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性型Akt与「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的复发相关

 JMT日本 2023-10-08 发布于江苏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于2023年9月13日宣布,发现活性型Akt的表达强烈参与了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的复发。该研究由同大研究生院医齿学综合研究科皮肤科学领域的并木刚准教授、野岛浩平研究生、冲山奈绪子教授、形成·重建外科学领域的森弘树教授、颌面外科学领域的佐佐木好幸准教授、山形大学、大阪大学、埼玉县立癌症中心、由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等研究小组组成。研究成果刊登在《Pigment Cell&Melanoma Research》上。

恶性黑素瘤在癌症中作为药物疗法效果极低的难治性癌症广为人知。在国内发病的恶性黑素瘤的约半数以上是在被称为“手和脚掌的痣的癌”的手掌、足底产生的末端黑素型恶性黑素瘤,在恶性黑素瘤的各病型中预后也差,近年来开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效果也低。在恶性黑素瘤中,每个病型基因异常的频率不同,作为治疗靶点的基因异常和信号传递路径也不同在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中,确定可作为治疗靶点的基因异常,推进新治疗方法的开发,对于改善日本恶性黑素瘤患者的生命预后是极其重要的。

由国际癌症基因组同工酶主导进行的癌症物种横断性全基因组分析项目于2020年全部公开。恶性黑素瘤也有多例被分析,其中也包含末端黑子型,包括CCND1基因扩增在内的特征性癌症基因组异常也变得明显。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与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的复发直接相关的基因,使用多设施、多例进行了具有妥当性的统计学分析。研究小组为了确定可以作为治疗目标有效的基因异常而进行了研究。

在含有末端黑子型的恶性黑素瘤原发灶中分析Akt磷酸化和NUAK2的表达

迄今为止,研究组进行的Array-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数据和细胞实验和小鼠实验的数据表明,PTEN缺失和NUAK2扩增在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中的重要性。已经发现,当PTEN缺失发生时,细胞增殖和生存所必需的PI3K途径被激活,导致位于下游的基因Akt的激活。另外,已知NUAK2作为细胞内代谢的传感器,作用于细胞的增殖。

首先,通过与共同研究机构的合作,从168人开始聚集了包括112名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在内的恶性黑素瘤原发巢。Akt的活化可以通过其磷酸化来检测,因此使用Akt的丝氨酸473号磷酸化(phospho-Akt at serine473;p-Akt)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染色。对于NUAK2,通过使用研究组独自制作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染色。

p-Akt和NUAK2的表达,仅末端黑子型与预后相关

免疫染色的结果用从0到+3的4个阶段(0:0-10%的细胞阳性,+1:11-25%的细胞阳性,+2:26-50%的细胞阳性,+3:51-100%的细胞阳性)进行评价,阳性、阴性2个阶段评价时,+1到+3为阳性,仅0为阴性。恶性黑素瘤原发灶整体p-Akt为42.9%阳性,NUAK2为53.6%阳性,末端黑子型p-Akt为32.1%阳性,NUAK2为46.4%阳性。并且,对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发现与生命预后存在强相关性的原发灶的厚度的相关性中,只有末端黑子型与p-Akt及NUAK2均与P<0.0001存在强相关性,但在末端黑子型以外的病型中完全没有发现相关性。由此,假定p-Akt和NUAK2的表达仅在末端黑子型对生命预后产生影响,关于复发(无病复发期间)和生存(全部生存期间)的相关性,使用卡普兰迈耶法在单变量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在末端黑子型中p-Akt和NUAK2的表达与预后恶化(复发)相关。

基于COX比例危险模型的多变量分析,p-Akt为复发危险比4以上

其次,由于事件数(复发)有限,通过因子分析在减少变量的基础上进行多变量分析。首先,通过使用巴里麦克斯旋转法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期、Low-CSD黑色素瘤的6个临床参数。因子1以性别、年龄、肿瘤厚度、有无溃疡、病期5个参数为代表,因子2以Low-CSD黑色素瘤的参数为代表,累积贡献率最大为40.1%。通过使用该因子1及因子2的COX比例危险模型的多变量分析,对复发及生存进行了分析,结果仅在复发中,恶性黑素瘤原发灶整体中p-Akt的危险比为4.454(P<0.0001),仅限于末端黑子型,p-Akt的危险比为4.036(P=0.005)在末端黑子型中,p-Akt强烈参与复发。

并且,为了验证p-Akt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实施了多变量逻辑分析,验证了COX比例危险模型的妥当性,结果AUC(Area Under the ROC Curve)值在2年后、3年后、4年后分别为0.91、0.92、0.93对于p-Akt的末端黑子型的复发,显示了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妥当性。

活性型Akt,作为生物标志物使用也可以分层

尽管作为恶性黑素瘤的1个病型的末端黑子型被提出并构建了概念已经经过了近50年,但关于规定其恶劣预后的基因的存在还没有充分明确。在这次的研究中,恶性黑素瘤中与末端黑子型复发有很强关系的基因被明确,“作为发病母地的细胞(起始细胞)和钳子内周围的细胞和组织构筑的串扰是怎样的”、“为什么手和脚掌上产生的恶性黑素瘤不好”等对于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的发病、恶化的病态机制的重要问题,以活性型Akt为开端,可以进一步阐明。另外,通过使用活性型Akt作为生物标志物,能够使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分层,在推进以抑制复发为目的的Akt为目标的新的术后疗法的开发中,能够进行更适当的临床研究的设计。

“本研究结果今后将为日本国内发病较多的末端黑子型恶性黑素瘤采用分子靶向治疗的标准化铺平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