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续聊秦制问题

 昵称28748055 2023-10-09 发布于上海

之前看刘勃老师对中国历史秦制/周制的分解(前文),发现这个概念真是太好用了,比治世/乱世、分分合合之类要精准许多。因为一提到秦,大家都会联想到“暴秦”嘛,“秦制”一词内含的黑暗面向就很能把中国历史中的很多特征暴露出来。

刚好在看完《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后,在某公号看到推荐一本书叫《秦制两千年》,没细查就冲着题目随手买了。拿到手发现什么“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之类的宣传语,又有点担心是罗列历史故事的水文。结果一翻就没停下来,不是水文,很好的书。

这书完全是秦制黑暗面的总述及其在历朝历代的具体表现史料汇编。如果用“秦制”对应更大的大一统概念,那这本书的论述肯定是不全面的。因为书中完全没有涉及大一统历史选择和事实的积极面向,只说秦制的阴暗面。尤其是很多人印象中的“治世”、“盛世”,作者都通过陈述事实指出,那完全不是一个多数人过着美好生活的时代。

这一点刘勃老师的论述更加全面一点。秦制对应的大一统时代有各种黑暗面,到忍无可忍,天下就分崩离析。但分崩离析更不可能带来美好的生活,连年战乱,尸山血海,人心又渴望统一。这才是更加全面的叙事。还是那句话,是历史选择了秦制。或者说,在历史的必然选择中,给秦制及其阴暗面留下了广阔的存在空间。

撇开这一点,单论秦制的阴暗面,这书的论述很深入,时间跨度上对不同朝代的梳理也很全面。作者把始于商(鞅)韩(非)之法的秦制特色概括为两点:一是打击贵族豪强和各种中间势力,以官僚集团作为政权的统治基础,臣属直接受君权控制,需时刻提防官僚独走;二是在此基础上,尽一切可能汲取、压榨、控制人力物力,追求散沙化与原子化的扁平社会结构,遏制一切地方组织化的势力——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包家庭/家族。

由此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和无力对抗的民间。国富,民穷。

回到历史现实中,很容易发现那样的极端倾向一不小心就被反弹了回来。地方势力随时又壮大回来,合久,必分。

按照书中的分析,假设把一个大一统朝代简单化分成前中后三段(实际肯定复杂得多),那么秦制王权控制力和榨取的巅峰都在中段。

乱世之后,人口稀少,社会财富总和降到谷底,你想榨取也没有油水。加上刚坐稳天下,权力地位还不够稳固,得依靠诸侯豪强共治。文化层面,也需要讲点合法性,顾及天命和仁义以服众。而随着休养生息,社会财富逐渐增加,地位也更加稳固,秦制倾向就一步步趋于极端。最后就是极端化后的反弹和内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个周期律里面,人口是一个很核心的因素。“治世”初始,人口总是很少。“乱世”的初始,则刚好相反。这片土地过去的承载能力有一个极限(五六千万),到了这个极限,就注定内爆。秦制倾向在其中起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列举具体点的几个数字感受一下:西汉初年,全国人口约为1400万到1800万/文景之治;东汉光武帝刘秀去世时,2100万/光武中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1616万/太康之治;贞观初年,1235万/贞观之治。另一端,秦灭六国,接近4000万/秦末流民;汉平帝元始二年,5959万/绿林赤眉流民;汉桓帝永寿二年,5648万/黄巾流民;隋炀帝大业五年,4602万/隋末流民。

所以作者说,几个所谓的“治世”,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统治者,都能“治”出来。而随着“治世”的来临,秦制倾向也将走向巅峰,再冲高滑落。

书中还总结道,“治世”中的老百姓,过的是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最低生存限度的生活。那么在人口增加内爆、秦制冲高回落后的乱世,活命都成了奢求。而在乱世中,能够胜出的集团,又必然是秦制倾向的铁血集团。在这个层面可以说,是秦制保证了最根本的生存。除了秦灭六国这个最早的铁证,书中对三国时期的分解是又一个例子。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诸葛亮集团,都是依秦制进行榨取和集权的高手,不如此,苟活都难,更遑论鼎立。

想起编剧芦苇批吴宇森拍的《赤壁》,说他根本不懂三国。三国的核心要义,就是生存,活命。这也是所有历史乱世中的核心要义。

张艺谋在《英雄》中把秦制残酷的榨取和生存保障,美化成大仁政,说寡人杀人,是为了以后千秋万代可以相亲相爱,天下只有你李连杰懂我是个大善人大好人。这自然是胡说八道,也难怪被骂。但他在后来的采访中提到一个很诡异的事,他说,之所以被骂,是因为上面坐的是秦始皇,如果是别的比如唐太宗,观众就更能接受了。这当然还是胡说八道,这片的问题在于阉割了侠士,无下限美化了秦制帝国,而不在选错了皇帝。

但是,国师那个说法也确实反映了很多人的心理。对明君圣主和大一统天下的渴求,深入中国百姓的文化潜意识。如果秦制帝国只有黑暗一面,那就很难解释这种历千年不衰的文化心理。

——这书我看完也半个月了,当时看完就敲了上面几段,构思中还有两个部分要聊几句,一个儒家士大夫政治理想在秦制帝国中的作用和位置,另一个是基层百姓在“盛世”的生活到底如何。结果一耽搁就没完成。一放半个月,暂时懒得接上写完,干脆就这样先发吧。那两个问题哪天心血来潮了再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