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人热衷了33年,现在用Citywalk的节奏逛精品超市

 外滩TheBund 2023-10-09 发布于上海


狮子林桥封了

经过30多年发展

精品超市在上海

迎来了“2.0”时代

国庆假期闲来无事,赶时髦Citywalk,一路从淮海路兜到南京西路。

上海的每个游客区都挤满了人,但是本地人依然能找到惬意的步行路线。路过“中苏友好大厦”背后的上海商城——我总还是按照小时候的习惯,叫它“波特曼商城”。

1990年刚落成时,上海商城其实还问鼎过“上海第一高”(168.4米),超过了人民广场的电信大楼(123.4米),不过三年后,这个纪录就被东方明珠又刷新了。

另一方面,在90年代上海居民的记忆中,“波特曼”为这座城市的消费生活拉开了新时代的小小一角。

当时许多外国人以这里为生活圈的中心,大量外资、港资消费品牌开始在此扎根,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香港惠康超市,开在了上海商城地下。

这也是上海第一次有了“精品超市”的概念,要知道这是1990年,甚至比第一家面向市民的连锁超市联华超市在上海成立都要更早一年,现在回想这的确是件很上海的事。

惠康超市成了人们口中的传说,里面卖的都是老外的东西,非常贵,而且“看不懂”。

在一些点评平台上,还能依稀看到它当时的风采。比如帮家里条件不错的老克勒去买进口商品:

“其他地方买不到的进口食品都能在这里买到,有段时间外公经常要我帮他去买咖啡的过滤纸,以前都是请亲戚朋友国外带回,比较麻烦。无意中看到这里有卖,外公无比高兴。但价格较贵,一盒50张的纸要50元。”

这对于1990年代初月工资200多块的上海人来说,算是天文数字了,能消费得起的想来也不是普通家庭,“后来就外公出钱我出力,还经常揩油点进口巧克力吃。

这家超市在上海开了仅短短5年,也为后来不少精品超市打了样。精品=进口=贵,往后30年里精品超市虽然有了更多元的发展,依然没有改变这点。

精品超市对于“高端”的标榜,至今仍会给大多数人一种莫名的距离感。

01

“精品超市2.0”时代

从很长一段时间来说,“精品超市”这个概念,至少在上海就是和“进口超市”划等号的。

在2000年后,随着中国和世界进一步接轨,大大小小的进口超市在上海如雨后春笋一般开起来。这些小型进口超市的开店逻辑,主要是以外国侨民和本地高端消费者的居住区域为主。

比如日侨聚集的古北,许多小区门口办公楼的地下就开着日本超市,大规模的则有后来金虹桥、高岛屋的进口超市,从鳗鱼、刺身、进口牛肉到日式调料、零食,应有尽有。

在世纪之交,以家乐福为代表的大卖场也在上海兴起,麦德龙、沃尔玛、乐购、欧尚、易买得……这些外商投资的品牌,成了“进口食品”面向普通市民的主要消费场景。

到了2010年前后,精品超市的大变革来了,催化来自蓬勃发展的商业地产。从环贸IAPM、嘉里中心、港汇恒隆到太古汇、国金、万象城,地下一层的精品超市一定是每座商业综合体的标配。

你能很轻易构建出都市中产在这里的周末一日,楼层从高到低,先吃饭,再逛名牌店,然后到B1超市采购食材,最后去地库取车回家。

这些进口超市与大多数人熟悉的社区连锁超市不同,从装修、布局到动线都极为讲究,营造出一种在高端产品中穿梭的“洋气”感。

由于在商品的选品定价上居高不下,这些精品超市始终面向的是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对于上海白领、中产人群而言,逛这些进口超市,看看国外流行的商品,其实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大乐趣。

当然,在电商快速发展后,“性价比”这个词基本与精品超市无缘了。几千元一斤的荔枝、一次次登上热搜的天价“水果刺客”,就是出现在这些地方。

今年国庆前,一匹“黑马”又闯入上海市民的生活——盒马在上海老牌商场长宁龙之梦的地下,开出了一家“黑标店”,名为盒马Premier。

实际上,上海人民对盒马已经不陌生了。2016年1月,第一家盒马鲜生店在浦东金桥开出,也标志着中国的零售翻开新的一页——许多阿姨爷叔第一次在超市里看到了活的波士顿龙虾,而且价格也不贵,99元一只。

