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阳 | 野营拉练到农场

 流响文学社 2023-10-09 发布于广东

▲鲁迅行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后,苏联在中苏蒙边境大军压境外,还私下向美国试探性透露对我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苏联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
为了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应付苏联修正主义的突然袭击。经中共中央讨论决定:中央机关集中到北京郊区战备地下指挥部办公,由周恩来同志留在北京主持工作,毛泽东主席到武汉主持全国的大政方针,林副主席到苏州负责战备。同时中央领导人及原中央负责人也相应疏散。
一线地区有关国家安危的单位和企业,有序的迁往三线地区疏散转移,位于朔县北旺庄劳改农场的劳改犯,也是这次被疏散转移了。而这次战备疏散转移要防范的对象,就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老大哥苏联。朔县北旺庄农场的大片土地就成了我们疏散隐蔽、军训备战、备荒积粮的好处处,军区决定移交给六二一团管理和利用。
1970年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新兵军训结束,分配到我们连队的新战友,与我们共同生活训练,大概只有两个星期。六二一团三营在营长王恒银、教导员任兰锁的带领下,在“野营训练好”的最高指示下,挥师由大同卧虎湾向朔县北旺庄农场开拔。大同市营房到北旺庄农场全程145公里,途经大同、怀仁、山阴、朔县。
动身时的天气还算不错,我们的全部家当都背在身上,至少有七十多斤。在考虑到安全的前提下,帮我们减轻了四颗手榴弹,两个弹匣的重量。我个人的东西,我记得放下了一个“矿石收音机”,在连队生活储藏室,那是我真的舍不得的“宝贝”,太原到大同都是随我寸步不离,这也是我唯一值“钱”的“有收藏意义的”珍品。
第一天下坡路多点,天空不作美飘起了雪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军马马蹄成了溜冰鞋,我们脚上的解放鞋都被横着走变形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声和歌声此起彼伏。最困难的就是挖灶煮饭,天寒地冻挖不下去,挖一个灶相当于平时两个灶,柴火只能靠买老百姓的。提供给养的车子,也很容易抛锚,本该晚上吃点好菜常会因供应不上,只好拖到第二天中午吃。

野营拉练的第二天,我们在怀仁军用机场参观了,战时空中支援我们的战鹰。上世纪70年代,中国空军主流装备以歼6、歼7、轰5等机型为主,由于受科研水平的制约,以机炮和自由落体炸弹为主的攻击手段,让空中拼刺刀的精神长期留存。
在怀仁机场我们爬上飞机的驾驶舱,听教员讲解飞机的性能和薄弱要害之处,听教员教我们防空知识和防空要领。听教员给我们讲叙“八路军夜袭日军飞机场,炸毁轰炸机24架歼敌100多人”以及“抗美援朝时一天用步枪打落美军飞机18架”的战例。
最后一天上坡路占多数,人困马乏经过村庄哪里还有什么整齐的队伍和步伐。野营拉练就是为了练就吃、住、行、打、走的本领。我们经过了一次长途跋涉的磨练,还算可以应付。但新战友们无论是体力还是经验都需要磨练,有位17周岁的新兵,班长看到他吃饭的力气都没有,给他挟了一块肉,谁知道他含在嘴里睡着了。

最有意义的是,最后一天急行军,连长命令我带领几位副班长组成“收容队”。别小看这“收容队”,跑前跑后比通常行军的战友要多走一倍路。每当帮助护送掉队的战友追上队伍,我们感到多么满足和自豪。抬起受伤的战友,背起掉队战友的背包或枪械,仿佛我们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着眼打大仗,准备打核战。这就是我们那个时间段的指导思想。我们团结一心,战胜风雪苦累,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胜利抵达朔县北旺庄农场。下回将向你们汇报《战斗在北旺庄》。

作者简介

雷阳,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已过古稀之年,退休后客居杭州。


蕲黄文学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执行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金银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