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泉桥狂歌的王阳明

 昵称31830743 2023-10-09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绍兴王阳明故居的王阳明塑像

距今499年前的1524年,是明朝嘉靖三年。这年中秋之夜,在王阳明的新建伯府内,上演了一场影响久远的宴饮雅集。

王阳明的新建伯府故居,位于今天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明朝时,这里是绍兴府治所山阴县的光相坊。王阳明于1521年被封为新建伯后,在绍兴府王家住宅原址扩建伯府(约在1522-1523年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设项目是挖掘了一口宽24米、长36米的池塘,王阳明将其命名为碧霞池,池上架桥,名天泉桥。池边还建有亭台楼阁、水榭回廊,能容纳百余人宴饮、聚会。天泉桥一头就架在水榭之上。王阳明经常在碧霞池畔夜坐,也曾多次在天泉桥宴请宾客和弟子,谈学论道。

公元1524年八月十五夜,王阳明宴门人于天泉桥。《王阳明年谱》中对此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中秋月白如昼,先生命侍者设席于碧霞池上,门人在侍者百余人。酒半酣,歌声渐动。久之,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

这段话浅白易懂,无须翻译。中秋夜,月在中天,王阳明和一百多位弟子聚会宴饮于碧霞池畔,主桌应该是在天泉桥上。酒至半酣,有人开始唱歌。又过一会儿,有人玩投壶游戏,有人击鼓,有人泛舟于池上。王阳明见弟子们兴致越来越高,就暂时退出酒席,回到书房挥毫泼墨,作诗两首,这就是《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

我们先读两首组诗中的《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

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

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

从他外物岂能撄。

老夫今夜狂歌发,

化作钧天满太清。

第一首诗明白晓畅,没有引用什么典故。前四句描述了月夜云雾忽起又很快消散的情景,无须解释。后四句大意如下:

坚信良知不会被蒙蔽,

外界因素怎能干扰它的虚静灵明?

老夫我今夜高歌一曲,

化作天上的音乐充满太空。

再看《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

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

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响尚疑朱仲晦,

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

点也虽狂得我情。

这首诗需要翻译一下:

中秋之夜,处处月明,

不知别处是否也有这样一群英才聚会。

一定要珍惜历经千载锤炼的儒家绝学,

不要辜负了一个有志男儿的一生!

朱熹的理学捕风捉影,尚有诸多疑惑之处,

郑玄的经学支离破碎,不能完整体现大道。

而曾点鼓瑟,铿然一声却带来春风无限,

他虽然“狂”,却深得我心。

图片

隆庆二年(1568年)十月,王阳明去世将近40年后,隆庆皇帝颁发圣旨,表彰王阳明“永为一代之宗臣,实耀千年之史册。”追封他为侯爵。也算是给在世时遭不公平对待的阳明先生平反吧

《月夜二首》,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狂”。“老夫今夜狂歌发”,“点也虽狂得我情”,都直指王阳明自己。此时,王阳明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狂者。

何谓狂?儒家定义的狂,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狂傲、狂放并不一样,更不是疯狂。《论语·子路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如果不能找到持守中庸之道的人,则宁可和狂狷之人交往,因为狂者志向高远积极进取,狷者则能做到有所不为。

孟子对狂者的定义是:志向远大而“行不掩言”,即志向远大,但其行为达不到言语表示要达到的高度,通俗说就是说的多,做的有所不及。

自孟子以后,儒家一般都把孔子的弟子曾点作为“狂者”的代表。曾点,名点,字皙,孔子弟子,也是孔子另一位著名弟子曾参(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参)的父亲。曾点之“狂”,源自《论语·先进》中一个流传极广的故事——《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文字较长,我们直接上白话文:

孔子问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等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向。

子路率先回答:治理一个千乘之国,三年之内可以使人民勇敢而讲道义。

冉由表示,如能治理一个边长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三年可使人民富足。

公西华说,愿意去从事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方面的事务,做个小司仪。

孔子问到曾皙时,曾皙正在鼓瑟,此时瑟声渐疏,然后铿然而止。他推开瑟站起来说: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有所不同。

孔子说:那你说说看。

曾皙说:暮春时节,漂亮舒适的春装做好了,我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孩子穿戴整齐,去沂水中洗浴,到舞雩台上享受春风的吹拂,然后歌咏着归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啊!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和诚。仁者爱人,就是关怀爱护众人;诚者满心而发,待人恳切无所保留。曾点表达的志向与仁和诚都没多大关系,只是注重个人精神境界的洒脱自由,孔子却说曾点的志趣跟自己一样,这意味着,孔子十分注重潇洒、自由、自在、自适的精神品格,甚至可能这就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王阳明赞赏曾点的狂,首先是他自身的禀赋就带了三分狂气。此时王阳明五十三岁,功夫和道德层面均达儒家最高境界的了悟,无须也不会有任何不尊重内心世界的表达,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一点儿“乡愿”的残留了,所以他要向宇宙发出狂歌,让致良知的大音满布太空。王阳明的狂,其实已经远远超越了曾点的狂。正因如此,王阳明虽然说自己是个狂者,却要求弟子们不能停留在狂者层次,而要更进一步,追求圣人境界。

《年谱》接着记述了中秋之后第二天的故事:

明日,诸生入谢。先生曰:

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教,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庸琐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在陈,思归以裁之,使入于道耳。诸君讲学,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见此,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

翻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第二天,弟子们来伯府致谢。王阳明说:

过去孔子周游到陈国时,思念鲁国那些狂士。世上的学道者,往往沉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被拘被囚一样,而极少有醒悟解脱的。等他们听闻了孔子之教,才知道一切俗缘,皆非心性本体,这才豁然脱落。但如果只局限于孔子有关狂者的观点,不细加实践以入于精微之境,则渐渐会走向轻视实务,眼高手低的毛病。虽然与世上庸庸琐琐之辈相比有所不同,也毕竟离大道还有距离。所以孔子在陈国思归鲁国,是为了警醒流于庸碌的弟子,使他们入于大道。各位学习致良知,就怕未悟到这层意思。今天幸亏发现这个苗头,正好刻苦用功,以求走上大道。千万不要终止于狂而不去追求圣人境界啊!

2023年10月的一个午后,我站在碧霞池边,遥望对面的王阳明塑像,遥想将近500年前的中秋月夜天泉桥百人雅集,心中充满了无限向往。

图片

绍兴王阳明故居中的碧霞池。天泉桥和水榭亭台早已不存,唯余一方镜面一样的水池,映照着五百年历史的新建伯府院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