自此,通过手机app软件买菜,渐渐成为新的生活主流方式。这些年,盒马越开越多,开到了全国各地,也是一种“海派”生活方式的对外输出。

中秋国庆长假里,这家超市果然在社交媒体刷屏了,新店开张各种促销优惠,加上假期人流,恍惚置身某个网红打卡点——许多顾客举着手机拍花、拍海鲜。

开业首日,外滩君就去现场实地逛了逛。作为盒马旗下的首家高端精品超市,它的商品主打高端、精品的标签,有着许多其他盒马会员店里买不到的好货、尖货。

但更吸引我的,是这里的空间氛围——虽然卖的东西都是精品,其中50%为进口商品,但是和我们以往认知中的精品超市、进口超市相比,盒马黑标店太不一样了。

它更像是一个商场中自然生长出的公共空间,美食爱好者几乎能把它当成主题乐园来逛。

从烘焙、烧烤、熟食走到海鲜,牛排、红酒、鱼子酱既有国内天花板的价格,也有很亲民的大众款,冰淇淋、咖啡、甜品的柜台随时待命。

点上一个冰淇淋甜筒,或是来上一杯日式芭菲,边走边品味。

这一刻我仿佛已不再是超市顾客,而是在梧桐区享受一场Citywalk。这就是盒马定义下的“精品超市2.0”。

02

用Citywalk的节奏逛超市

这家盒马黑标店的设计师胡靓,本身就是一位酷爱Citywalk的女士,于是在设计这家门店时,自然而然地想到,能否把超市也变成Citywalk的目的地呢?

“我自己很喜欢旅行,由于从事设计的关系经常要满世界跑,我发现无论哪座城市,当地的商业其实就是生活的映射。”

反映在具体的逛街、逛超市这些消费行为上,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还是为了要买某样东西而出门,这样的“目的性”在电商发展起来后很容易就被取代了。

而在国外许多城市,大家就非常习惯于在城市空间里生活,“比如东京中城,这样的城市空间越来越讲求复合性和共享性,它会把一部分的商业空间变成大草坪,举行一些免费的市民活动和展览,在这样的空间里你会觉得非常舒服。”

在筹备盒马黑标店之初,胡靓去逛了很多国外的精品超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这些超市中,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对生活的理解真的很不一样。

“我很喜欢法国精品超市的感觉,就是法式的优雅、放松,食材选品很高端,但不会给你距离感,可以在超市里点杯红酒、点一盘活海鲜,那些大厨都超级热情。”

于是胡靓也把这样的理念带到了盒马黑标店,在许多食材品类中,穿插了小型的用餐区域,买到了美食可以随时坐下享受。

“相比之下,日本的精品超市就没有这么放松,但是他们在商品精细化上面就做得非常极致,为顾客设想了无数可能性,生的鱼和熟的鱼分别配什么调料,不同做法又需要哪些配料,这些都集中在同一个区域,触手可及的方便。”

这也给了胡靓不少灵感,在盒马黑标店展现世界美食的全景时,也会把服务性尽量做到精细化,“比如你对墨西哥美食感兴趣,就近就能找到莎莎酱,不用再跑别的地方,顾客的第一反应是'这家超市很懂我’。”

在胡靓看来,2.0时代的精品超市就不应该只是贩卖商品,而是能够把设计者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推荐给大家,多一些“随机发生”的乐趣,这也是如今Citywalk在这座城市受欢迎的原因。

另一方面,她作为这家精品超市设计者的初衷,打心眼里不希望通过收入、阶层来划分客群,而是通过人们的消费喜好、兴趣爱好来找到相互“懂”的人。

“我们分析下来,这里首先是想吸引热爱美食的人,喜欢在吃的方面探索、钻研、分享;还有就是对健康生活有要求的,无论是我们做好的食物成品还是原材料都能达到一定的健康程度。”

