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石门易卜 2023-10-08 发布于山东

原创 李侦云 本能医学 2023-10-06 10:55 发表于上海

本能医学/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编者:李景白    校对者:李侦云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06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120克、生姜120克、半夏100毫升、甘草30克、人参15克】

上五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胀满的特点:
1、没有身热。发汗后热退,体温正常、身和神清、神志清楚,已经没有向表的趋势了。2、没有口渴。没有里热,内部也没有排异反应了。
3、没有呕吐。没有
少阳病。发热而呕的呕,是少阳病的一个特征。
4、没有下利。说明没有阳明病,也没有少阴病。
都排除了,只有胀满(满是一种感觉)。


胀满,除了从太阳病发汗后而来,也可以是胃肠功能虚弱引起。胃的蠕动减慢,饮食入胃消化不了,在胃里存留时间过长。假设胃温38度,内容物在这个温度下,就要变酸发酵产生气体。饮食、气体下不去,腹就胀满。

病解:
在功能方面有个原则:六腑以通为治、以塞为乱、以下为顺、以上为逆。只要向下就是顺势、就是通畅,只要通畅就是治。治和乱相对,有一个正常的内部环境就叫治。

这是自主调节的病。胀满是下不去,应该让它向下走,用吐法让它向上来就是错法。因为胃功能很低,没有吐的趋势。一吐就会伤胃,造成逆转——不能食(吃不了东西)。

有胀满而无热时是虚性的,不能用抑制药,就是不要用寒凉药

方解:
这是下气的方子,增强向下功能,治胃肠功能虚弱、蠕动缓慢。

枳实和厚朴:都是向下走的
枳实促进胃肠运动;
厚朴也是促进运动的,促进胃内容物向下走。但是,
厚朴有利于解决功能衰退问题,枳实没有。
胃功能衰弱的时候用厚朴,否则可以用枳实。
内容物较多的时候常用枳实,或者两个通用。


枳实近于寒药,会伤害胃功能,一定不能用。
但如果有渴有里热时,说明肠胃功能不虚弱,可加枳实;
有渴,加花粉;
有下利,可以加
黄芩、黄连;
有渴、小便不利时,用茯苓,也可以用泽泻。
方子不呕才可以用,有呕时,无论有吐无吐,加柴胡;
嗳气、反酸,可以增加生姜半夏的量,柴胡也可以加,不加柴胡,反酸也能好,因为大体上都差不多。


半夏、生姜:也是向下走方里不能少。
半夏制法很多,按照某个方法炮制过的,叫法半夏
多次使用清水把半夏中刺激咽喉的成分都漂掉,叫清半夏
用姜汁炒半夏,叫姜半夏
一般
清半夏的质量比较好,清半夏佐生姜比较好
这里生姜不是向表的,而是佐半夏的,可去掉半夏戟嗓子的那个味


人参(党参):加强循环。胃肠供血充足,功能就会恢复,就能往下走。

变化:

这种病变化很多,要捕捉到主要方面。治得不当,准发生一个变化。
比如说:
如果下利又有身热,开出的方子就近于生姜泻心汤(不用厚朴)了。
这张方子再变一两道,就变成后世的理中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了。

小处方治疗腹胀半年医案

原创 各家六合班王慧永 各家学说 2023-10-07 20:14 发表于山西收录于合集#医案54个

病史简述 

患者男,42岁。

主诉腹胀半年余(患者曾多处求医,有缓解,但效甚微)

现症见腹胀如鼓、遇寒加重,大便不畅,余无不适。

体格检查舌胖大,边齿痕,苔薄,右寸关脉浮略紧,重按无力。

实验室检查:

诊断:西医诊断:腹胀

中医诊断:腹胀(太阴脾虚气滞兼太阳表寒证)

治疗:疏风解表 健脾除胀 

初诊

处方:

厚朴30、太子参15、羌活9、炙甘草6        

5付 水煎服

二诊

腹胀缓解八成,改用人参健脾丸善后。

发病机制

太阳病表不解,导致太阴腹胀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发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就是因为太阳伤寒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抑制了胃肠道的蠕动,这个时候需要解表散寒,表解了寒散了,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少,抑制肠道的作用就会消失,腹满就会消失。

太阳为寒水之经,那如何选择药物?我们可以分开来选:太阳寒,可以用羌活、防风(不选麻黄,因为麻黄会抑制肠道蠕动,会引起腹满腹胀,不适用于太阳导致太阴腹满的情况);太阳水,用羌活,因为羌活有祛湿作用,故太阳寒水选羌活;太阳风,选桂枝、羌活、防风,合起来,太阳风寒水就选羌活,所以说羌活是一个解表、散寒、祛湿,促进肠道蠕动的特别好的一个药。

发挥

伤寒论:

太阴病类方:

建中类(桂枝加芍药汤……,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桂枝加芍药汤,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解表、促进肠道蠕动

理中类(桂枝人参汤: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解表、促进肠道蠕动

补中类(枳术丸: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丸主之。枳实易枳壳或者同用)

枳朮丸中若用枳壳,枳壳也有抗过敏,解表作用。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加羌活汤)

羌活:解表,促进肠道蠕动。

“发汗后腹胀满,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如果是“发汗后腹胀满,脉浮者”,那我们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羌活。所以说,伤寒论给我们的是一个法、一个理,依据这个法和理,我们可以自己选药,组方。

