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中国有资格拍它,别人偷不走

 影探 2023-10-09 发布于山东

国庆档如火如荼,一派热闹景象。

它能否刷影史同档期票房纪录,令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档类型丰富。

主旋律大片《志愿军:雄兵出击》,爱情喜剧片《前任4:英年早婚》,犯罪动作片《坚如磐石》《莫斯科行动》,励志体育片《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

还有《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2》《贝肯熊:火星任务》等儿童动画片。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国庆档还缺少纪录片这种类型。

莫担心。

其实,有一部国产纪录片冲进了国庆档。

它以实地拍摄和专家访谈的形式,展现中国医者艰苦奋斗、薪火传承,共筑健康中国的史诗赞歌。

它就是——

《薪火相传六十载,中国人治食管癌》

,时长12:41

点击视频,看纪录片

食管癌在中国

我国食管癌发病、死亡人数均占全球一半以上。

由于它难以在早期确诊,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肿瘤中晚期。

所以,在冰冷数据的背后,尽是无数家庭的绝望与挣扎。

“治疗药物非常匮乏。”

“患者太可怜了。”

“吃不进去饭,非常痛苦。”

每当谈到食管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Ⅰ期临床病区主任沈琳等医学专家都无比揪心。

而为了攻克它,这群医者薪火相传六十余年,竭尽全力寻找合适疗法。

河南林县(现名为林州)曾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当时,一个家庭里就可能好几个患病的。

渐渐地,林县流传起很多和食管癌相关的顺口溜:

“紧噎慢噎,三个半月。”

“得了噎食病,吃麦不吃秋。”

“十个癌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常志伟,从小在林县姚村卫生院长大。

作为一名医学二代,他不仅目睹父亲给食管癌病人治病的情形,也记得朋友亲戚因食管癌去世的不幸。

“很多亲戚、熟人得食管癌,吃不进去饭,非常痛苦。晚期患者无法手术,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输点营养液、做对症治疗。”

1957年,在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上,“林县三不通”—— 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引起周总理高度重视。

从1959年开始,一批批医疗队响应号召,驻扎林县,与食管癌过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樊青霞,曾是临时医疗队队员之一。

她和老师一起下乡,走家串户做拉网筛查。

作为亲历者,她注意到这种病除了遗传,与当地情况息息相关。

第一,林县缺水。

林县缺水,只能用储存的雨水或井水,但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存在水污染;同时因为缺水,也种不成新鲜的蔬菜,当地居民会食用大量的腌制蔬菜。

第二,林县贫困。

林县山高坡陡,“三不通”痼疾导致当地愈发贫穷,林县人民往往会将玉米等粮食储存很长时间,发霉了却还照样吃。

第三,民众爱吃热食、烫食、粗食。

几个村民聚到一块,呼噜呼噜,特别烫的面条,就吃下去了。

现在,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鲜蔬菜取代腌酸菜,红旗渠引来清洁水源,热食烫食被健康饮食习惯替代……社会生活水平和人民健康意识都明显提高。

林县食管癌发病率已经处于平稳控制状态。

对此,樊青霞医生十分欣慰。

她为全世界看到林县治疗食管癌的成果而感到高兴。

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

她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可以为病人找到更多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

薪火传承,疗法迭代

中国人60多年的食管癌防治之路,是一代代医者薪火相传的传承之路。

邵令方,我国德高望重的食管癌专家。

曾长期驻扎林县,创新设计出食管胃吻合方法。

他与团队克服艰苦,打造了中国最早一批的肿瘤防治体系。

邵老一生注重人才培养,还曾举办过全国第一届食管癌学习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食管纵隔外科病区主任李印就曾师从邵老。

秉持与恩师同样的初心,历经10年探索,李印发明了降低口瘘发生率的创新技术“李氏吻合”

实现了“免管免禁”,让患者术后第一天就可以经口进食。

这一创新突破,不仅减轻病人痛苦,更可以加速康复。

手术有边界,技术无止境。

常规的食管癌开胸手术,一般会选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食管外科、食管癌中心主任谭黎杰则从中国临床需求出发,探索钻研食管癌腔镜技术。

他把国际的“俯卧位操作”改良成“半俯卧位”,减少患者术中风险。

食管癌放疗技术也日新月异。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与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肿瘤学系主任李宝生研究精准放疗,实现放疗从传统到精准的蜕变。

现在,放疗不仅能把放射线引导到肿瘤区域,还能让正常组织所受到辐射范围和辐射剂量越来越少。

除外科治疗和放疗之外,系统性药物治疗也经历了蜕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I期临床病区主任沈琳在上世纪80年代,刚接触食管癌的时候,也曾束手无策。

为了破局食管癌晚期用药困境,以沈琳为代表的中国专家,积极投身大型国际临床研究中。

“参与其中,我们一个是学习,第二个,它能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

我们可以了解这些药物给患者带来的是什么,不良反应是什么,如何能够让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安全性比较好、疗效也比较好的方法。”

随着一代代医疗工作者锲而不舍的探索,食管癌系统性药物治疗终迎来突破。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成为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新重点。

作为首席研究者,沈琳推动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创新免疫疗法在中国获批,从二线推至一线。

打破食管癌系统治疗有效率低、副作用大、疗效不尽人意的困境。

这一疗法的迭代,实现了沈琳减轻病人痛苦的夙愿,也为中国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精神赓续

林县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这里不仅上演了中国人治食管癌的壮丽史诗,而且还有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抗癌卫士勇毅前行,薪火不息。

他们敬畏生命,与食管癌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

一代代抗癌先驱是时代的英雄,吾辈之楷模。

他们如同滚滚洪流,助力中国食管癌诊疗研究不断前进,实现共筑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最重要的是,

岁月容流逝,薪火相传的抗癌精神,赓续不灭。

参考文献:

1、 IARC.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All Cancers (2020)

2、 IARC.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China (2020)

3、王立东. (2019). 河南省食管癌高发现场防治和实验室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 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