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白衣钱子 2023-10-08 发布于辽宁

引言

1947年5月,曾经被誉为“抗日铁军”的国民党74师在孟良崮遭遇惨败,全军覆没。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震惊了国民党军心,蒋介石痛心疾首,誓要重建这支强悍部队。

没想到,经过重新整编的74师似乎命运多舛,不仅战力依旧强劲,还一度对我军形成严重威胁。这支象征国民党精锐的部队,将何去何从?其命运又将如何影响两党对峙的格局?

一、惨遭歼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国民革命军74军刚刚成立,来不及举行任何仪式,就急速奔赴淞沪前线。

在淞沪会战中,王耀武带领的51师对日军发起猛烈攻势,立下首功。随后又马不停蹄赶赴南京保卫战,与日军在南京城外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保卫了南京

1938年,74军继续奋战,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重创日军第14师。

1939年,时任51师师长的王耀武出任74军军长。同年,74军在上高战役中大显神威,歼灭日军1.5万余人,击毙多名日军高级军官,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场全面胜利。

从此,74军正式立下抗日铁军的美名,成为国军中的佼佼者。王耀武也因功绩卓著,获得飞虎旗等军队最高奖励,成为抗战英雄。

抗日战争期间,74军不仅立下赫赫战功,还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给予74军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包括美式和苏式枪械、重机枪、迫击炮等。74军一跃成为国军最精锐部队,被蒋介石视为大杀器。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次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张灵甫率74师开赴山东,与解放军决战。张灵甫目中无人,自负必胜。然而,解放军经过多次战术运动,在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指挥下,将74师围困在孟良崮。

在此役中,74师不仅失败,还遭到全歼,张灵甫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74师从抗日英雄,沦为内战阶段的耻辱。

这场失败,成为国民革命军从盛转衰的标志。原本在抗日战争中声名显赫的74军,其“铁军”之名也在这场战败中黯然失色。

事后,蒋介石得知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重新编组74师,一雪前耻。这整编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分析失败原因。

二、失败原因分析

这第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国军的战前部署,实在是存在诸多漏洞。

孟良崮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北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华东平原的必经之地。此处地势险要,素有“东下通道要冲”之称。国军为了阻击解放军东渡,于1948年夏季建立了孟良崮防区,并以74军为主力部队驻守。

然而,国军的战前部署并不周全。因为74军多次重创,老兵伤亡惨重,大批新补充兵力又以新兵为主,整体战斗力不足。而且国军过于依赖重型装备,在复杂山地无法充分发挥优势。

甚至上各部队只顾本部利益,不相互支援配合。国军的高层指挥出错,轻敌冒进,导致重大失误。这些问题就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除了国民党自己的原因,解放军制定的出色战术也是导致国军失败的一大原因。

与国军相比,解放军的战术打法实在出色。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对国军实施游击战术。借助地形掩护,解放军可隐蔽接近国军,发动突然袭击,然后迅速撤退。这种战术大大削弱了国军的火力优势,国军步兵和坦克都难以反击空中的子弹。

在指挥上,解放军也更为一致和集中。各部队听令于总指挥,可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动。解放军将兵力分散,从多路包围国军,使国军疲于奔命。解放军还善于集中兵力歼灭国军一处,以求全歼对手。

最致命的一点事国军后续行动失误,被动撤退。

11月中旬,解放军发起全面进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起初,国军凭借武器装备优势,尚能坚守。但解放军灵活机动的战术很快削弱国军有利态势。国军各路援军又因指挥不统一,未能及时支援前线。

11月底,国军防线崩溃,74军主力被围困在孟良崮上。军长张灵甫希望突围,但终因解放军层层封锁而失败,全军覆没。随后,国军残部继续后撤,但又于豫西遭到解放军伏击,歼灭一个整编师,终致全线溃败。

蒋介石和国军头领分析完失败原因后,立马开始整编74军。

三、老蒋整编再次出山

新师的整编以未曾参战的3个新兵团和1个炮兵营为基础,又整编山东、广东的警备部队,由邱维达出任师长。新74师虽然实力不如前74师全盛时期,但士气高昂,备受蒋介石倚重。

3月底,以刘邓为首的中原野战军约15万主力发起对阜阳城的攻击。守城的仅有74师58旅约5000人。中原野战军料定58旅实力弱小,必可轻取。不料58旅早有防备,工事固若金汤。

中原野战军进攻受阻,伤亡惨重。58旅士气高昂,誓死守城,导致中原野战军多次猛攻均告失败。

58旅不仅守住了所有阵地,而且多次趁机反击,给予我军沉重打击。

经过6天6夜血战,中原野战军15万大军竟无法突破58旅数千守军的防线。这次战败,中原野战军15万部队只剩7万人,损失近一万人。

这场战役成为中原野战军历史上少有的大败仗。新组建的74师以少胜多,成功守住阜阳,再次给中原野战军以沉重打击。

邱维达和他率领的74师,也因此一战扬名立万。他的出色指挥,使74师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悍。中原野战军则由于伤亡惨重,士气受挫,人心涣散。

邱维达凭借这场胜利,获得蒋介石的充分信任。而这场血战,更加坚定了国军官兵反攻大陆、消灭共匪的决心。

笔者认为: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剧色彩,我们只能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珍视和平,避免重复悲剧。

无论结果如何,勇于正视和反思历史,而非盲目歌颂或否定,才是智慧。我们还需继续探讨:那时的决策是否必须?失误是否可避免?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还可以学习什么?

让我们以开阔胸襟、理性思考的态度,继续思考这段历史的启示。

参考资料

张优.骄者必败——蒋介石’御林军’整编74师覆灭记[C]//我与新中国60年.2010.

张军.孟良崮战役中的’一分钟之争’[J].半月选读, 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