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悟则感|一篇不敢称为序言的文字:那些人间岁月

 诗人舒放 2023-10-08 发布于四川



焦老世骐(因事称名)先生以提携后辈之美意,嘱末学为《半闲三章●诗词篇》撰文为序,后进舒放实不敢当。《半闲三章》分为“人文篇”“山水篇”、“诗词篇”,辑均有前辈为序,两篇总序则由焦老爱女及侄女两位师姐执笔,当属亲情之故。舒放何德何能?盖因立世有“诗人”之称,斗胆一言,以博焦老及方家一哂。

2019年秋,舒放与友人从成都出发,前往甘孜州甘孜县。途经八美小镇时,一行人下车略事休息(远不是打尖的程度),就在这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舒放首先想到的是:八美有烈士陵园,焦老家因公牺牲的尊老大人就在此陵园长眠……

这是舒放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却有着再生人般的伤逝。脑海里闪过的是当年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惨烈画面……而这一切源自之前接触到焦老有关追忆父亲的文字;后来,焦老又以《世代之念》为集,汇总了对母亲的追思和怀念,每每读来,都有初次相遇一般的心灵颤栗——在这本最新的《半闲三章》里,舒放有幸接触到焦老更加全面的心灵履历;在焦老笔下,不论是父母、伴侣、兄弟姐妹和女儿及孙辈,还是同事好友,所描述的人物均予人深刻印象。这是因为焦老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娓娓道来,看似清淡,实则浓郁,是心之所到。

在焦老笔下,景色与人物均会以多维度的立体呈现,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焦老驾驭文字的功力。

对于舒放而言,写诗四十年,虽无建树但毕竟有着日积月累的经验,是不是桎梏不好说。所谓功不唐捐,几十年下来对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略有心得。然而这种心得——或者更加精准的说法是对其他同路人的作品在自己心间所呈现的心相进行评价,在面对焦老的作品时,几近失语。

已然不记得有多少次悄然掩面,慢慢放下正在阅读或着手编辑的书稿,待心情再次稳定后才能继续。只为焦老文字中所透露出的那份人间真情。不管是追忆英年早逝为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而壮烈牺牲的尊老大人;还是充满怜爱地叫贴心小棉袄,我们大师姐一声“佳儿”,每每都如一记无形的敲击,落在心尖……

也都会在我们心尖,滚过一阵阵极其温柔的颤栗。

我亦为人子为人父,感同身受着这一切。

在这个物欲的尘世里摸打滚爬,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明白一桩事实:爱是世间唯一财富。也许对于老年人和我们这些渐入老境的人而言,谈情说爱似乎颇难为情,但舒放还是不得不说出这样一句。

人世间,最重要的是珍重道别。我们已经步入喜欢落泪的年纪,同时也步入了一个不断和故人告别的人生阶段,挥别生命里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的人。焦老写兄长、写大姐、写姐夫、写故交,不动声色的缓慢水面之下,是静水深流、是激流湍急。时间残忍而又温柔地靠在我们身边,但人间值得:只为每个今生,都会完成。

在诸位前辈和焦老眼中,自行设计装潢的浣花苑家居是焦老艺术和文学造诣集大成者的集中体现,末学自然也是如此认为——但更能体现焦老人品和修养的则是传承而来的家风。倘若我们做一个纵横比较,在焦老一辈的父母中,能如此尊重孩子的家长确然不多,怜子如何不丈夫?

焦老有心,焦佳师姐有幸。

木心先生在一篇文字中说过,律诗和新诗没有区别,所以别人问“你写律诗还是新诗?木心先生回答:“我写诗。”这是木心先生打通任督二脉之后的大境界,对于末学舒放而言,律诗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所以从诗学方面而言,舒放断不敢对焦老以律诗为主的大作置噱。若有心得,也是一位真诚读者对焦老作品的感悟。如前文所言,焦老自行设计装潢的浣花苑家居,是焦老艺术和文学造诣集大成者,这正体现了焦老对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博取众长、触类旁通、厚积薄发的领悟——功夫在诗外,焦老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匆匆数语无以表达对焦老作品景仰之万一,实则焦老博大精深的文字也无须末学赘言,敬以为记。

                                               2023年仲秋于成都


不敢为序

抛转引玉

………………………………………………………………

关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腻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陆青海。写诗多年,一直坚持着,哪怕诗歌从大众变成小众乃至现在的旁门,喜欢不减,且欢喜有加。

世界薄寡,请允许我用诗歌撩你。

 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感谢您关注舒放 

本人近年作品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