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渡江战役:解放军一夜打过长江防线,70万国军何以不堪一击?

 白衣钱子 2023-10-08 发布于辽宁

引言

1949年4月,解放军与国民军的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三大战役之后,国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消灭,这时候以蒋介石为中心的国军,盘桓在长江以南。而我军主力大部分集中在华北、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随后渡江战役打响,在这场战斗中,国军布置了70万的战力在边境上,最终依然不敌解放军的威武雄狮。甚至被我军一夜打破了防线,为什么70万的战力,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渡江战役)

一、解放军与国军的部署安排

从兵力上对比来看,国民军并不是我们的对手,这也是国军不敌我们的第一个原因。三大战役,我们打得惨烈、艰辛,死伤无数,但作为胜利者的我们,各大解放军区连成一片,解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国军在三大战役中损失惨重,这时候他们的正规军只剩下了115万人。反观我们解放军,此时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400万人,这巨大的差距背后,是百姓和人民的选择。战争进行到后期,解放军的装备、兵力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且作战经验更加丰富。

我们的战士是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国军的,蒋介石的队伍加上其他的地方、学校部队,有204万人,可用之人不过146万。这些部队大部分是经历了战乱,是新编或者重建的,在凝聚力和作战能力之上,是不如解放军的。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解放军集中地带,从华北连到西北,再到长江中下游地带,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而国军的军队,有在新疆的,有在台湾的,剩下的较为松散分布在长江以南,所以他们很难相互配合,拧成一股绳,与我军对抗。

4月,国军从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沿线上,一共布置了70万的兵力,分别由汤伯恩和白崇禧掌管。汤伯恩的兵分散在江西到上海,白崇禧的兵分散在宜昌到江西的地段。

同时国军利用自己的海军优势,在长江下游地带布置了89艘舰艇,长江中游地带,驻了44艘舰艇。

(兵力分布与进攻方向)

与此同时空军也分散在各大城市,海军和空军主要负责支援陆军。从这个情况来看,国军的部署似乎很完善,但很可惜他们碰到的,是更加严防死守的解放军。

为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计划,中央军委命令二野、三野已经四野部分军队,加上中原军区、华东军区,一共120万参与战斗。

在5月的汛期到来之前,从安庆、南京等地发动渡江战役。同时四野从北京、天津地区南下,争取牵制白崇禧部队。

(解放军战士)

邓小平作为这次战斗的第一书记和政委,制定了本次渡江战役的纲要。解放军分成三个方向突击,分别东部、中部、西部发动攻击,从正面掌握重点的突击方法。打算在4月15日,从江苏到安徽等江段实施作战。

然后我们再一路向南,直取南京。其中三野的一部分兵力35万人形成了东部突击集团,粟裕统领指挥。

三野另一部分30万人形成中部突击集团,由谭振林统领指挥。

二野的一部分工共35万人形成西突击集团,由刘伯承担任指挥。

4月3日,该计划通过,而紧张的渡江战役也即将打响。

(解放军过江路线)

二、国军不堪一击,解放军获得胜利

当国军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的时候,中央军委坚定了进攻的心,要求是“彻底、干净、全部的歼灭”。4月20日,解放军中部突击集团从安庆以北过江,迅速突破了安庆、芜湖等地的防线。

4月21日晚,东部和西部突击集团有分别从江阴、湖口等地渡江。国军迅速展开反击,但这时候的国军兵力良萎不齐,军心涣散,哪怕是海陆空三军同时进攻,也无法阻挡抱着必胜决心的解放军。

没有舰队,我们利用木帆船也顺利突破了敌军防线。4月22日,国军的江防被成功突破,我军成功的占领了江阴炮台,封锁了长江。仅仅一夜,我军便能够遏住长江的咽喉,这是蒋介石不曾料到的。

(解放军中部过江路线)

与此同时,江面上还有英国的船只,企图协助国军,闯入了我军的防线。而我军的反扑,令英国的船只直接搁浅,最后只好选择仓皇逃离。在渡江之战中,英国的舰队多次协助国军,结果每次下场都是落荒而逃。

当时英国的海军享誉世界,这次袭击事件之后,世界为之震动。哪怕是之后面对英国的指责,这时候的新中国已经可以挺直腰杆说话,不再是百年前任人宰割的模样。

4月22日,国军的防线在解放军的突围之下,约定于无。只好撤退企图在上海组织新的防御,国军许多机构只有逃奔至广州,李宗仁也退守桂林。

最终4月23日,解放军成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的崩盘。

三、为什么70万大军,一夕崩塌?

之后我军一路解放了杭州、江西、湖北多地,还把白崇禧和汤伯恩的联系切断,逐个击破。5月23日,解放军对上海发动攻击,27日便成功解放上海。与此同时5月16日,解放军击退白崇禧集团,陆续解放了汉口、武昌、汉阳。

之后江西等地也被解放,6月2日崇明岛解放,渡江战争我军大获全胜。那为何70万的国军,在我们面前变得这么脆弱呢?

除去前面讲到的,一个是兵力不足,再一个是军队太过分散以外,还有许多重要原因。首先是军队的团结问题。我们都知道解放军服从命令,团结一心,而国军可就不一样了。国军的将领本质上还是军阀,他们都掌管着自己手下的兵。

(白崇禧)

而白崇禧与汤伯恩二人,并不团结,自然也不会出现一方受难,另一方支援的问题。国军的这个问题,在之前的三大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领的自私,不愿意付出,导致国军作战时,内部矛盾频频,又怎么和团结的解放军对抗呢?

而且当时解放军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他们都被打怕了,也都知道打不赢了。如果不是因为蒋介石的部署,他们压根不会镇守,所以哪怕70万的兵力布置,其实大部分的人并没有用心攻击,做做样子就差不多了,这两个将领都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汤伯恩)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但解放军进入上海时,上海的百姓是夹道欢迎,和国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在找渡江船只时,百姓们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一点国军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导致他们战败后,毫无后援支持。

并且解放军的情报体系够硬,在多方配合之下,国军压根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但凡观察国内时局,都明白国军不过是强弩之末,明眼人趁早投降解放,只是蒋介石自己不甘心。可实际上,这时候的蒋介石已经打算退守台湾了。

(帮忙的老百姓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渡江战役国军必不可能胜利。解放军也顺利渡过长江,解放战争也逐渐走向了尾声。

参考资料

陈漫远.从南昌起义到渡江战役[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