“当然还有爱逛街的人,我对于这里的空间设计自己觉得很喜欢,有很多地方可以逛,这点很重要。”

胡靓在大学里学的是建筑学,曾在德国学习城市规划,更关注城市跟人的生活关系。“在设计这家黑标店的时候,我更多的是站在如何能'拉近城市生活与人的距离’去思考的,而不纯粹把它当成一家普通的超市去设计。”她说。

胡靓在这些场景感的呈现上花了许多心思,每个不同的细分品类比如海鲜、烘焙、熟食,都拥有自己的舞台,相互之间又能有机地融合、穿插,加上在软装和灯光氛围上塑造的松弛感,让整个3400平方米的前场空间既精致,也不会给人距离感。

超市和商场通道间完全打通,没有围栏做区隔,“临街”的都是颜值颇高的礼品、喜糖、巧克力柜台,营造出一种国内超市罕见的橱窗感。

站在超市外围移步换景,每走几步都有新的视野,这样的感觉的确非常奇妙。

03

高贵,也可以不贵

在空间设计和理念上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能否留住顾客更重要的还是“内容”,也就是这家盒马黑标店到底卖什么?

作为一家精品超市,这家店的进口商品肉眼可见得多,但也有大量基于中国口味开发的特色商品,甚至还有牛杂汤,谁说精品超市就不能有如此接地气的本土美食呢?

从商场通道处看进店内,最直观的几个高颜值柜台几乎都是首次通过盒马进入内陆市场的进口品牌:

包括法国高端伴手礼Miss Malena、好莱坞明星同款Sugarfina糖果、日世软冰淇淋等等,店内烘焙区还有澳洲国民品牌Coles旗下的石烤面包系列。

第一次见到将精致与烟火气交融得如此丝滑的超市,这是只有中国设计师才独具的技能。胡靓说,在国外,零售设计是个专业的领域,而在中国,它其实刚刚起步。

是第一次在一家精品超市里见到如此多的活海鲜,仿佛置身“可以吃的水族馆”。

从鲜活牡丹虾、活海胆、生蚝、老鼠斑到一米多长的龙趸石斑,还有巨大的帝王蟹和龙虾……其中据说还有一只岁数相当于人类百岁的“龙虾爷爷”,不知道被买走了没有。

店里的烘焙档口,品类相比其他盒马鲜生店要丰富许多,大量“独家产品”,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盒马与世界面包双料冠军朋福东联合研发的生吐司。

国庆假期后半段它几乎承包了我的早餐,口感惊艳,松软和Q弹的程度并不输淮海路那家98元的日本“排队王”,在这里价格只要34.9,这样的性价比,还要啥自行车呢?

虽然不像有些进口门店进驻上海时那样搞点“石库门”之类 的本地设计,但在这家店里,处处能“看见”上海。

在现场加工试吃的柜台,能看到梅龙镇、国际饭店、锦江饭店这些熟悉的名字;预制面点中专门还有一类以“上海老弄堂”命名,其中竟然有如今几乎在上海街面上消失了的老虎脚爪、糖糕,而且味道相当地道,着实让我们这些上海小囡感动。

高贵不贵,是这家店的理念。根据我实地观察下来,这家超市中首先是保证了有大量与盒马鲜生价格一致的标准商品,在此基础上会做一些特有的升级款商品,价格相比其他精品超市仍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例如平时我们熟悉的18mm大果径蓝莓,在这里就能买到更大的20mm,价格从19.9元涨到24.9元,还是相当划算的。

另外,如果你住在长宁龙之梦5公里范围内,还能通过盒马APP线上选购黑标店产品,配送到家。

多年前看过一位宝岛女作家写的《在欧洲逛市集》一书,后来循着书里写的那些当地市集去打卡。

也许,这家盒马Premier就是上海版的波盖利亚市场和EATLY,走进这家超市,就走进了上海人的“饮食博物馆”。

这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热气腾腾的生活的缩影,值得推荐给那些每一个对上海感兴趣的外来友人。


文、编辑/Cardi C  部分摄影/成骏

部分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