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华诚:大山里的老罗

 常熟老李jlr5mr 2023-10-09 发布于江苏

老罗放着城市里的安逸日子不过,丢下家里人不照顾,跑到山里来,做了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

图片

后来,老罗带我去了一座高山上的小学校。

高棉小学的何校长带我们去图书馆。何校长在这个学校当了二十五年校长。何校长穿过一片葡萄果园,一片桃林,把我们带到了一座图书馆跟前。我敢说,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图书馆。

这是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这是一座偏僻的山村小学校。这座小学校的图书馆就建在悬崖上,直对一座大峡谷。两岸青山相对峙,风起云涌在眼前。太美了!我忍不住赞叹。

图片

悬崖上的图书馆直对大峡谷

何校长说,原先,这里可没有什么图书馆,是老罗来了县里以后,看到学校的情况,主动帮助对接了外省的资源,才在这里建起了图书馆。

图书馆的设计师,也是特意邀请来的知名建筑师。图纸画了好几轮,最后选址落在这个地方,也是经过了慎重的比较。现在,图书馆已成为这座小学最美的风景。

有了这座图书馆,孩子们太开心了。

每个班级的孩子每周都能排上一节课,来这图书馆自习。看看课外书,看看风景,都可以。

这跟何校长的理念有关,他觉得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教育的场所。图书馆哪里只是看书的地方?看见这样美的建筑,看见这样美的风景,看见一年四季日月星辰,还有夏天的晚霞和冬天的白雪,对于孩子们的心灵,都是一种美的熏陶。

在图书馆的大面落地玻璃上,贴着孩子们的手写报,报上是孩子们的读书随笔,“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阅读让我成长”等等。

“我们学校要感谢老罗!”何校长很动情,一定要留我们吃午饭。

老罗是阿里派出的乡村振兴特派员。老罗是自愿报名的,从大城市的经理,去到偏僻省份小县城当特派员,在那里待了两年,做了好多不大不小的事。

图片

罗盈平作为乡村振兴特派员,已经在贵州普安待了两年了

他帮老乡卖鸡,卖到央视去了。销量打开后,物流没跟上。他就自己带着同事在树林里抓鸡,又穿着棉衣在冷库里打包。

老罗看到村里学生娃们周末没人陪,没人玩,就搞了“童伴妈妈”,陪伴他们成长。

老罗看到村里的茶叶销不出去,就带着村里的年轻人搞直播、做电商。后来,还请了外面的老师来,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发短视频,怎么直播带货。

图片

普安县的茶,是当地农民的致富产业

这座小学,有九百八十名学生,其中四百四十名学生住校。因为家太远,最远的学生一趟就有十公里,每天来回根本不可能。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在学校生活,老罗对接了一个公益项目,聘请了好几位宿管阿姨。这些阿姨的工资都由项目负责支出。

已经过了饭点,肚子已经咕咕叫。何校长再三邀请,同时说明吃饭不另花钱,都是食堂里的饭菜,和孩子们吃一样的餐食。

但是,老罗还是坚决地拒绝了。

老罗不想吃人家一顿饭。

老罗更不想因为吃了人家一顿饭,而去答应一些自己实现不了的事。“我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我们是在学校外小镇上吃的饭。

本来想绕远一点,怕被校长撞见了彼此尴尬。结果,车子绕着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转了一圈,发现开着门的,只有唯一的那一家小饭店,就在学校大门斜对面。

于是,三个人,一人吃了一碗粉。十块钱一碗粉,煮出来热气腾腾的。加一勺泡椒,又加一勺泡折耳根,三个人埋头吃得一头汗。的确是有点饿了。

老罗其实,还兼着县里的副县长、乡村振兴副总指挥长的职务,但他安坐在办公室里的时间,真的不多。他说自己本来是企业的做事风格,来了就是做事情,挂一个职务也并不是享受什么待遇,而是为了帮助地方发展,更利于协调工作,好多使一些力气。

图片

经常要下乡,全是山区,路途遥远,老罗是跟朋友借了一辆旧车用着。老爷车,不仅油耗大,时不时还会抛锚,有几次把他抛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

不过,他已经习惯。

这一碗米粉,老罗吃得很带劲。他是湖南人,加了好多辣椒。折耳根也很香,中途他又去加了一大勺,我也去加了一大勺。

我喜欢上了吃这里的折耳根。折耳根的那个气味,远远地几根丢在那里,你就闻到了。喜欢的人喜欢得不得了,嫌恶的人嫌恶得不得了。

我第一天到普安县城,在酒店对面的小巷子里吃早餐,就是一碗羊杂米粉,粉上覆盖一大把泡过的折耳根。一开始吃着,还有些不适应,过了一会儿,就越嚼越有滋味。

吃完了粉,本来是教育局的朋友付的钱,老罗坚决把钱转给她,说这必须得AA制。老罗很认真,理由也很充分。他说,在这里大家的收入都不高,你请客又不能报销,我不能让你破费。老罗说得这样坦诚,让人家根本就无法拒绝。

老罗不是本地人。他特派到这里来,暂住在县城一间旧宿舍。宿舍里一张床,一张书桌,几件换洗衣物,此外别无他物。

图片

条件太简陋了,连洗个澡都要跑很远。

有天刚洗完澡,一阵风吹来,哗啦,把门吹上了。衣服没拿,手机也没有拿。门又推不开。我完全想象得到老罗那个狼狈的模样——他最后怎么找人开锁的,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我只记得,有一个无处可去的人,流落在异乡的县城街头。

老罗这样的人,放着城市里的安逸日子不过,丢下家里人不照顾,跑到这山里来做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普安这些年,把茶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要说起来,这里是典型的中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地区,这里的绿茶采摘时间全国最早,每年元旦这一天就开采了,号称是“黔茶第一春”。

图片

高山上的村庄,因茶而兴,有了文旅项目

一杯茶,背后有数字化,有文旅运营,有互联网思维。为了帮助普安的茶产业,老罗也想了很多招数,他扳着手指头一样一样道来。

我喝着一杯茶,却望着眼前苍翠无尽的茶园出神。茶园上白云悠悠。我离开普安已有两个月了,还经常想起在小学校门口吃的那碗粉,以及那碗米粉里折耳根的味道。

一想起折耳根,我就想起了老罗。

不知道老罗近来好吗,那辆老爷车有没有再把他丢在孤独的山路上。

(摄影:周华诚)

“夜光杯”是一本小书,里面记录着我们对于生活、对于明天的美好梦想。一年一度,从这本小书里精选美文,汇聚成册,已是我们与读者的一个约定。现在,这第六年的第六本文萃《书里看书 梦里寻梦——爱夜光杯爱上海·2022》,如期而至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