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菜的吃烂菜,母亲“窃菜记”......

 捡些时光 2023-10-09 发布于江西

嘿,这不是卖菜的吃烂菜吗?现场问问有多少同感的?

昨天看到齐帆齐老师在群里说: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做裁缝家的孩子衣服却是破的,做木匠人家的凳子却没有板凳腿。“灯下黑”啊!

瞬间有了共鸣,突然间就勾引起我的一些往事。

我家有两个大菜园,话说菜园里新鲜漂亮的青菜应有尽有,每回大把大把的菜摘回来,上下饱满的豆角放一边,身材匀称的丝瓜放一边,长得标致的辣椒放一边,所有那些长相甜美的蔬菜全部放同一边。

而虫子咬过的豆角,叶片泛黄的青菜,一端瘦一端胖的丝瓜苦瓜茄子就统统放另一边。

对,爷爷总是挑选好的菜去街上卖掉,而把那些“歪瓜裂枣”没有卖相的菜留给自个吃。

小时候我们都蛮喜欢吃豆角,就把豆角洗干净了,一段一段摘短来,放点辣椒素炒,很美味的,至今我都这样炒豆角吃。

我们特别巴望着大吃特吃一回鲜嫩的豆角,就那种椭圆大小的正好,不要鼓起很大的,鼓起很大的说明老了,老了的豆角一层皮,炒了不容易烂还不好吃,只能剥豆角籽了,豆角籽也好吃,但吃得累,也不送饭,还是嫩豆角最好吃。

话说还真有心想事成的美事。那一回,母亲破天荒地给我们饱饱地吃了一回美丽的豆角。

那日母亲照常早起做饭,母亲凌晨四点多起床忙活是常态化的事,母亲早早做好饭也是常态化的事,但她摘了大半篮子很好的豆角炒给我们吃就很稀有了。

母亲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快快快,赶紧起来吃饭,今天煮了很多豆角,一大盆呢,你们尽管吃,吃饱了就出发。

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不住发问:母亲摘这么多豆角爷爷知道么?知道了会不会责骂母亲。

爷爷是个很严厉的人,还会打人呢。

当然,我们小时候常挨爷爷的打那是天经地义,谁家还不兴教训教训不听话的小娃呢,但我记得小姑出嫁那年还挨过爷爷的打,你说这老爷子是不是有严厉太过了。

爷爷经常责怪我们吃菜吃粗了,一个个好吃鬼,还说母亲不教养我们。

后来有一次母亲就把煮的菜按人数分成几一份,结果,每人分得的份量少得可怜,明显不多呀。

那个时候的老人似乎都这么吝啬小气是不是?不,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应该叫节约吧。

从前的时代,谁家的老人不是这样教导后辈的呢?

每用一钱,均须三思,现实生活中,攒钱,省吃俭用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存之道。毕竟,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需要钱,子女要教育需要钱,父母养老需要钱,只有省吃俭用才能保证细水长流。

不过,那回母亲给我们吃这么多好吃的菜,后来究竟有没挨爷爷的骂不得而知,但那回吃饱喝足的开心样至今念念不已。

话说那些菜园里的菜,可也是我们大家伙每天每天从吃水塘挑水浇大的。

当然,两个菜园,其中有一个是靠着吃水塘旁边的,那菜园几乎是不用我们浇的,大人只须用个长长把手的马桶勺,直接从水塘里舀水给菜们喝就得了。

但另一个菜园就离吃水塘远了去了。好在那时我家娃多桶也多,我和姐姐挑大些的桶,弟弟们挑小些的桶,或者用手提小小的桶,迈过吃水塘的老樟树根的天然门槛,穿过我家的老屋,再穿过二爷家的老屋,走过高高的柿子树,就到了菜园了,大大小小几个从吃水塘反反复复把水运到菜园里。

爷爷吩咐我们把挑的水倒满沟,当然,沟的两边用泥巴堵住不漏出去,他就拿个铁勺从沟里舀水浇一垄垄的菜。

我家菜园里的菜长得可好了,所以,那些菜长得那么好,也有我们的功劳不是。

可浇出来的菜,长出来的瓜,却从来不给我们吃好的,小家伙心里也难免有不服气的。不服气又怎样,谁敢违抗老人家呀!

呵呵,那个清晨,我们在母亲的带领下,一个个给狼吞虎咽吃饱喝足了。

大吃特吃的时候爷爷还没起床呢,老人家要去上街卖菜也没那么早呀。

我们吃完了早饭,又拿着饭盆带了几碗饭,当然也得带上一大碗好吃的豆角,留着中午吃啊。我们那么早吃饭干嘛?去十几里外的山上割茅草呢!

割茅草也是儿时的一个特色经历,那时农忙结束,母亲都会带领我们几个娃娃去山上割茅草,有两个地方可去,一处是石山那边的“三爬山”(这个字不会写),另一处是靠近永阳方向的比石公石婆山更远的山,也不记得名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能吃个痛快,还是托了去山上割茅草的福呢!那真是极幸福的一天。

很多事情,回过头来看就有不一般的感觉,好笑,也感慨,左想右想怎么就是觉得母亲当时是“窃菜”给我们吃了呢!

现如今母亲也种豆角,菜园子里也长有好多很漂亮的豆角和蔬菜,母亲常常叨叨着“这么多的菜都老掉了“,吃不完,也常常拿到街上去卖。

但如果我们回家了,母亲总是挑最漂亮最鲜嫩的给我们吃,吃完了还带一把回去。

可我们回家的日子还是没有母亲种的嫩菜多,现如今家里,也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蔬菜等着我们呢...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