各有应用和利弊不鼓吹哪个,只能说剖腹产并不比顺产好受。

剖腹虽然打了麻药,但开刀还是有感觉的。

而出于一些其他考虑,大多数人都会选顺产,可同样是很鬼扯的“顺利”。

事实上,肚皮上没有顺和剖的区别,都是历经生死。

9年前,有一部真人秀叫《来吧孩子》就展现了生产前后的全过程。

真实到镜头直播出了医生怎么把婴儿从母亲大肚子里掏出来。

可能涉及到了伦理所以这个镜头之后,这档节目就被举报停播了。

但是浑身带血的婴儿依然是很多人不可磨灭的印象。

还有《生门》里,33岁的夏锦菊第三次生产时,被诊断出“凶险性前置胎盘”。

这种情况对二胎、三胎的宝妈并不少见,就是胎盘长在了上一次的切口上。

导致怀孕时会经常性的出血,分娩时更是凶险。

夏锦菊在婴儿被娩出的同时,子宫创面就开始大量出血,瞬间达到了2000毫升。

整个手术下来,夏锦菊心跳停了2次,共失血13000毫升。

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4遍,加上一个子宫。

而这只是为了生下一个孩子。

还有一部另辟蹊径的日剧,讲的是一个男人怀孕的故事,名字叫《桧山健太郎的怀孕》。

设定是性别互换,太郎怀孕了,长出了妊娠纹,同时也因生育被公司嫌弃。

他想堕胎,却发现不知道孩子是谁的,去问关系最亲密的“男友”亚季,亚季回他:想碰瓷吗?

不过随后亚季又改变了主意,很有“人性”的表示,孩子是无辜的应该留下来,反正又不是自己生,自己也不会养。

一切和现实里的反应一样,男性不能也不愿体会女性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连决定生命去留都是理性利益的权衡。

当然影片最后还是大团圆结局,以另类的方式回归了“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

但现实里,即便性别上对调之后,男性对生育也不会有真正的理解和体谅。

或者说都知道无需要受生育之苦的男性不会真正有共情力,装出来的感同身受都是造作。

可能女性和女性之间也不会有,毕竟生孩子终究是一件孤独的事。

我看过一个妇幼医院的推文,(大同妇幼9月26日发的)关于宫颈环扎手术的临床实例。

就是相当于麻袋的口子松了,里面装的东西要掉出来,医生就用绳子缝上,使胎儿能继续发育。

这是手术过程的两张照片,医生正在把羊膜囊送回子宫内。

薄如蝉翼难以预测,这种感觉就是看到了一个容器,里面装着痛苦、风险、经济、情感,也几乎装着许多产妇相似的一生。

这是医院的产床。

这是待产室的墙:

因为用力,全脸的毛细血管破裂通红通红,近视的话,视网膜还容易脱落。

生产完后,全身血管暴露。

麻药药效过后,大冷天疼的直冒汗。

术后压肚子绝对是最难熬的。

按压肚子的那一刻,头发丝都在往肉里钻,每天几回,听到护士推门心脏都不敢跳动。

术后下床活动,每走一步都在撕扯身上的肉。

很多时候这些生产的痛苦都会被人脑自动忘记,毕竟在大多数人的产房里,哪里有掌声和微博。

但从产室到病床,病历本一直在。

情况好的手术,三四行就能写完,情况不好的要整面整面的写。

然而,生育过程中的疼痛并不是全部,它带来的强烈屈辱感才戳心。

生产过程中,产妇通常是没有隐私可言的。

不穿裤子腿大张,医生伸进去摸开了几指,助产士时不时过来捅拔身体。

运气好的还能碰上实习生围观学习,虽然都知道医患关系中没有男女之分,可是男男女女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体面、尊严难保不碎一地。

那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个人,不再是美丽少女,只是个哭嚎着求饶的生物,一个生孩子的工具。

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

生育后要上厕所,要穿成人纸尿裤,每一项都是煎熬,在豆瓣的一个帖子里,有位妈妈这样说:

“这些人来动你的乳房的时候不拉帘子,不会让家属回避,甚至不关门。你痛到浑身发抖,没力气反抗去吼,大家会默认你是因为痛才哭,不会懂你是因为没有尊严而哭。”

这还没有结束,育儿才是更严苛的考验。

产后抑郁情绪已无需多说,数据显示,在中国,被抑郁困扰的产妇多达80%。

博主“花开富贵老娘发飙”曾开了个帖子,让生育过的女性聊聊关于生育经历。

一大半是漏尿、阴道壁膨出,另一半人是掉发、长斑、腰酸背痛。

其实是可以调整的,但要带娃首先放弃的也是这些。

毕竟“能为孩子牺牲多少”,才是母爱的唯一评价标准。

就像在《三十而已》里,顾佳曾说:“生下孩子之后,之前那个顾佳就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

什么都没有孩子重要。

可不是只有死亡才是牺牲,妊娠纹、产伤、包括成为母亲时,改掉了睡懒觉喝可乐的习惯,都是牺牲。

但这些总是被忽略,或不被理解。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在“反婚反育”、“贩卖焦虑”。

这是说错了,也太高看人了。

写生育并发症不会吓到人,只赞扬天经地义的伟大也不会见得有人感动,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就像《来吧孩子》虽然停播了,但很多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看完,反而更想要尝试顺产。

因为原来剖腹产是害怕痛,了解之后发现剖腹产也不容易,顺产的话别人能克服,自己应该也可以。

同样的那些坚持顺产的家里人也明白了人和人不同,肚里的时间和肚外的时间不同,因而接受了剖腹产的建议。

还有上个月浙江省试点了一个政策。

女方年龄25周岁以下的初婚夫妇(至少有一方常山户籍),可以领到1000元的奖励。


意思是提倡适龄结婚,提高生育率。

不知道有没有浙江常山的朋友领过这笔钱,有多少人希望这个规定被推广。

肯定有人骂,也肯定会有人赞同,但钱多钱少并不是重点。

只有我们对生育越来越了解,才不会一提到就是恐婚恐育或者盲目伟大。

看清楚生产究竟是怎么样的,进而再去选择,遇到问题时,才能更好解决问题。

“生不可不惜,又不可苟惜;活不可无味,也不可变味。”

我想如果能告诉她痛到哪了,是病理现象而非人为歧视,能有尊严的当上母亲,又何必担心生与不生的事呢?

肚子是她的,她有知情的权利,可以选择承担伤害,也能因无力承担而放弃。

何况,虽然生产是女性自己的权利,个体和个体各自的生理功能,但抚育是夫妻的共同责任,一个家庭的转型,对产妇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体谅与呵护。

这也是为什么,男性都该去了解并理解女性生育痛苦的原因,用温柔的方式促进两性之间的理解。

就像《生门》中所说:我们不知道将会怎么离开这个世界,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人间。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