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马克思靠谱》有感一

 新用户1169lFl7 2023-10-08 发布于河南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叫《马克思靠谱》,一听说讲的是这位举世闻名的伟大人物,心中便开始犯起嘀咕,想来是艰涩难读的书籍吧,私下这么想着。闲来无事开启第一页的阅读,竟陷入意兴阑珊之境,不觉间,上一个抬眸时看到的太阳南墙挂,再一眼望去窗外已然万家灯火的模样,不由得长叹:时间啊,唯有读一本靠谱的书方觉白驹过隙啊!

     书籍的主旨是“不枯燥  不戏说”,全书共九个章节,从马克思个人学习、爱情生活、思想成长、理论形成、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生动活泼的阐述。最为吸引人的莫过于其文笔的通俗,将长久被供奉在高高神坛上的圣人请到了读者身边,因为距离的拉近,多了很多亲切的味道,并且有一种愈了解愈喜爱的奇妙感觉,所谓“引人入胜”便是如此吧。

    先说一说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吧。

    今天,当我把《马克思靠谱》这本书推荐给同事时,他先是翻开了第14页“爱情:在精神契合面前一切皆浮云”,这是一篇介绍马克思和燕妮爱情的章节,他略读后,发出感慨:“你看看人家燕妮,我家里那位怎么就不是呢?”我反问道:“咱们不管是谈论马克思还是谈论燕妮,恐怕都不能不以两位其中的一位为前提吧,正因为马克思的爱人是燕妮才成就了伟大的马克思,也正因为燕妮的爱人是马克思也才成就了她'红色伴侣”的美誉。同样,你质问自家媳妇不是燕妮那样的女性时,可否问下自己是不是马克思那样的男人呢?”我话音刚落,同事大笑,羞潸的说:“吔,是呢,我继续努力去吧......”

     是的,好的爱情要想长久得以维系,其秘诀在于“精神契合”,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三观”一致。诸如物质上的给予类都只能维系相对的一段时间,杨澜也曾说过“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强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婚姻如此,友情如此,人和人之间普通的感情亦如此。

     前段时间,单位组织集体外出学习,选择的是一个颇负盛名的“985”高校,跟我一起住宿的女孩彼此先前都不熟悉,头天见面,闲聊学习之余去哪儿走走看看时,我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去当地的高校走一走,对这个计划彼此甚为喜悦。于是,每天一下完课我俩就结伴坐公交或地铁去转高校,花的是最少的钱,看的是最贵的资源,领略的是最真实的风土人情,每天的安排感觉充实而满足。当然,对于出门必吃当地美食的大众心愿,也是来了一个热闹闹的体验,就普遍而论,几乎每个高校附近的胡同弄巷里,都会藏着被学生们津津乐道的地道美食,一边是底蕴深厚的高校文化,一边是有滋有味的地方小吃,简直是鱼和熊掌皆可兼得的美事一桩,吾何其乐而不为呢?一周学习下来,我跟室友相处甚欢,在校时认真听讲,课休时高校游荡,觉累时一室共寝,天亮时抬脚飞扬,七天的时间感觉“倏”的一下就过去了,一次学习,涨了知识,长了见识,还收获了一枚好朋友,而这个过程不过是彼此的“三观”一致,精神世界在很多点上的契合在起着“内因”的作用。

     相反,另一位同期学习的A告诉我说,这趟学习真是糟心,问及才知,她的室友B从第一天入住宾馆,就抱怨宾馆的住宿条件差,卫生管理真糟糕,并火速换上了自带的床单被罩,进屋就开始实施声势浩大的酒精消毒工程,盆面、桌面、窗面、门把手等等,凡是眼手之所及之处,都进行了至少两遍的酒精消毒,好吧,你爱干净这是好事,只要不嫌累你就折腾呗。其次,B嫌宾馆饭菜不好,便嚷嚷着要去外头吃去,好吧,外头吃去,好家伙,专挑三文鱼、寿司等洋气玩意,菇凉,这去了外地不该去选个地方特色菜吗?既然你这么爱吃洋气玩意,干脆休个公休去趟北海道不是更为恰如其分吗?遂不欢而散。A和B从第一天相处便产生了明显的意见不统一,接下来的几天便各自顾各自的,共处一室谁也不搭理谁,言多了都是伤害嘛。说到底,这不也是精神世界不统一的原因所致吗?

    《马克思靠谱》这本书,值得一读,个人感觉:靠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