李东垣:

脾胃病中用风药,升举阳气(脾阳之升有赖于少阳春生之气的带动)即少阳布气

升阳散火汤

升阳益胃汤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宗法于张远素《医学启源》:风升生。

内经: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肝为木—肝主升—风生木—风升生

风药在伤寒论中:防己地黄汤(防风—见脉浮,既防止地黄之滋腻,又为促进肠道蠕动)

李东垣的主要的学术思想就是用风药来升举阳气,“脾阳之升有赖于少阳春生之气的带动”,这就是我们的少阳布气。他的很多的经典方都含有风药,比如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都用了风药,而且都用的是羌活、防风。

李东垣的理论来源于张元素的《医学起源》有关于风的论述,“风升生”,但是张元素又来源于内经“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不就是“肝为木,肝主升,风生木,风升生”。

其实风药在伤寒论中也有用,比如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里面有防风、桂枝,都是解表的药,也是脉浮的用药指征。在这里桂枝、防风既解表,又能防止地黄的滋腻,实际上就是促进肠道的蠕动,同时这两个药还有镇静作用,所以说防己地黄汤配伍特别经典,也是我在临床中最常用的一个方剂。

润肠丸:大黄、桃仁、当归、羌活、火麻仁。现代药理研究:羌活:调节肠管(太阴),促进胆汁分泌(少阳)从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腹满。

从上面推出了羌活,是一个很经典的解表祛湿,促进肠道蠕动的一个药物;时方润肠丸也有羌活,也用它来促进大肠蠕动治疗便秘。

现代药理研究:羌活可以调节我们的肠管,促进我们的胆汁分泌,调节肠管就是太阴;促进胆汁分泌就是少阳;这还是李东垣说的少阳布气。所以说羌活既是一个少阳布气的药物,又是一个促进肠动蠕动的药物,它是一个少阳太阴合治的一个药物。

按语 

辨病:太阳病和太阴病;

辨证:太阴脾虚气滞证兼有太阳表寒证。

腹胀—厚朴(直取其病除胀)

右关脉重按无力—太子参(健脾治疗脾虚)

右脉浮略紧—羌活(治疗太阳表寒未解)

虽只有四味药,患者服用五剂以后,腹胀就缓解了八成,右脉紧象消失,故用人参健脾丸善后,服用一段时间后就痊愈了,至今没有反复过。厚朴、太子参、炙甘草,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思想;羌活的使用类比桂枝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但桂枝汤是脉浮,本案是脉浮紧,故我们可以把桂枝换成羌活,且患者舌边有齿痕,夹湿,所以用羌活。由此我们可见:

1、脉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功能性疾病。

以这个病案为例,患者的右手脉出现了浮紧脉,这是太阳表寒未解,故一定要加解表的药,但是我们同时要考虑,这个解表药一定要能促进肠道蠕动的,也就是说要有入太阴经的功能,所以用羌活就比较合适。这就体现了脉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摸不到这个浮紧脉,那羌活肯定是不需要用的。为什么又说它是在功能性疾病中呢?个人认为“脉”在功能性疾病中,对于处方用药的指导作用是强于器质性疾病的,因为功能性疾病,一般兼有三阳的时候多,这时候六经都会对疾病有所影响,因为它表现为三阳症状的时候,可能有三阴的体质。但是对于器质性疾病,一般都入三阴了,这时候兼有三阳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说脉对于处方用药的指导,功能性疾病是强于器质性疾病的。

2、临床中每一个症状或者体征的出现,不要固定于某一经,其实每一经都可以导致。

比如: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其中口苦只是大概率出现在少阳经,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抓独定在少阳经,但并不等于只有少阳病可以引起口苦,厥阴经和阳明经都可以引起口苦;再比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也。”脉浮是体症,但脉浮一定是太阳经吗,不一定。临床中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或者体征,或者主诉,我们定在了某一经,但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五经对它的影响,所谓考虑其他五经对它的影响,并不是把所有六经的药都用上,而是指导我们去寻找其他五经对它影响的一些证据。那通过什么来寻找,就是我们的脉诊,望诊,以及问诊,找到证据,才能用这一经的药,如果没有,那就不用!比如,我们辨了一个少阳病,但是少阳病可能会受其他五经的影响,太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这时候我们有目的的去摸脉,或者问患者一些症状,去找其他五经的线索。比如说他没有太阳病、太阳经的症状或体症,那就不需要用太阳的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也是一个数字,但是头脑中必须有这个概念,六经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相互影响的,我们知道每一经,它外连肢体、皮肉,内连脏腑,它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是通过六经的协同作用来发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概念,任何一个症状跟六经都有关系,只是大概率会出现在哪一经,然后再通过脉来确定。所以首先要有概念,有了概念我们才能形成我们的判断和推理。

3、通过这个病案,了解风药在脾胃中的应用:

通过伤寒论中太阴病或阳明病兼表证的论述,想到后世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阳明腑实兼表证)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脾虚兼表证)

前者是厚朴、枳实,大黄加生姜、甘草、大枣,加了桂枝,桂枝是解表的药物,桂枝汤既是个解表的方,又是个治疗太阴脾虚的方。所以太阴病表现为脉浮者就可以选用桂枝汤;如果脉不浮,就可以考虑理中汤、补中汤、建中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