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旗,再次撕下了同行的遮羞布!

 车市老爷子 2023-10-09 发布于山西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很多汽车品牌都已经跑偏了,有的汽车品牌将电视、冰箱、游戏机等琳琅满目的“杂物”搬到了车内,有的汽车品牌则将无麦车载KTV、沉浸式体感健身以及陪伴式智慧导游等花里胡哨的“杂耍”应用到了车上,甚至还有很多汽车品牌恬不知耻将其吹捧为它的卖点……扪心自问,汽车无论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它也仅仅是把人从A点带到B点的移动工具,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手机、平板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和智能应用,已经让亲人朋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远,此刻你还希望你的妻子、孩子在出行路上,又被车内的这些电子产品、智能应用所绑架吗?

反观以红旗为代表的自主汽车品牌,它总是设身处地围绕着我们车主的核心诉求,将车辆的安全性能作为它设计与研发的重中之重,并以顶尖的技术实力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作“国车安全”!地球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的碰撞、涉水以及各类极端的行车环境,都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的主要外因,而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要去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也必须针对高频、高发的事故形态,通过场景化的严苛试验来验证、检阅车辆的安全性。也因此,红旗E-QM5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进行了业内首次电动汽车水中托底挑战,而此次试验通过模拟在城市道路行车过程中,电动汽车发生底部碰撞以后进入到涉水路段,再次发生磕碰底部电池包的复杂工况,并以此来检验车辆底盘在遭遇碰撞又涉水后的电池安全性,也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的提升拓展了新思路。

当然了,此刻我想再次去重申:这样的试验并非哗众取宠!我们车主在日常的行车过程中,尤其是到了多雨季节或者积水路段时,也难免会遇到电池包磕碰受损后又去涉水,这也很容易导致车辆电池包的进水、起火。而此次红旗E-QM5则需要面对难度更大的双次托底挑战,挑战车辆红旗E-QM5以20km/h的速度,先与路面壁障发生底部碰撞后,整车底盘再进入到深度高达300mm的水坑中,随后与水下壁障再次进行底部碰撞,壁障与电池包重叠高度为25mm。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挑战试验最大的难度在于,车辆电池包在受到一次碰撞以后,还要在水中进行第二次碰撞,除了电池外壳会遭遇到很大的冲击以外,同时它也考验着电池包的密封性以及防护能力。

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现实中偶尔也会看到,其实很多汽车品牌的电池包,在经历过底部碰撞以后,轻则便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形凹陷,重则会导致电芯破损、电解液泄露、冷却液泄漏,更有甚者电池包直接出现冒烟、起火。回头再看顺利通过挑战的红旗E-QM5,它在试验完毕以后:物理防护、绝缘电阻的触电保护性能符合标准;电解液、冷却液均未出现泄漏;REESS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位移、无进水、无起火、无爆炸;车辆在挑战后依旧可以正常行驶。同时我也观察到了一个小细节,红旗E-QM5在挑战试验完毕后,与之发生碰撞的壁障油漆脱落了很多,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在本次挑战过程中,它所遭遇的碰撞强度足够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红旗E-QM5电池包的高安全性与高可靠性。

事实上,红旗E-QM5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此次挑战,首先便在于它的电芯选用了热稳定性特别出色的磷酸铁锂电池芯,继而从核心上保证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同时再加上从电芯到系统的多重安全防护设计,实现了动力电池系统无热扩散的安全防护目标。其次,高压绝缘防护对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安全防护,可以说一直都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而红旗E-QM5针对CTP结构形式的电池总成,对总成内部进行了精细化高压绝缘防护,在系统层级为动力电池总成的安全性保驾护航。最后,在动力电池的结构设计上,红旗E-QM5的电池包使用了“丰”字形结构下箱体,并在箱体内部应用了多根横梁进行加强,再加之电池包底部的钢制底护板,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电池底部的防护能力。另外,红旗E-QM5电池包下箱体集成液冷的结构,也能够减少包内的水管连接数量,继而防止碰撞发生后产生漏液的风险。

写在最后: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还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红旗品牌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另类”。不信你看,现在的很多汽车品牌都是通过增加电子产品、智能应用等等,在我们车主“看的见”的地方狠下功夫,而鲜少有汽车品牌能够像红旗这样,脚踏实地专注于车辆的安全性能,并倾其所有把我们车主“看不见”的地方做到了极致,这也无异于再次撕下了同行的遮羞布!你同意我的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