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之道》(原创)

 海涛书屋 2023-10-09 发布于山东

篆之道

刘善平

篆隶草行楷①,

书法万年长

作篆分小大②,

学书见正章③。

贵在通而婉④,

难挡字外⑤彰。

最爱夏商周⑥,

天真更滥觞。

【注】

①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常见的书体被表述为“五体”即篆隶楷行草,此处为了诗句的平仄,而调整为“篆隶草行楷”。就真正的书法发展史而言,最早形成的是篆书(甲骨文,距今约3100-3400年,诗句夸张地说成“万年长”,既表达对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崇敬,也是为了诗句的平仄和押韵),为书写、记录便捷而“隶变”后成为隶书,之后便一发为楷行草三体并行,而楷书其实是最后定型的书体,行书、草书均比楷书更早成熟化、系统化。

图片

殷商,甲骨文,拓片

②篆书分为大篆与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契文)、金文(钟鼎文)、籀文等;小篆是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同文”而形成的文字系统,其代表作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等。

图片

商晚期,《戌嗣子鼎》铭文

③学习书法应从正书入门,正书包括篆书、隶书、楷书。从通俗意义上来说,“印宗秦汉,书法晋唐”是不二圭臬,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那么,晋唐之前呢?明清之后呢?依余愚见,学习书法未必先学楷书尤其是唐楷,也可以先学隶书或篆书,即使是学习楷书也不是一定要先学唐楷,魏晋楷书(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魏碑名品等)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初学书法,不宜从行书或草书入门,因“不依规矩,则不成方圆”。

图片

西周早期,《大盂鼎》铭文

④唐·孙过庭《书谱》“篆尚婉而通”,此处为了诗句的平仄,调整为“贵在通而婉”,其意仍一致,即篆书讲究婉约(婉柔)流畅(流通)的艺术特色。

图片

西周中期,《墙盘》铭文

⑤在书法的五体中,篆书的笔法较为单一(简单+专一)的,主要是中锋用笔,导致书写速度相对较慢,对线条的质感要求很高,这就要求要有很丰厚的字外功夫,比如文字学(学习篆书的第一要务是“识篆”)、历史学、考古学、先秦哲学等传统国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图片

西周晚期,《毛公鼎》铭文

⑥“夏商周”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的“黄金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奠定了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的基调。在书法史上,此时属于中国文字的初创期(书体的源头),由甲骨文而金文、再到籀文、而后开启小篆。一般而言,甲骨文瘦硬坚挺,金文古拙遒劲,籀文繁复华丽,每一种都能成为学习的范本。因为,越往上走,书体就越天真、越烂漫、越自然。

图片

西周晚期,《散氏盘》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